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1274 0
2010-01-14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不喜欢动手。不但千方百计逃避动手,还会去耻笑动手的同学。作为老师的我,千方百计的强迫他们动手,甚至不惜以退学要胁这些学生。我必须承认,即使这样,仍然所获不多,或者面临损坏设备的风险。我们发现,学生有各式各样的理由不动手。背后的原因往往很简单,除了考试,他们几乎什么都不会动手。为什么会这样?首先,中国传统士大夫的形而上观念,根深蒂固。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很多老师也不知道如何动手,由小学到大学一路因循下来。再者,现代的电脑普及,又有很多网路新贵产生。这种弄不坏、不必负责任的玩具,反而给了他们很大的动力。还有,动手的分数通常不好评价,老师会送分。学生花很大劲学习动手,不如一个计算所得数字的成本效益高。老师不重视动手评价,学生当然不会重视动手。系里和老师的研究室里,没有摆满手册和厂商零件目录,学生当然除了玩软的不能玩硬的。学生最常找的不动手理由,就是设备不够好或者没有设备。我们发现,最好的设备给他们,他们也不用,更何况让他们自己建造设备和修设备。最好的创新科研,绝对没有配套的设备。往往在设备不足的情况,才能激发想像力,开发出前所未有的科研方向。国外学校经常有一些竞赛,鼓励学生在有限的资源下,把所学知识运用来创造新的小发明。我们不也是该认真地考虑,采取类似的措施,释放学生的想像力和能量。
  有一次,我在课堂上问学生,当光照到物质上,多少时间之内光电子会被释出。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一起回答:一个纳秒。这件事让我吃惊万分,他们可以由一个老师或某本教科书上得到错的答案,完全不思考这个答案的荒谬性,和教学的内容完全不一致。上学期在期末考时,我问了一个问题,什么是科学方法,物理学和你所就读的学科方法,有何不同?竟然有一个生物系的学生回答,物理有很多要背,生物也有很多要背,非常不容易同时记住。我宁可相信他在和我开玩笑,不然我如何自处,到底是怎么教的。中文的教科书有几个大弊病,略举两点如下:一,不与时俱进,不能不断再版,更正错误和更新知识;二,没有良好的索引和参考文献,学生学完之后,无法一辈子用来翻阅。学生宁可花钱买手机、电脑和配件,不肯花钱买一本好书珍藏,太令人失望了。好的外文教科书,都有中文翻译本,但是这些翻译本的再版往往跟不上时代。在中文教科书完善之前,我们只能大量使用外文书籍,而且减少学生使用翻译本的可能性。

  如果大家不认为,上面列举的现象是我捏造的。不免要问,中国该何去何从?这些清华的大学生像是会考试的文盲,不但对知识不感兴趣,对文化也十分陌生。虽然可以随时琅琅上口一些专有名词,似乎学习了很多。但细究之下会发现,他们就像文化大革命里的样板戏,架势十足好看,内容简单易懂,却不深刻。我必须要说,这不只是清华大学一个学校的责任而以,应该是全体中国人的责任。我必须呼吁大家来救救这些孩子,把他们的思想紧箍咒拿掉,让他们开始思考。我们不能再纵容这些自以为是的清华学生。要让他们知道,如果不能够创造更进步的文明社会,就不配走出清华大门。要让他们知道,再聪明的人,也需要严格的锻炼。要让他们知道,世界不只是海淀清华园,而是五大洋五大洲。


另加:
大陆学生对学分的看重远胜于对学术的热忱,这是来大陆之前程曜所没有预料到
的,带着台湾尖端技术和设备过来启动实验室,在大陆却找不到从事高端科学的技术
员——“高顶尖都当教授了”,埋头演算和论文的学生又不愿将精力耗费在日复一日
的科学实验中;就拿手下最满意的学生来说,“你早上还要给他请安呢,昨天晚上睡
好了没?来实验室好吗?”程曜声情并茂地说,学生这种主动性的缺失令他备感失望

  “问题不只发生在大陆,台湾也一样,对待科学的浮躁是全球的趋势,然而中国
要把眼界放在20年后的远景,如果中国不能重视,发展将是一句空谈。”

记者:是什么激发了您写这样一篇文章的愿望?
程曜:最开始有这种想法到现在已经快一年了。当时是学校领导希望我能作为一个局
外人写一些看法,希望我能作为学校教务参考。而且教育部的16号公文也希望老师能
对学生提意见。但我是一个作家,过去曾经作为欧洲一个杂志的代表,父母兄长都是
作家,一写起来都是类似于随笔的形式,而不是平铺直叙公文形式。而且,如果我想
帮助别人的话,公文式的建议能起多大作用我无法评估。所以一动笔就写成了这个样
子,也是学校领导没有想到的。
记者:最初发表在哪里?到现在有什么影响?
程曜:原来写完上交之后本来是校方用来透过正常管道收集意见的。但后来我母亲认
为这是社会问题,不是学校单方的错误,学生也很重要。虽然社会是改变不了,但学
生还是比较有希望的。所以我就在这方面下工夫。学生喜欢上网、看到好文章就转帖
,我就用他们喜欢看的形式,贴到网上,希望他们能转载,然后找到病根。
  校领导看到我的文章后,说“当初不是想让你写这样的东西,但既然已经写成了
这个样子,我们也很支持你。”。还请系刊的学生干部来采访。我贴到台湾好友陈映
真的人间网上去十天后就被转贴到了水木清华的网站上。其实我写这篇文章也不过是
投石问路。而且也是帮助而不是批评。这不是清华的问题,而是全国教育的问题。
记者:您文章中写到的问题,您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每天都要面对么?
程曜:是的,我心里最难过的事情是:我很认真告诉他们以前从来都听不到的东西,
就是“我不懂的是什么”,我告诉他们,我希望清华的学生是下个世纪科学的领导。
必须训练学生理解最前沿的东西。现在的情况是,大家只管使用而不思考。
  这是我第一堂课就告诉学生的,但是我知道学生在下面写打油诗“光学是程曜的
,……上课是混乱的,考试是不过的”,他们说的不懂,是因为我没有告诉他们一个
确切的答案。
  至于考试是因为我经常小考,然后讲解错误是什么。讲解时学生出席率最高,因
为他们最喜欢分数。后来,学生疲了,最后十分钟才进来上课。我就改成课间考试。
所以学生都感到上我的课比较吃力。
  我上课也经常批评他们:“你们要负责任啊。要严谨,要思考。”主要是针对他
们不思考,没有自己的创见,不用自己的方法去理解。每个人对科学的理解都有独到
的方法,这对人类都有贡献。这才是创新的精神,在每个课本上的知识都需要你们去
理解。
  没有时间,我花了一堂课讲为何人类研究量子力学。经典物理的常规观点引导了
变革。结果课后我问时间,他们给了肯定的答案。学生可能也没读懂。
记者:您理想中,学生应该是什么状态?
程曜:台湾学生很实际。大陆学生敢于接受大的挑战。台湾学生来我这里学习,实验
室的技巧、操作等都对他有益。有何种新技术,了解不仅是文凭,关键是学到什么,
将来有什么用。和老师交流挖出他需要的。大陆的学生主要仍以文凭为主,为了考试
。学的和用的有什么关联不是很清楚。现在大陆工业形态比较初级,不是以高科技、
产值方式,主要还是压缩劳动成本、管理方式、甚至是环境污染带来的效益。知识和
应用的产业之间脱节。
  很多学生都问“我学的能靠这个吃饭么?”我只能告诉他们,你要学的是打鱼的
方法。你要知道壮年时该做什么,训练你们的目的不是为了现代的产业。大学生的目
的是要引导国家往正确的科技方向发展。
  现在的状况是,如果你问学生拿万元薪水,满意吗?他还是说不满意。问他是否
想领导十人百人的团队,他表示认可。我说你怎么领导,你学的就只是课本上的东西
,不知道世界发展是什么样的。
  我在欧洲呆的最久,也做了工业实习。基本上,德国的学生无论有否这种能力,
但基本上他在大学里是追求知识的。否则不用来大学,有强大的职业学校。工业大部
分建筑在职业学校上。来大学的人有梦想,想当科学家。我在台湾清华大学毕业。我
读书时觉得书本上的都对。到德国后发现你学习的地方就是大科学家生活的地方。老
师说学习的目的不是理解。而是书写更大的进步是书写更新的书。念大学不一定工作
薪水更高。不一定是为了职业。到台湾也一样,博士毕业不一定比本科生直接进入工
厂更得到重用,因为起跑线晚,你可能呆在研发单位,而不是最赚钱的地方(市场营
销等收入最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