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1月6日,中央电视台赶在央行和外管局之前抢先“爆料”我国外汇储备已经突破1万亿美元,立即抓住了全球的目光。尽管市场对此早已预料,但还是溅起水花无数,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现象”。巨额的外汇储备遂引发了如何有效使用与管理问题,国内外知名专家与学者纷纷支招、献策。这些建议可谓五花八门、奇想迭出,相关部门要想鉴别出良莠、高低,恐怕还要颇费一番思量与周折。
关键词:外汇储备 使用渠道 社保基金
11月6日,中央电视台赶在央行和外管局之前抢先“爆料”我国外汇储备已经突破1万亿美元,立即抓住了全球的目光。尽管市场对此早已预料,但还是溅起水花无数,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现象”。巨额的外汇储备遂引发了如何有效使用与管理问题,国内外知名专家与学者纷纷向相关部门支招、献策。这些建议可谓五花八门、奇想迭出,相关部门要想鉴别出良莠、高低,恐怕还要颇费一番思量与周折。
一、外汇储备激增 利弊兼具
自新世纪,特别是2004年以来,我国外汇储备呈现出爆发性增长的态势:2004年我国外汇储备激增2066.81亿美元,2005年新增外汇储备规模与上一年基本持平,达到2070.16亿美元,而2006年仅上半年就达到1221.12亿美元,很有可能再创历史新高。毫无疑问,外汇储备的迅速增加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就之一,也是综合国力渐长的象征。规模巨大的外汇储备表明了我国已经摆脱了外汇短缺的制约,突破了约束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桎梏,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支付能力和国际收支平衡能力;有利于增强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力量;还有利于提升国家经济的抗风险能力,维护金融稳定进而促进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和稳定发展。
但是,外汇储备的激增有可能给我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一是制约了货币政策操作的空间,增加了货币政策调控的难度。过多的外汇流入需要央行被动增加基础货币供应,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引发通货膨胀,使央行紧缩货币的努力打水漂。二是降低了我国经济运行的效率。外汇储备意味着国家牺牲了自己国民的消费和投资的机会而向外国(主要是美国)提供低息融资,而我国国内尚有较多的资金缺口急需资金支持,这种结构性矛盾凸现效率损失。三是可能激化贸易摩擦。我国激增的外汇储备主要来自贸易顺差,很容易给西方某些国家提供发动“贸易战”的借口,不利于为我国经济发展营造一个相对“和平、和谐”的国际经济环境。四是进一步加大人民币升值预期。外汇储备过快增长,将增加市场对人民币升值预期,从而刺激更多热钱流入,进而又造成过度投资,反过来使得外汇储备资产进一步提高,形成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