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企业家都面临这样的困境:公司成长慢、利润薄、士气低、执行差,因而迫切需要调整、转型乃至重塑。在此过程中,企业家面临的问题千头万绪,如何准确治疗顽疾、提升企业竞争力?企业家需要从组织全局角度分析与诊断,而不能只看到具体问题。
因此企业家需要一套完整的企业重塑体系,帮助提升组织竞争力,使企业再创辉煌。根据对大量企业的观察研究,结合多年管理实践以及企业生存关键时刻的思考与决策经验,我认为企业家要从下面五个问题通盘考虑,才能推动公司重塑的进程: 
做什么——我们的业务组合合理吗?
谁来做——我们的队伍行吗?
做没做——我们是否按照预期的时间、路径与结果在推进?
往哪儿去——我们将要把企业带向何方?
我们自己行吗? 
这些问题分别对应组织的五个关键要素:往哪儿去即目标,做什么即战略,做没做即运营,谁来做即人才队伍,我们自己行吗即包括企业家在内的高管团队。 
本文认为企业重塑首先要明确成为伟大企业的目标(Goal,G),然后制定基于资源禀赋的战略(Aptitude-based strategy,A),通过结果导向的运营(Result-oriented operation,R)以及顶级人才队伍(Talent,T),达成预期的结果。这一切都是在高管团队(Executives,E)的驱动下发生的。这五个关键要素互相作用,称为企业重塑的GREAT模型。
 
本文将对GREAT模型中的关键要素与落地路径逐一论述。
目标
企业重塑时,企业家首先应当思考:我们要办一家什么样的企业?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即成为一家伟大的企业。 
首先我们来谈什么是真正的企业。在我看来,只有那些依靠产品、服务与运营创造价值并获取利润的公司才是真正的企业。那么,什么是伟大的企业呢?企业是否伟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企业家决定的,在此我愿尝试从企业家的角度进行间接探讨。 
社会上的企业家大体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企业家的特征是“挣些钱,是否违规、犯法、有失道德水准无所谓”。他们唯利是图,无视道德和法律,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第二类企业家的特征是“财富积累,以依法合规与守德为底线”。第三类企业家的特征是“财务健康,通过价值观引领、专业化服务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他们不以财富追求为根本目标,更多追求的是造福人类、改变世界,他们是在做企业,更是在做事业。只有第三类企业家创办的企业才可能是伟大的企业。
如果你问创业家,创业失败最差的后果是什么?大部分人回答是:把本钱赔光。事实绝没这么简单。企业既能让企业家走上事业巅峰,也能像黑洞一样将他吞噬。
 
企业家一定要清楚:你可能在制造一台自己控制不了的机器。 
企业与企业家是如何被黑洞所吞噬的?这张企业安危空间图从商业逻辑与价值观两个维度出发,将企业划分为四个类型,描述了很多企业从成立到衰败的两条典型路径。
 
第一条路:企业最初处于右上角,它们专注在某一领域经营,奉行正确的价值观与做事原则。通过这种方式盈利后,经营团队容易自我膨胀,违背商业逻辑,在投资方向、用人标准、运营管理方面决策错误,例如突破投资原则,贸然进入新领域,即右下角的无关多元化之路。无关多元化未必会使企业亏损,但由于缺乏行业经验和应有的积累,企业将处于危险境地。企业此时如果经营不善,有可能变得病急乱投医,不择手段,走到图中左下角,被利益黑洞逐渐吞噬。 
第二条路:企业经受不住利益诱惑,突破人生原则,见利忘义,在价值观上迷失。这种企业由于不正当经营必然官司缠身,危机重重,也逐渐会走向左下角的黑洞并难以脱身。到那时,企业家不仅输掉初始投资,而且名誉扫地。
基于资源禀赋的战略
企业目标确认后,企业就需要制定明确的战略以实现目标。 
资深的企业家一定能体会到,发现商机、融资筹款、开张剪彩相对容易,而真正让企业家夜不能寐的难题是持续盈利与资产增值。每个行业都有强大的竞争对手,因此企业必须尽力将有限的资源集中于一点,充分利用自身独特的资源禀赋,形成强大的竞争优势。于是企业在战略选择上归根结底需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你是谁,你的资源禀赋是什么”。
 
1.何为资源禀赋(Aptitude):资源禀赋年轮 
资源禀赋是企业投资人视角下的一把手、高管团队、人才队伍、产品/技术、用户、品牌形象、资产组合而成的价值总和。所有资源禀赋中,一把手(Decision facilitator)位于内在核心,逐步通过高管团队(Executives)和人才队伍(Talent),打磨技术(Technology)、产品(Product)和服务,赢得用户(User)认可,塑造品牌形象(Image),不断增加企业资产(Asset)。这个由里及外逐渐扩散的禀赋圈称为“资源禀赋年轮”,将这些资源的首字母连起来就是企业的禀赋(APTITUDE)。 
2.企业需要基于资源禀赋制定战略(Aptitude-basedstrategy) 
资源禀赋战略是以资源禀赋为出发点的战略选择。比如基于供应链优势而选择低成本和海量产品的沃尔玛,基于数据积累和技术优势而拓展云服务的亚马逊,基于创始团队而不断突破创新的苹果,都是从资源禀赋出发制定战略的典型代表。反之,如果资源禀赋与战略方向不匹配,跟风投机,无法形成独特的竞争力,必然危及企业生存。 
3.资源禀赋不仅是战略选择的起点,也是战略选择的终点和目标 
作为投资人,你希望拥有一个怎样的企业?恐怕不仅是资产,一定还包括一把手、高管团队、人才队伍、产品与技术、用户、品牌形象等资源禀赋,最终留下的是一个健康发展的企业。由此可见,这些资源禀赋也是战略选择的终点和目标。 
企业利用自身资源禀赋,经过对用户的深入理解,形成与之匹配的战略选择,在为用户提供产品与服务并创造价值后,最终还将积累出新的资源禀赋。从投资人的角度,仅用财务报表去衡量企业、考核经营团队是不全面的。财务报表所能提供的信息极为有限,而且只反映过去,对企业经营结果的系统评估必须包括资源禀赋年轮中的其他方面。 
在此特别提示:当企业明确自己的资源禀赋后,就要在特定区域持续努力,切忌做机会主义的投资与选择。
结果导向的运营
 在树立清晰目标并制定资源禀赋战略之后,企业就进入以结果为导向的运营阶段。运营是将企业战略意图落地,促使企业扩大自身资源禀赋的过程。 
1.何为结果导向的运营(Result-oriented operation) 
所谓结果导向的运营,即以战略为指引,对目标进行分解,持续监督落实,依靠运营体系系统性、有节奏地推动工作。它是一种统合企业一切管理要素,为用户及时提供高质量产品或服务的能力。比如一家汽车厂商的运营就是整合发动机、汽车底盘、车身、电气设备等零部件供应商,确保标准化的工作流程,持续完善供应链、优化成本,保证汽车的安全、舒适与便捷,并通过经销商及时为客户提供汽车产品。 
2.运营能力是企业最重要的核心能力,往往也是最大的短板 
在市场不好、竞争激烈的时候,为什么优秀的企业仍可盈利,而其他企业却无法生存?因为优秀的企业善于运营,在同等投入的情况下,它们的产品质量更好,成本更可控,因此可以向顾客提供物美价廉的或者性价比高的产品。在市场供大于求的环境下,顾客择优选择优秀企业的产品,而那些运营能力差的企业就被挤出利润区,只能被淘汰。因此运营使企业持续保持竞争优势甚至抗周期发展,是最核心的能力,是检验企业的核心标准,同时也是很多企业最大的短板。 
3.正确理解运营在企业各职能中的位置——运营中心论 
很多人对运营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定位缺乏清晰的认识,认为运营属于企业的职能范畴,是与企业战略、职能管理、业务模块、区域模块等并列的概念或职能活动,这种认识是错误的。运营其实是统合协调其他职能的统合者。运营直接决定企业是否可以及时提供高质量的产品与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