股票抛空机制与股指期货
股票抛空机制在发达市场如美国历史悠久,投资者如看空某股票,可通过股票经纪人从他人手中借入此股票在市场抛售,希望稍后股价下跌后再买回并归还,以此赚取差价。显然抛空机制实际上相当于引进了股票期货买卖,风险管理上难度要大很多,因此很多国家和地区对此都持谨慎态度,相信我国在一段时间内还不会引进抛空机制。有些专家因而担心一旦股指期货在我国开始交易,因为抛空机制的缺乏而造成股指期货与股指价格的持续偏离,出现操纵行为等。
理论上讲,这种担忧不无道理。股指期货的合理价格与股指价格之间应维持在一个套利理论所界定的范围内,两者的价格一旦偏离此范围,套利者即可入市进行无风险(或低风险)套利交易。例如在股指期货高于合理价格时,套利者可以卖出期货,同时按指数构成比例买进相应数量的成份股,在期货到期日结算则可获取套利利润。而当此种套利已无利可图的时候,股指期货的价格已被拉回合理范围之内,市场有效性因而得到体现。另一方面,在股指期货低于合理价格时,套利交易要求买入期货并按比例抛空指数成份股,显然缺乏抛空机制将使这种套利交易无法进行,期货价格因而有可能长时间地偏低。
在实际运作中,按照股指期货套利定价理论,以合理价格买入股指期货,同时再买入短期债券(或存入银行)其结果相等于买入指数基金。因此如果股指期货价格低于合理水平,指数基金完全可以按比例卖出指数成份股将资金转入短期债券,同时买入相应量的期货,其综合回报将跑赢指数,而风险则相同,这种无风险套利对指数基金显然是极具吸引力的。开放式基金尽管不是指数基金,但其持有的股票往往是大盘蓝筹股,因此与指数的相关性极高,因而开放式基金也完全可以利用这一交易策略进行套利。
我国目前的封闭式基金中已有指数基金的方式,过去一年的回报非常可观。而开放式基金也将在股指期货之前出台。因此股指期货推出时市场将不会缺乏套利交易投资者,因此也不可能出现长时间价格扭曲。
交易策略
股市指数期货投资策略有很多种,但基本上不外乎投机、减低或避免风险三类。
对那些寻求市场风险的人士,股市指数期货提供了很高风险的机会。其中一个简单的投机策略是利用股市指数期货预测市场走势以获取利润。若预期市场价格回升,投资者便购入期货合约并预期期货合约价格将上升,相对于投资股票,其低交易成本及高杠杆比率使股票指数期货更加吸引投资者。他们亦可考虑购入那个交易月份的合约或投资于恒生指数或分类指数期货合约。
另一个较保守的投机方法是利用两个指数间的差价来套戥,若投资者预期地产市道将回升,但同时希望减低市场风险,他们便可以利用地产分类指数及恒生指数来套戥,持有地产好仓而恒生指数淡仓来进行套戥。
类似的方法亦可利用同一指数但不同合约月份来达到。通常远期合约对市场的反应是较短期合约和指数为大的。若投机者相信市场指数将上升但却不愿承受估计错误的后果,他可购入远期合约而同时沽出现月合约;但需留意远期合约可能受交投薄弱的影响而面对低变现机会的风险。
利用不同指数作分散投资,可以减低风险但亦同时减低了回报率。一项保守的投资策略,最后结果可能是在完全避免风险之时得不到任何的回报。
股市指数期货亦可作为对冲股票组合的风险,即是该对冲可将价格风险从对冲者转移到投机者身上。这便是期货市场的一种经济功能。对冲是利用期货来固定投资者的股票组合价值。若在该组合内的股票价格的升跌跟随着价格的变动,投资一方的损失便可由另一方的获利来对冲。若获利和损失相等,该类对冲叫作完全对冲。在股市指数期货市场中,完全对冲会带来无风险的回报率。
事实上,对冲并不是那么简单;若要取得完全对冲,所持有的股票组合回报率需完全等如股市指数期货合约的回报率。
因此,对冲的效用受以下因素决定:
(1)该投资股票组合回报率的波动与股市期货合约回报率之间的关系,这是指股票组合的风险系数(beta)。
(2)指数的现货价格及期货价格的差距,该差距叫作基点。在对冲的期间,该基点可能是很大或是很小,若基点改变(这是常见的情况),便不可能出现完全对冲,越大的基点改变,完全对冲的机会便越小。
现时并没有为任何股票提供期货合约,唯一市场现行提供的是指定股市指数期货。投资者手持的股票组合的价格是否跟随指数与基点差距的变动是会影响对冲的成功率的。
基本上有两类对冲交易:沽出(卖出)对冲和揸入(购入)对冲。
沽出对冲是用来保障未来股票组合价格的下跌。在这类对冲下,对冲者出售期货合约,这便可固定未来现金售价及把价格风险从持有股票组合者转移到期货合约买家身上。
进行沽出对冲的情况之一是投资者预期股票市场将会下跌,但投资者却不顾出售手上持有的股票;他们便可沽空股市指数期货来补偿持有股票的预期损失。
购入对冲是用来保障未来购买股票组合价格的变动。在这类对冲下,对冲者购入期货合约),例如基金经理预测市场将会上升,于是他希望购入股票;但若用作购入股票的基金未能即时有所供应,他便可以购入期货指数,当有足够基金时便出售该期货并购入股票,期货所得便会抵销以较高价钱购入股票的成本。
以下的例子可帮助读者明白投机、差价、沽出对冲及购入对冲。
(1)投机:投资者甲预期市场将于一个月后上升,而投资者乙则预期市场将下跌。
结果:投资者甲于4,500点购入一个月到期的恒生指数期货合约。投资者乙于4,500点沽出同样合约。若于月底结算点高于4,500点,投资者甲便会获利而乙则亏损。但若结算点低于4,500点,结果则相反。
必须留意的是投资者不必等到结算时才平仓,他们能随时买卖合约以改变持仓或空仓的情况。
(2)差价:现考虑两个连续日的一月及二月恒生指数期货价格。
合组月份
日期 一月 二月 差价
12月10日 4,000 4,020 +20
12月11日 4,010 4,040 +30
因此,投资者于十二月十日购入二月份合约并同时沽出一月份合约及于十二月十一日投资者买入一月份的合约及售出二月份的合约。
他便获得20×1=20(从好仓中获得),并损失10×1=10(从淡仓中损失),净收益20-10=10。
(3)、沽出对冲:假定投资者持有一股票组合,其风险系数(beta)为1.5,而现值一千万。而该投资者忧虑将于下星期举行的贸易谈判的结果,若谈判达不成协议则将会对市场不利,因此,他便希望固定该股票组合的现值。他利用沽出恒生指数期货来保障其投资。需要的合约数量应等于该股票组合的现值乘以其风险系数并除以每张期货合约的价值。举例来说,若期货合约价格为4000点,每张期货合约价值为4000×50=200,000,而该股票组合的系数乘以市场价值为1.5×1000 万=1500万,因此,1500 万÷200,000=75张合约便是用作对冲所需。若谈判破裂使市场下跌2%,投资者的股票市值便应下跌1.5×2%=3%或300,000.恒生指数期货亦会跟随股票市值波动而下跌2%×4000=80点或80×50=每张合约4000元。当投资者于此时平仓购回75张合约,便可取得 75×4000=300,000,刚好抵销股票组合的损失。留意本例子中假设该股票组合完全如预料中般随着恒生指数下跌,亦即是说该风险系数准确无误,此外,亦假定期货合约及指数间的基点或差额保持不变。
分类指数期货的出现可能使沽出对冲较过去易于管理,因为投资者可控制指定部分市场风险,这对于投资于某项分类指数有着很大相关的股票起着重要的帮助。
(4)购入对冲;基金经理会定期收到投资基金。在他收到新添的投资基金前,他预料未来数周将出现“牛市”,在这情况下他是可以利用购入对冲来固定股票现价的,若将于四星期后到期的现月份恒生指数期货为4000点,而基金经理预期将于三星期后收到100万的投资基金,他便可以于现时购入1,000,000÷(4000×50 )=5张合约。若他预料正确,市场上升5%至4200点,他于此时平仓的收益为(4200-4000)×50×5张合约=50,000。利用该五张期货合约的收益可作抵偿股价上升的损失。换句话说,他相当于以三星期前的股价来购入股票。
套期保值
股票指数期货可以用来降低或消除系统性风险。股指期货的套期保值分为卖期保值和买期保值。卖期保值是股票持有者(如投资者、承销商、基金经理等)为避免股价下跌而在期货市场卖出所进行的保值,买期保值是指准备持有股票的个人或机构(如打算通过认股及兼并另一家企业的公司等)为避免股份上升而在期货市场买进所进行的保值。利用股指期货进行保值的步骤如下:
第一, 计算出持有股票的市值总和。
第二,以到期月份的期货价格为依据算出进行套期保值所需的合约个数。例如,当日持有20种股票,总市值为129000美元,到期日期货合约的价格为130.40,一个期货合约的金额为130.40X500= 65200美元,因此,需要出售两个期货合约。
第三, 在到期日同时实行平仓,并进行结算,实现套期保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