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存量这个事没有很好的办法,只能看你有什么数据,物尽其用而已
客观的讲,国内目前的资本存量研究都不是很理想,张军和单豪杰老师的方法也是如此
简单讲下
首先,中国没有官方资本存量(国民财富)核算,所以一般我们只能用永续盘存法PIM估计,除非您是统计局的有能力去做调查——应该不太可能
在估计资本存量之前,您要首先了解资本存量的定义是什么,您要估计的是哪个存量
西方标准的国民财富定义,包括两个指标,一个是总值,一个是净值(这与国民收入核算中的GDP/NDP、GNP/NNP是对应的)
总值(Gross)是指现有存量在不扣除折旧时的总价值,即只考虑资本(建筑、设备等等)的废弃与否
净值(Net)是指扣除折旧后的总价值
这个区别,导致历史上Goldsmith(1962)认为,总值存量适合描述产能,而净值存量适合描述国民财富
西方的国民财富核算资料一直都是这两个指标同时提供(唯一注意,美国BEA在90年代后使用新估计方法,导致不再提供总值,只提供净值,在估计总值时需要学者自己进一步估计)
因此,第一步是您要考虑自己要估计哪个值,在这点上,目前中国国内的大多数研究是非常混淆的
国内文献只是考虑折旧率(而不是废弃率),所以理论上国内影响力大的资本存量估计都是净值,CNKI上来看只有极少数文章意识到了这点,明确区分了净值和总值,您可自行查阅
第二步是关于国民财富、资本存量的分级定义
资本存量首先是指 总资本存量 = 不可再生资本 + 可再生资本
其中,不可再生资本是指土地、矿产资源等等无法再生的自然资源,这一部分只能靠调查估计法,PIM是不行的
可再生资本 = 可再生有形固定资本 + 无形资本
这里面,可再生有形固定资本指的是建设、设备这类(即固定资产投资会再生的),而无形资本一般是指知识产权、艺术品等等(在有些西方国家中,它的投资指标会包含这个,但大多数仍然不包含)
所以,我们真正能用PIM所估计的,一般是可再生有形固定资本,而不是总资本存量
进一步的,可再生有形固定资本因为是指设备和建筑等等,可进一步分为
可再生有形固定资本 = 生产性固定资本 + 非生产性固定资本(主要是住宅)
所以具体估计哪个,根据使用的投资指标来定就可以了,比如说估计可再生有形固定资本,那就用总固定资本形成GFCF,但如果估计生产性固定资本,就要从中扣除住宅,以此类推
关于上面这部分,国内资料现在讲的很少,研究也很混乱,您去找些国外的国民财富调查资料就马上明白了
如果语言有障碍,那也没事,您去国家图书馆借中国台湾的国富调查资料就可以了(台湾资料就是仿西方标准制定的)
先确定下来您要估计什么资本存量,然后才能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来讲
在中国做PIM估计,Kt=Kt-1*(1-d)+It,这里d是折旧率(或废弃率),I是投资,Kt-1是上一期存量,所以最终要有个K0
主要问题在于,中国(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省级、地市级、县级)这三个指标都是有问题的
首先,总体折旧率不清楚(中国国内研究以净值估计为主,所以废弃率一般不讨论),现有资料一般是人为设定一个值,比如说张军、单豪杰都是如此(大约在10%上下波动,少数文献有比较极端的,比如下至3%,上至20%等等)
这个做法是没办法中的办法,基本上您只能用这类方法,具体引用谁、选哪个值您自己决定
虽然在企业资料层面上,有些行业是有核算折旧的,但是没办法涵盖整个国民经济,所以只有在估计特定行业时才能用得上
收入法GDP核算中“固定资本折旧”的绝对值虽然理论上能用来反向估计,这一项就是官方计算出来的绝对折旧消耗
但是中国的收入法核算形成比较晚,而且有几年缺失
另外,收入法核算一般只提供名义价格数据,没有可比价格数据,换算会成为问题,实际感觉并不太好用
第二个问题是投资指标,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由于受苏联因素影响,历史上只有MPS口径的“固定资产投资”,而不是西方SNA的总固定资本形成GFCF
这个指标后来就发展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现在为只统计500万元以上)
在地方省市数据中,基本上只能找到这个指标,所以无论喜欢不喜欢,只能用
中国国家层面有支出法的"固定资本形成",按照西方标准,这个指标才是对的,因为“资本形成”表示建设、设备安装完毕,而“投资”只是表示投入货币,所以在资本存量估计上的确应该用"固定资本形成"
但这个指标只有国家层面有完整序列,省市级有些有,有些没有,或者不全,所以没办法完全涵盖
反正,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估计的存量会高估,个人自己测试在全国层面上比GFCF到后来能多20%
第三个是K0的问题
由于中国没有官方国民财富统计,所以不要说省市级数据,就是全国数据,都是没有合适K0的
现在的估计,大部分是设1952年为0期,但是具体K0怎么找,有许多完全不同的方法,有找某些不全面统计资料作代替的,也有用Hall-Jones折旧贴现法的,也有按投资额某个比例假定的,所以不同文献中1952年基期资本存量能相差4倍以上
而到了省级层面K0,就更加混乱了,现在的研究包括使用各省GDP份额来分配1952年全国资本存量的,也有各种其他方案的,没有统一手法
这件事也就导致省级估计存量会出现更大偏差
但毕竟没办法,您只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取舍,比如选择一些引用率较高的文章
反正经验上,如果您只有1978年后的资本存量估计结果,那问题不大,因为折旧会把1952年基期误差大的问题平滑掉
但如果您也要分析1952-1978年时段的话,那可能波动会比较大,您最好比较几个不同方案,根据结果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