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之家App
让优质教育人人可得
立即打开
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
论坛
›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厉以宁:深化体制改革才能解决中国就业问题
楼主
小张在线
1392
4
收藏
2010-01-15
网易财经1月14日讯
首届网易经济学家年会(NAEC)今日举行,三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首次共同来华,与厉以宁、茅于轼等国内50位顶级经济学家共同对话和交流。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厉以宁在大会上发布了主旨演讲。在题为“在经济转型中解决就业问题”的演讲中,厉以宁表示,就业在中国今后较长的时间内都是重要问题,深化体制改革是解决当前中国就业问题最重要的方面。在具体解决就业问题的建议上,他表示,必须放宽对民营经济的各种限制,推进城乡二元体制改革,还要进行资源产权制度改革。
厉以宁表示,深化体制改革是解决当前中国就业问题最重要的方面,主要需要解决三方面的问题。首先必须放宽对民营经济的各种限制,允许民营经济进入的门槛不能再提高。
他指出,非国有经济需要落实融资难的问题,税收也要适当照顾。厉以宁说:“假定我们把政策调整一下变得更利于民营经济的发展,全国几千万个个体工商户,每个个体工商户增加一到两个帮手或学徒,全国一下解决了多少就业问题?”他相信,只要对中小企业待遇好一点,融资难的问题解决得好一点,一个中小企业增加三到五个人,这样就能吸收上亿劳动力。
“所以,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仔细考虑,这些改革是当前最重要的改革。”厉以宁说。
其次,要推进城乡二元体制的改革。厉以宁认为,户口问题应该随着农民工进城、有稳定职业后解决,这样农民工有技术又能找到职业,户口不成问题,他们就不会盲目无序地拥到城里来,每家人都会有规划。他说,中国75%的新增劳动力是民营经济吸收的,放宽民营经济然后继续推进城乡一体化、解决户籍问题。
“这么多农民进城了,你想想看,住房就要新建、马路就要拓宽、水电煤气供暖都要解决,家属进城了、孩子进城了,医院、学校都要解决,这能吸收多少人就业?所以说,加快推进城乡二元体制改革是解决就业的第二条路。”厉以宁说。
厉以宁指出第三个方面,是需要做到资源产权制度的改革。资源产权制度的改革现在刚刚开始,“多年以来我们把企业的产权、投资的产权陆续解决了,但资源的产权没解决,就想中国最近搞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它的影响之大,最近你们可能没有去中国的林区看一看,那简直是热火朝天。”
厉以宁说,中国整个问题的解决是靠就业扩大的,一批人就业了有了收入,花掉别人就就业了;别人有收入花掉,别人的就业又扩大了。“就业是靠就业扩大的,失业是靠失业扩大的。”厉以宁总结道。
以下是厉以宁先生的发言实录:
就业在中国今后较长时间内始终是重要的问题,如果就业解决不了,社会不会稳定,内需不会扩大,经济的持续增长就受到阻碍,什么改革都难以进行下去,中国就业压力大,究竟什么原因?我们来分析,主要是三个原因:
第一,体制上的原因,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以后,11月份,我在欧洲访问,欧洲的经济学家在座谈会中问我一个问题,“在我们西欧国家,年增长率只要达到2-3%,我们的就业就不会出大问题,你们11月份GDP的增长率降到了6%点几,你们就慌了,就业问题就突出了,我们不能理解啊。6%的增长率在我们这里是非常好的增长率啊。”
我回答时说,两方面的国情是不一样的,你们的工业化进行了200多年,农村劳动力都释放完了,现在你们的城乡社会保障是一样的,农民有家庭农场,有房子在农村,有土地,生活很舒服,他不会离开农村到城里打工,到城里打工的是他爷爷、曾祖父的事情。
中国就不一样了,中国现在是城乡二元体制,中国现在的农村人口还占到55%,有大量的农民要出来,而且现在的农民是新生代农民工,和老的农民不一样的。
80年代出来的这批农民是壮汉,有力气的,在外干活要寄钱回家,在农村盖房子、讨老婆、生儿育女,他的根在农村。今天新生代的农民工就不一样了,他离开农村就绝不想再回农村去,我的待遇为什么跟城里人的待遇不一样?这么多年在城里打工,还是“农民工”,我孩子不能在城里上学,他心中是不服的,不仅为了收入,他还为了改善自己的社会地位。这就是一个改革的问题,只有在计划经济下才会把农村城市分开来,农村户口就一辈子待在农村吧。
后来改革开放了,政策有所松动,农民工可以进城,但仍然是“农民工”,他的职业改变了,是工人,但身份没有改变。这种情况不能再继续存在了,所以这是体制上的原因。农民工不断地出来,这就形成了中国就业压力大的原因。从体制来分析就是这样的。
第二从结构方面来分析,从结构分析,主要是中国的第三产业比重太小,在发达国家,比如刚才我讲到在西欧考察,他们的第三产业一般都占到70%以上,我们只有40%左右,主要靠第二产业吸引人,而第二产业靠什么来吸引就业呢?新建企业。新建企业能够有多少?而且新建企业的技术水平比较高,他们需要劳动力的素质越来越高,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现代经济的要求,第三产业太少,在这种情况下,所以我们的就业压力就大了。
第三,技术方面的原因,这也包含了技术本身在进步过程、产业在重组过程、企业在创新过程中对劳动力的选择,而且不会像过去那样大量吸收劳动力,技术比重不断提高,假如不能另开门路,人到哪里去呢?
由此可见,中国就业压力的增大是必然的。该怎么办?
我们想,首先要深化改革体制,深化体制改革是解决当前中国就业问题最重要的方面,首先必须放宽对民营经济的各种限制,允许民营经济进去的门槛不能再提高,不能限制民营经济进去。
还有,在发展中,很多都要解决,非国有经济需要落实融资难、税收也要适当照顾,这样想一想,假定我们把政策调整一下变得更宜于民营经济的发展,全国几千万个个体工商户,每个个体工商户增加一到两个帮手或学徒,全国一下解决了多少就业问题?只要我们让中小企业的待遇好一点、融资难的问题解决得好一点,一个中小企业增加三到五个人,这样就能吸收上亿劳动力啊。
所以,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仔细考虑,这些改革是当前最重要的改革。
第二,要推进城乡二元体制的改革,户口问题应该随着农民工进城、在城里有稳定职业后来解决,这样农民工在城里就好了,首先有技术、又能找到职业,户口问题不成问题,将来的问题就解决了,因为前景放在前面,他不会盲目、无序地拥到城里来,每家人都会有规划,准备到什么地方、需要什么样的人、谋什么样的职业,而就业的解决又跟民营经济的发展连在一起,中国75%的新增劳动力是民营经济吸收的,放宽民营经济,然后继续推进城乡一体化、解决户籍问题,这么多农民进城了,你想想看,住房就要新建、马路就要拓宽、水电煤气供暖都要解决,家属进城了、孩子进城了,医院、学校都要解决,这能吸收多少人就业?所以说,加快推进城乡二元体制改革是解决就业的第二条路。
第三需要做到的是资源产权制度的改革,资源产权制度的改革现在刚刚开始,多年以来我们把企业的产权、投资的产权陆续解决了,但资源的产权没解决,就想中国最近搞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它的影响之大,最近你们可能没有去中国的林区看一看,那简直是热火朝天,我们刚从那里回来。
改革开放之初我们搞“农业承包制”搞的是农田承包制,农田都包产到户,但集体林权(没有解决),山没有动,为什么当时没有改革?因为刚刚改革开放,老百姓对共产党的政策还不信任,你把山包给我了我就赶快砍树,如果不砍,过两天你又把山收回去不就吃亏了吗?(人们)砍树,(所以政策)紧急刹车,所以山没有动。
30年了,2008年6月8号中央公布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这样老百姓就不像过去那样了,集体林权,多少亩地?25亿亩(耕地是18亿亩),承包期70年不变。所以现在的山都有主了,就是因为它的林地都划分了,这个山是我的、那个山是你的,就种树了,(现在)流行一句话“爷爷种树,孙子来砍”,也就是70年以后来砍,是这样的情况。
最近我刚从那里了解了情况,贵州西北部毕节(音)地区林权制度改革,山上发生了大火,农民都抢着去山上扑火,这山是我的,烧的树都是我们的树啊,亲戚朋友大家一起上山救火,过去没有过这样的现象。林下养鸡,林间种蘑菇、种药材,资源产权明确了,将是巨大的改革。
草原呢?草原也要明确,国有林场呢?国有林场也要改革,所有这些都是增加就业的。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后,我们考察了江西、福建两省,农民都从沿海回去了,回到哪儿呢?上山了,他家里有树了,家里没树的,别的农家有树,来吧,到这儿干活,一样是干。所以我们要看到,这里的就业潜力是很大的,这是体制的改革。
接着我们讲结构的调整,首先来看,如果结构有所变动,农村还是可以吸引人的,我们在河南省漯河、广东珠江三角洲和重庆几个区都考察了,农业产业化改变了过去单纯种粮食(的模式),在确保良田不变的情况下种柑橘(重庆),重庆梁平县种西瓜,在河南有种石榴的,这样产业链就延长了,产业链延长后对农民来说,上游企业需要劳动力,下游营销、运输企业需要劳动力,当中是种植,产业链延伸后,农村本身就是需要劳动力的。农民在城里住,孩子在城里上学,工作单位是农村,每天骑摩托车下乡干活,晚上又回来。这是新的情况,农业本身还是在吸引人的。
再来看第三产业的比重,我们还有很大扩充的余地,因为我们第三产业的比重才占了40%,知识产业可以吸收多少人?服务外包,最近看到一个结构很有意思,西安一个企业(做)服务外包,替美国看仓库,这是怎么回事?是这样的:美国的夜晚是中国的白天,中国的白天是美国的夜晚,美国在夜晚找人看仓库工资要贵好几倍,而且美国人收入比较低的人有时候并不认真负责,工资高,又不认真负责,(于是他们)找到了中国,找到了西安一家公司替他们看仓库。怎么看?中国人不用去的,全部的电脑设备和美国仓库的探灯连在一起,一部电话(联系上了)美国当地的派出所。人家电脑会用、英文会说,再经过一些训练就行了。
因为中国人是白天上班,中国的白天是美国的夜晚,如果某号探灯下有火光,电话马上就打过去,如果探灯下有可疑人影流动,电话马上也打过去,这不是很好吗?解决了中国就业的问题,又对美国有帮助。
中国农村土地上的住房都是农民自己盖的,投了好几万,盖一栋四层楼的房子,不能抵押,因为没有产权证。现在重庆在搞试验区,假定农民的房子可以抵押,现在农民的房子值多少钱?全国政协上有一个委员说,初步估计值18万亿元,三分之一拿出来抵押就是6万亿,这6万亿一抵押,农村经济就活了,这能增加多少企业、增加多少人的就业啊?
再说城里人住房结构的调整,要大量兴建社会保障型住房,(多盖)小户型,收入偏低的人可以买的住房,这种房子是扩大内需、增加就业的手段,因为搬入新房子后就要来买东西的,旧家具不要了,旧家用电器要换了。如果两个老朋友第一句话就问“你搬了没有?”“快了快了,正在装修呢。”一个城市,如果大家都忙于小房换大房,旧房换新房,这个城市就兴旺了,这个城市的就业问题就解决了,如果冷冷清清,没人搬家,就业解决不了,城市还没有生气呢。所以有很多工作可以做,(这些都)有助于结构调整。
我们再来谈,产业升级难道就一定要限制就业吗?中国要大办职业教育,包括高等职业教育,因为在广东的调查(发现),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的99%都就业了,抢着要。中国的熟练技工太少,技师太少。这方面跟产业升级是有关的,我们从整个近代来看,新工作岗位是在经济增长中涌现出来的,对于劳动力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假定产业升级了,劳动力素质不提高、不经过职业培训,那怎么行呢?所以我们说应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而且劳动力素质提高以后,收入也会增多了。
前不久我刚从广东回来,广东熟练一些的技工,8000元/月的工资聘不到人,为什么?因为要求是熟练技工。
这样一来,农民整体收入水平上去了,又对扩大内需起到了重要作用。
从以上几个分析中可以看得很清楚,当前我们应该把就业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假定中国现在发生了通货膨胀那该怎么办?假定中国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增长率突破了9%,到了更高一点,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或者国际上石油价格上涨,中国物价也因此上涨,假定通货膨胀上涨怎么办?我这里提的问题是“难道仅仅只有紧缩一条路吗?”
问题要看发生的是什么类型的通货膨胀,假定是需求拉动型的通货膨胀,紧缩当然是有效的,闸门一关不就行了吗?信贷闸门一关,财政闸门一关,但同时又会带来失业问题;假定是成本推进式的通货膨胀,紧缩没有太大用处的,因为成本推进的问题需要增加供给才能解决,需要降低原材料价格、降低粮食价格才能解决;假定是国际收入型的通胀紧缩更没用了,需要的东西要进口还是要进口,紧缩有用吗?
所以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注意到,紧缩不是万能的,即使有需求拉动通货膨胀的成分,也不一定只靠紧缩,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可以松紧搭配的,难道一定要“双紧”吗?
货币政策在中国来说主要是三个:一个是信贷规模控制、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利率的调整,公共市场业务在中国还不是太重要,这些政策同样可以松紧搭配,甚至可以采取结构性的货币政策,也就是货币政策的细化,货币政策难道只有总量的调节?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可以做,东、中、西部分开算,东部提高一点、西部、中部不变,西部甚至还可以再降一点,所以国民经济的调控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门艺术,需要根据情况随时掌握。
中国经济最怕的不是通货膨胀,除了刚才我讲的问题,中国经济最怕的是“滞胀”,经济既停止、失业增加,又有通货膨胀。而且中国的“滞胀”和外国的“滞胀”是不一样的,外国滞胀增长率到百分之一甚至百分之零,这种情况下,滞胀的“滞”就出现了;中国不是,中国只要降到百分之六以下就滞胀了,因为降到百分之六,失业就大量出现了,这就是中国特色。中国的滞胀并不是增长率下降到零,增长率到百分之六,一样会出问题。所以我们说,在目前情况下,我们还应该更进一步地观察形势,通货膨胀还没有来到,我们要防止它来到,但我们更应该防止的是失业问题解决不好,滞胀的发生。
中国经济好比一辆汽车,这辆汽车的特点是刹车容易启动难,刹车是很灵的,一踩刹门一下就停了,可是你要启动它,油门踩半天它也不一定能启动,为什么?因为刹车的主动权在政府,政府把财政闸门一关、后备闸门一关,两个闸门一关,“咔”一下,经济就刹住了。
但启动的主导权不在政府,启动的主导权在老百姓,老百姓怕下岗,有后顾之忧,他不买东西,你怎么办?他不投资,你怎么办?所以中国的问题要注意。
中国整个问题的解决是靠就业扩大的,一批人就业了有了收入他花掉,别人就就业了;别人有收入,他花掉,别人的就业又扩大了。就业是靠就业扩大的,失业是靠失业扩大的,一个人失业了,左右邻居就说,他们家有人失业了,回来跟老婆商量,咱们怎么办?他们的厂关门了。老婆说,行,可买可不买的就不买了,城里人五年不买衣服都有衣服穿,五年不换家用电器都有家用电器用,一可买可不买,那更多工厂(的产品)销不掉,失业不就增加了吗?
所以我们要牢牢记住这一点。
刚才我进场时被一个新闻记者拦住,他问我了一个问题:中国人民银行调整了百分之零点五的存款准备金率,是不是意味着宏观经济政策的转向?我说看不出来。调百分之零点五,仍然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范围之内。
好,谢谢大家。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沙发
dalaotianhuang
2010-1-15 17:38:05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经济之本。只要把就业作为基本经济目标,其解决的办法还是有的。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藤椅
ofmaple
2010-1-15 18:40:57
统计学最重要的原理:特例不能做论据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板凳
hillxu
2010-1-15 20:06:49
支持一下,路过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报纸
玫瑰猴
2010-1-15 20:14:48
不同意老师的观点.
搞清楚失业率怎么统计,拿出个可信,相对稳定的统计数据机制, 才是解决就业大问题的第一步中的起点.
这个都没有了, 在干嘛? 您又能干嘛?
搞科学不是这样的顺序的吗?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转帖]
中国就业报告-经济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中的就业问题
那位大虾提供一下劳动体制改革方面的电子书?想研究一下,谢谢
关于如何推进中国水务体制改革
厉以宁:城乡二元体制改革不是要消灭农村和农民
[转]厉以宁:体制改革和制度调整应该加紧推进
对中国出租车业体制改革的若干思考
新京报:聂辉华:体制改革是一切问题的关键zz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 中发〔2015〕9号
【独家发布】电力体制改革深度系列报告(第一期)
栏目导航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金融实务版
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
金融学(理论版)
休闲灌水
微观经济学
热门文章
中国金融生成式AI多模态内容鉴伪与安全防御 ...
全球能源转型展望2025—全球和区域预测至20 ...
海外资管机构赴上海投资指南(2025版)
understanding climate change perceptions ...
【全美经典】离散数学
全球能源转型展望2025—全球和区域预测至20 ...
世界机器人2025年报告 World Robotics 2025
甲子光年_2025甲子Cool Vendor人形机器人大 ...
AOM:The Boundaries of Trust in a New Era
气象学-山东大学
推荐文章
AI狂潮席卷学术圈,不会编程也能打造专属智 ...
10月重磅来袭|《打造Coze/Dify专属学术智能 ...
最快1年拿证,学费不足5W!热门美国人工智能 ...
关于如何利用文献的若干建议
关于学术研究和论文发表的一些建议
关于科研中如何学习基础知识的一些建议 (一 ...
一个自编的经济学建模小案例 --写给授课本科 ...
AI智能体赋能教学改革: 全国AI教育教学应用 ...
2025中国AIoT产业全景图谱报告-406页
关于文献求助的一些建议
说点什么
分享
微信
QQ空间
QQ
微博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