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申明,我还没看林毅夫的那本《完全信息与国有企业改革》,因为我现在没钱买书了,呵呵。
政府的行为真的受不完全信息束缚吗?这是我昨天桑拿时想到的一个问题。信息不完全的问题,庇古就很强调,后来科斯的《社会成本问题》更进一步把这个问题作为交易成本的重要依据,汪丁丁甚至一度认为交易成本就是信息成本,不过,首先,我承认存在不完全信息,任何一个主体在采取某种行为时都存在信息不完全的束缚,但是,我同时又赞成杨小凯的观点:有限理性、不完全信息固然存在,但并不一定导致经济的扭曲,事实上,市场的均衡结果正是对这样一种不完全信息状态的体现。
这里我尤其要强调的问题,就是哈耶克以来就被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奉为铁律的信条:政府对于他所要面对的公共事务总是存在严重的信息障碍,真的是这样吗?
结婚要买很多东西,我尝尽了不完全信息的代价,相比之下,我觉得这种信息不完全的程度要远远高于政府的信息不完全的程度。甚至,我认为,政府本身就是一架信息机器,掌握并且处理信息是其首要的职能(这是秘书学的第一信条),当然,我们也不否认官僚主义对于这架机器的损害,但是并不能由此得出这架机器仅仅是一个摆设的结论。
在我看来,政府的问题其实不是信息不完全,而是利益的问题,是不作为的问题,是策略的问题。供大家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