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914 31
2018-12-31
第三章 价值的本质属性:代价耗费及其补偿第一节 价值的本义

  本书前面多次说过,价值的本义是指物品对人有用处、效用。如《辞海》上说价值是“事物的用途或积极作用”。人对有价值的东西感到珍惜,因为它对人的生存与生活提高具有基础意义,没有它,人的生活就是有缺陷的。甚至某些物品,人离开它便具有生命危险,如氧气与水,这样的物品对人具有根本的价值。

  因此,像本书前面所经常提到的,价值的最高本义是:表征人的生存与发展。对于人来说,能够获得生存,使生活过得更好的任何条件,就是具有价值的。价值越大,它对人的生存与发展的意义就越大。平常人们所说的“创造价值”,其意义即是:创造人能够生存与发展的条件;创造更大价值就是创造更大的人的生存发展条件。人获得一笔数量可观的使用物品,这些物品之所以成为财富,就是因为它们构成了人生存发展所必要的条件。

因此人的价值观,就是以物品对人的有用性、有利性、功利性为前提;它在人的头脑中体现为人的“得失观”,什么东西是自己应该得到,值得拥有,又有什么东西是自己可以放弃的。一个人如何生存,如何活得更好,这体现出他的偏好,也体现出他的价值观,比如他偏好某种生活方式,偏好某些物品的需要。少女总会偏好时髦漂亮的衣服、高档昂贵的美容化妆品,因为在她们的价值观中,这样的外表漂亮是最值得也最热衷的,意味着生活更好及自己的满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8-12-31 10:46:53
第二节 由价值的本义引申出来的价值的经济意义
价值的最高本义是人的生存与发展,它需要相应的物质条件来维持。这样,获得这些物质条件的难易性就直接体现出人的生存发展程度了。比如,人为维持生存需要食物(面包、米饭之类),这些食物是如何获得呢?古代,生产能力低下,一个人劳作一天只能得到相当于一个面包的收获,这样,人的生存发展程度就很低,人们穷困潦倒,生存品质极差,甚至与野生动物没有什么区别。而在生产力发达的今天,人们劳动一天便可挣得一个月的口粮,劳动2个月就可购买一台大彩电。这表明人的生存发展程度得到了极大提高。在过去拼死劳作才能得到的,现在只需动动手指,就可容易得到。
这样,价值便由上述本义自然引申出第二个意义:获得生存发展条件的难易程度。价值的意义,一个是人的生存发展程度,另一个是获得这种生存发展所具有的难易程度。比如,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是:每天吃得好,有电视、电话用,有好衣服穿、好房子住,有好交通工具让你旅游,这是第一个价值的意义--即价值本义;那么另一个价值的意义与问题则是:人们获得这些生活享受需要耗费多大代价?日常劳动收入是否能够维持这样的生活水平?结合价值的这两个意义,我们可以把价值归结为:效用与获得这种效用所耗费的代价。显然,每个人都希望获得的效用很大但耗费的代价很小。在此,价值具有两个互相背反又互相联系的构成方面:效用与(获得这个效用的)代价耗费,这个代价耗费即是通常所说的“费用”。效用对费用;我们不能单说效用而不说费用,同样,我们也不能单说费用而不说效用。关于价值的“效用--费用”属性,许多学者都提到早期恩格斯“价值是费用对效用的关系、价值首先表明效用对费用的补偿关系”的思想,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卓越的思想,因为它使人认识到,价值这个概念实际上包含着人类经济的全部意义,它既包含着经济为人生存与发展所需要的“效用”思想,又包含着经济为获得这种效用所需耗费的费用,表明经济的效率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2-31 10:47:55
此贴主要是看看,马克思的耗费最小化与我的是否一个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2-31 20:17:48
不过应该指出,效用大的物品其价值(在此它表现为代价耗费方面的“价钱”)并不一定就大,同样,效用小的物品其价值并非一定就小。因为生产不同效用的物品所具有的生产率可以完全不同,它们凝结着不同的成本耗费。比如,电子网络出版比传统印刷出版具有更大的客观效用性,因为它可以做到多媒体出版和网络传输。但电子网络出版却比印刷出版成本费用更低,使其所含代价耗费方面的价值更低,它在市场上的价格便更低。又如上互联网的人都知道,宽带网比普通拨号网效用要大得多,但单位时间的平均费用却比拨号要小。可见,效用大其费用价格并不同比提高,因为人类总是追求一个两难悖论:以最小耗费来获得最大效用,“有很大用处的东西往往比用处很小的东西具有较小的价值” ,所以不应将效用大与价值大混为一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2-31 20:18:12
价值从哲学、伦理学意义上的功用(效用、有用)性,引申到经济学意义上的为获得这种功用而耗费的费用性,是价值理念的自然演化与发展。但在许多人的研究中,价值的哲学、伦理学意义与价值的经济学意义总不能自然地联系起来,他们要么只单纯从哲学、伦理学的意义上研究价值,要么只从经济学的意义上研究价值,前者只把价值理解为功用性,后者只把价值理解成费用性。这显然是不完全的。比如在中国,许多人将马克思“价值是人类抽象劳动的凝结”看成价值的标准意义;其实马克思的这个观点只说明了价值的“费用”方面,而没有说明价值的“效用”方面,因此对于价值整体来说并不完全。不过在平常,在没有仔细考究的情况下,我们既可以把一个物品的功用称为“价值”,也可以把生产与获得这个物品所耗费的费用称为“价值”;这两种价值称号在平常经济生活中都存在,只是当在某一特定境况中说到价值时,我们应该明白这个价值的意义到底是指功用呢,还是指费用?比如我们说一份自然空气的价值很大,但它的价值也很小,其意义即是指空气对人的用处很大,但这份空气并不值钱,用它交换不了任何东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2-31 20:18:45
价值的“耗费--补偿”特性
按以上阐述,价值决定于效用与费用,其中,“以尽可能小的费用获得尽可能大的效用”即是它综合性的基本意义。价值既然具有这两个内在属性,那么它对于人来说,既越大越好,也越小越好。价值越大越好显然是表明它的效用属性,而它越小越好则表明它的费用属性。实际上我们已经从经济生活中看到,许多商品的价值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而越来越小,它们的价格越来越低,最典型的是电子类商品,如手机、电脑、电视机、各种音频视频设备等。正因为它们的价值越来越小,所以才能广泛普及开来,不再只是有钱人才能购买使用得起的“大哥大”。因此,虽然平常人们总是抱着价值越大越好的无形观念,但价值越来越小的实际也是人们经常可以通过经验得到的;并且,没有价值作为代价耗费上的越来越小,就不可能有价值作为效用、使用价值上的越来越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