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152 0
2010-01-12
结论:

  如果错误汲取日本的教训,可能会导致中国陷入坏账引发的金融危机,而非日本式的资产负债表衰退。

  当下,中国学界浮躁之风日盛,多以趋炎附势、牟取私利为出发点,对问题的研究往往流于表面,其实,无论是日本失去的十年,美国的次贷危机,还是未来中国面临的以房地产崩盘为起点的大危机,都有两个最核心最关键的因素:消费不足;决策错误。

  日本当年的房价飞涨、股市飞涨,导致大量资金被从实体经济中抽出,流向虚拟经济,而泡沫的破灭,使得亿万财富烟消云散。随之,必然是购买力的大衰退。日本泡沫破灭后,家庭平均消费支出连续多年下降,在失去的10年里,除了1999年有反弹,一直到2001年还在下降。失去的10年,恰恰也是消费衰退的10年!

  我们再看看美国。房价上涨引发的财富增加效应,也吸引了大量资金涌入,只不过这些资金来自全球各地而非美国。尽管如此,随着泡沫的破灭,美国的消费下降,经济随之陷入危机。

  显然,消费不足才是最根本的因素。如果不提升消费,根本不可能走出危机。

  令人恐惧的是,中国的泡沫远远大于当年的美国和日本。

  美国房价从1996年到2006年,总共上涨了80%

  再看日本。在日本泡沫最严重的时期,即1986年至1990年,日本全国商业用地的平均价格累计涨幅67.4%,全日本住宅用地平均价格累计涨幅是60%,涨幅最高的东京涨了一倍。当看到这些数字的时候,我非常怀疑,因为,中国的地价涨幅一年就达到了这个速度!而在核实后,我不能不震惊地发现,日本泡沫最严重的时候,其地价涨幅也远小于我国目前!

  就是这样一个水平,而且是在日本保护政策依然发挥作用的情况下,泡沫快速累积并破灭,而中国,在不设防的情况下,泡沫的累积又该是何等的危险?2001年至2003年,整个中国地方政府在这三年的土地出让金收入总额为9100亿元,而2009年一年,我国土地出让收入总额就已达到1.5万亿元!

  我惊讶的发现,中国在许多方面,甚至细微的细节方面,都在沿着日本当年的路线走。

  当年的日本,实行的是扩张财政政策,但大量资本并未流向实体经济。

  现在的中国,也是扩张的财政政策,大量资金并未流向实体经济。20091-9月,中国全社会存款增长11.75万亿元,而企业存款增加就达到5.6万亿元,占47.6%。这意味着,大量银行信贷并未形成借款机构的现实购买力。


民营资本的窘境更令人忧虑。

  按照目前的市场准入格局,在全社会80多个行业中,允许国有资本进入的有72种,允许外资进入的有62种,而允许民营资本进入的只有41种。而且,民营经济被限制的恰恰是高回报率的领域!

  与日本当年处处厚待自己的民营资本的情况相反,中国宁可把最好的机会给外资而不予民企。比如,有些城市为吸引外资,零地价给外资,由于工业用地占比高达80%,这些城市便拼命抬高住宅用地价格,以占比20%的住宅用地价格去弥补80%的工业用地的损失!这也是中国房价持续上涨的根源之一!

  这种以牺牲一方民众幸福为代价吸引外资的做法,与卖国何异?!

  为什么在中国4万亿救市计划已经落实后,低碳经济的呼声空前高涨?——答案是:中国已没有了调整的退路,而且,他们都看到了这一点,西方绞杀中国的另一条件已经具备。

  为什么在中国大力鼓励小汽车发展的同时,美国却在一边大力发展生物燃油,一边SUV关停转移到国外?——答案是:减少对石油的依赖,在为未来的石油战争作准备。这又是一个绞杀中国的条件。

  ……

  是的,就如同下棋,一步步地在向前推进。当年的日本,起码还知道自己下到哪一步了,下一步应如何走?而我们,在莫名其妙的沾沾自喜中,一次次地迷失。遥想2009年,在铁矿石价格谈判最关键的时刻,中国突然出台钢铁、汽车振兴规划细则,使得谈判对手立即变得空前强硬,中国的谈判筹码瞬间丧失,由此造成的损失以“亿美元”计算。政策的出台为什么不协调一下呢?我很久不能从这种疼痛中走出来:为什么不等谈判合同签订之后再出台振兴规划呢?那样的话,中国获取的将是怎样的利益啊!

  20086月,在国际油价位居140美元附近时,我在接受央视东方时空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未来油价将跌到50美元以下。20093月,我开始看高油价,并多次强调,低油价时代已经过去,30多美元、40多美元的油价永远都看不到了!油价将很快突破70美元,并到达7080美元一线(油价每到达一个线,意味着,针对的对象的变化,这一点,我在书中有简单提及)。200911月初,我在福州演讲时再次强调,国际油价将在2010年突破100美元,如果中国发生干旱或者水灾,国际油价将快速突破120美元。

  是的,这是一条轨迹,是一盘棋的模拟,这盘棋正在一步步地下着,我们按部就班地走向不归路。在庞大的货币投向市场,累积下来巨大的干柴,美国只需放把火即可,而货币战争史证明,美国从来都是这方面的好手。

  中国的许多御用专家认为,由于中国的供给充足,不可能发生通货膨胀,有些专家对我在《中国怎么办——当次贷危机改变世界》一书第7章《全球性通货膨胀要来了!》的预言嗤之以鼻。认为,中国只有通货膨胀预期,而没有通货膨胀。

  这是一种极其可耻的自欺欺人的说法。

  试问,难道房价上涨40%还不叫通货膨胀吗?CPI不反应房价的上涨,并不意味着通货膨胀没有发生,这家专家被拔掉了裤子还浑然不觉,因为他们把脑袋埋在了土壤里,或者,如“竹林七贤”里的刘伶,有视屋室为裤子的潇洒。【注解1

  实际上,最可怕的还不是简单的通货膨胀问题。

  最可怕之处,恰是那些专家沾沾自喜的部分——中国的巨大投资,在未来,就是供应,而供应在没有适合的购买力相对应的情况下,就会演变成过剩【我国目前钢铁行业的过剩的生产能力达到了2亿吨;水泥生产能力达到18.7亿吨,已经远远超过实际需求,目前在建的400条生产线还将新增生产能力6亿吨;电解铝生产能力过剩600万吨,在建的还有200万吨……截至2009年第一季度,在24个行业中有19个行业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产能过剩】。这会导致一种比传统意义上的通货膨胀更棘手的经济形态,也是我在此前的博文中已经明确预言过的:一方面,大宗商品价格攀升,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另一方面是供应增加,产能过剩,商品价格上不去,形成输入型通货膨胀与内在通货紧缩并存的经济形态。这种新的经济形态将让中国在未来痛苦不堪。

  中国露出的软肋,满眼皆是,犹如一个肥大的绵羊。美国等发达国家,如果要掠夺,随机选择攻击目标即可有收获。

  民族之痛,莫过于此!

  但愿,中国的决策层只是大智若愚,笔者愚陋,难以理解大智慧者的用心。

  但愿,美国等发达国家并没有笔者推断的那么聪明和凶狠。

  草民之忧,草民之哀泣,或许,只是一个愚昧的笑料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