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19-1-1 08:35:07
与代价耗费的直接补偿及间接补偿的区分相联系,价值实现也有“直接实现”与“间接实现”之分。所谓“直接价值实现”即是指符合马克思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代价耗费的实现,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当时能够卖出去”的价值实现。但当时能够卖出去的商品价值并非就一定是商品所凝结着的实际价值,因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界定的毕竟不是具体的个别价值而是抽象的社会价值。它所实现的补偿有可能小于或大于它所凝结着的代价耗费。于是便有“间接价值实现”,即商品的耗费补偿是经过一个迂回曲折的过程,以间接的方式才完全实现出来的。显然,这种“间接价值实现”还有另外一个意义,即对于亏损耗费的价值实现,也会通过种种方式与手段补偿回来,并非亏损后便让它白白浪费掉。因此,实际上,任何价值实现都是完全的价值实现,耗费了多少代价它就要将其完全补偿回来。我们不能因价值实现是完全灵活能动的,就认为价值的亏损实现不需要补偿回来了。无论从个人经济运转的角度,还是从整个社会经济运转的角度来看,某个时候亏损实现的价值必须要另外一个时候超额实现的价值来补偿,尽管这种补偿的社会机制在许多时候是非常复杂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1-1 08:35:35
价值为零与价值实现--人类追求的经济目标与人类经济的追求目标
    前面多次强调,价值的含意,一方面表征人类劳动代价的付出,另一方面则表征这种代价付出后的收获,这种收获涉及到了所获物品的使用价值及其体现出来的各种形态的效用 。这两方面含意的综合就是“人类生存”。人类要生存,一方面必须付出人类劳动的代价,另一方面则获得这种代价付出的补偿,即获得一定的劳动产品,享受到这些产品的效用。因此,价值对于人类生存的意义就是:付出尽可能小的代价而获得尽可能大的补偿。这一点我们现在已经从理论与现实中看得十分清楚了。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人类为获得一定物品--即一定的生存条件,所必须付出的代价耗费越来越小了,直至将来人类的亲身劳动完全退出整个生产过程,于是人类生存所付出的代价就趋向零点。这正是人类追求的经济目标。现在我们又看到了一些新的希望--纳米、基因、生物计算机、核聚变能等新技术,为人类实现这个追求带来很大的可能性。因为它们可以比现在更大地推进生产率的发展,使单位人类劳动所产生的效益极大提高,最终使人类获得更多价廉物美的产品。
这就是价值概念告诉给人们的深远意义。价值不仅是交换的依据,而且表征着人类整个生存发展史。它告诉我们,人类生存从人类劳动的初始发生开始演化,到人类劳动退出历史舞台,是一个上万年漫长的历史进步,形形色色的人类社会形态则在这个人类生存史上出现与消亡。
但现在的人类经济条件,还未达到使产品价值等于零的程度,产品仍具有一定的价值 。这样就决定了人类经济必须以“市场经济”为基础。市场经济的运行以“价值规律”为根本规律,以“价值得到实现”为最基本的经济要求与追求目标。在仍存在着产品价值的情况下,任何经济活动都要归结到“对一定价值的实现”这一焦点上;在此,生产中的“价值形成”不成问题,市场交换中的“价值实现”才成为问题与焦点。市场与对市场资源的占有,根本意义与目的就是使产品价值得到实现,得到更好实现。实现了产品中的价值,人类劳动的代价耗费才能得到补偿,为机器设备所付出的资本代价才得到补偿。如果产品卖不动,它们所包含的价值不能得到实现,则工人的工资没法支付,资本家的资本没法收回,整个经济活动将陷于崩溃。这样,在产品存在价值的情况下,不得不面临“价值实现”的基本问题;产品所具有的价值越大,这个“价值实现”的问题就越大 。
  因此,从事专业生产的资本家,他们所关注的并不是所生产的产品,而是能够实现的价值,产生尽可能大的利润。因此有些资本家在有些时候并不太关心自己产品的使用价值,哪怕是假冒伪劣毒,也以为没事,只要能够在价值实现中获得好利润则可。一定的资本,总是流向价值实现最容易、获利最大的领域。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资本经营”,它与“产品经营”截然不同。
由于价值的存在,使我们不可能抛弃价值规律,只有没有了价值,价值等于零了,我们才可以抛弃价值规律。换句话说,价值规律只针对有价值的物品,没有价值的物品,价值规律不起任何作用。中国过去一段历史时期曾抛弃价值规律许多年,后来还是把它“请”还回来。这给我们深刻的历史教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