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997 1
2010-01-15
我所谓的两大决定因素是:(1)劳动抗衡资本的谈判(罢工)机制的长期缺失,(2)公共的自由舆论对官僚政治与垄断资本勾结而产生的经济政策的抗衡机制的长期缺失。
  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在以上两机制长期缺失的情况下,是不可能的。为什么政治体制改革不可能长期地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基于同样的理由或原理。政治领袖们,谁敢于长期违背这一原理?既然不敢,为何听任官僚机器追逐私利胡作非为?


这张图转自《伟大的中国经济转型》英文版第五章。人口红利在1982-2012期间是正的,而在2013-2050期间是负的。负的人口红利意味着每年拉低人均收入增长率的百分之五,连续三十六年,除非人口政策产生新的冲击,例如,允许或鼓励多子女的生育政策。我关于人口和新增人口的外部效应的文章交给《IT经理世界》发表,应在二月或三月份吧。根据我在那篇文章里引用的资料,每一新生儿,可导致三倍于他带给父母的外部效用,因此,鼓励生育政策的上限,应由政府支付新生儿父母相当于主观效用的三倍的奖励。不论如何,现在,我们必须假设人口政策没有任何改变,在这一假设下,我假设2050年中国人均收入是日本的三分之一(下限)或三分之二(上限),据此,由逆向推演至2006年(我手边真实数据的最后一年),我们可以估算人均收入应每年增长多少,我的结论是:每年,中国人均收入增长率减去日本人均收入增长率应不低于6.5%,连续三十五年。长期而言,日本经济可假设每年1.5%的增长率,那么,中国的,就是8%,这是长期而言不可持续的速率。于是,逻辑地,要么,我们多生孩子,这是很困难的事情,大多数我询问过的年轻人都不愿意多生孩子。
抱歉,来北京的路上,可能笔记本电脑碰在什么地方,散热系统肯定坏了,现在开机20分钟就火烫,几乎担心爆炸。所以,诸位耐心等几天,我需要一台新电脑。这事儿,我必须借助东北财经大学的支持了。
调整电源控制至最低性能可维持较低温度(在北京的冬天)。继续写几段吧:
如果大家都不打算多生孩子,那么,大家愿意在2050年享有远低于日本人均收入三分之一的生活水平吗?增长理论关于“赶超”的研究很多。重要的结论是:经济增长的三项最长期要素——“人口”、“自然资源”、“技术进步”,后两项是人口年轻程度的函数。因为,自然资源和技术进步都是人类知识的函数,而知识的进步,主要依赖于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人口老龄化之后,赶超就将停止。韩国人均收入至今仍是日本的三分之一,新加坡是日本的三分之二,而日本至今没有超过美国。这些都是人口老龄化之后的定局。
现在修改我们的假设,如果大家不同意远低于日本人均收入三分之一的生活水平,那么,唯一可信的发展路径是人力资本投资。也就是说,教育和医疗的超常规发展。或许,这一路径可能支持这样的人均收入增长率:从2014年到2050年,大约35年内,每年工资增长百分之八或更高。这样的长期增长,无通货膨胀,只有靠劳动力的人力资本含量的极大增加才可能维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4-13 14:24:16
小手一抖 金币拿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