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国电信业加速重组和激烈竞争的今天,H电信公司绩效的快速增长与其相对领先的绩效管理体系密不可分。本文通过分析H公司的绩效管理体系,总结其成功经验,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关键词:绩效管理,关键绩效指标,平衡计分卡,EVA
绩效管理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职能之一,也是实现组织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重要载体和手段。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化和电信业的加速重组,电信业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在给电信运营商带来机遇的同时,也面临巨大的挑战。绩效管理作为提升组织绩效的重要管理工具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电信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变革的首要议题之一。
一、H公司的绩效管理体系
H公司是中国电信集团所属地市分公司。2002年,即我国电信业第二次大重组暨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成立以前,由于占据垄断地位,电信公司人员臃肿、管理粗放的情况普遍存在,H公司也是如此。为应对电信业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公司领导决心通过加强绩效管理提升市场竞争力。
自2003年起,H公司在总公司和外部咨询公司指引下,通过自身探索,逐步建立起以关键绩效指标(KPI)为核心的绩效管理体系,形成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考核和绩效改进四个环节的闭环管理,并将绩效管理体系与薪酬分配体系、教育培训体系、岗位动态管理体系、员工的职业发展等相结合,先后出台了《H公司绩效管理实施办法》、《H公司组织及员工年度绩效等级评定、年度末位评定办法》、《H公司绩效沟通管理实施办法》等一系列绩效管理制度,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优化和完善。
经过几年的运行,员工思想观念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绩效意识越来越强,工作积极性普遍提高,形成了以贡献、价值为核心的文化氛围。公司绩效也显著提升,连续多年超额完成总公司和省公司确定的财务目标,综合绩效多年来处居省内乃至集团领先地位。
二、H公司绩效管理体系的成功因素
经过调研和分析发现,H公司通过引入科学的绩效管理体系取得的主要成功因素有:
1.重视集团战略承接,立项制定年度发展目标
作为地市分公司,H公司高度重视集团公司的战略承接,每年专门立项制定年度发展目标。通常在每年9月就启动项目,由企业年度规划委员会全面收集政府行业发展政策、集团和省公司战略规划、各领域专业规划(包括财务预算规划、市场和网络拓展规划、人力资源规划等)等相关信息和材料,通过访谈、问卷调查、务虚会或座谈会等多种形式,综合分析外部环境(包括经济环境、产业现状、城市发展状况、竞争对手情况)和评估内部能力(包括客户运营能力、自身优劣势)等,多次进行信息沟通和对接,于年底前完成企业年度发展目标,包括主要经营目标(收入、利润和业务规模等)和管理目标的审议。这些目标兼有量化指标和定性指标,定性指标还明确了主要经营举措、责任部门和衡量标准。年度发展目标立项工作,确保了H公司绩效目标与集团公司战略的高度统一。
2.关键绩效指标(KPI)设计相对科学、合理
H公司的绩效管理体系分为组织和个人绩效管理体系。每年年底在确定公司年度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制定组织KPI和个人KPI。其设计有以下特点:
(1)组织KPI采用平衡计分卡的基本结构,即主要从财务、客户/市场、内部运营、学习成长四个维度进行设计,其特点是兼顾企业长期发展和短期效益,结果导向与过程管控、经营业绩与能力建设相结合。同时,增加了防范扣分指标,即根据执行内控管理、安全生产、预算管理、绩效管理等制度的情况设置的扣分指标。详细的扣分细则。通过防范扣分指标,极大地提高了公司制度和决策的执行力(详见表1)。

在各类指标权重设计方面,考虑部门特点和分工不同,将部门划分为市场运营、网络运营和服务管控三大类,市场运营类侧重财务维度、客户/市场维度;网络运营类和服务管控类侧重内部运营维度。同时,为体现公司战略导向,各部门KPI一般都设置一定比例的经营财务类指标。企业管理部、综合部等服务管控类部门也要将公司整体财务目标纳入部门KPI,指标权重可以略低,一般在15%左右。
(2)个人KPI设计包含四个方面:关键业绩指标、行为指标(态度和能力)、不良事件防范扣分、良好事件奖励加分(见图1)。主要特点是既关注业绩,又关注态度和能力,同时引入行为指标和加分扣分项目,丰富对员工的评价。在权重设计上,按照不同岗位类型和级别,确定不同类型指标的权重比例。

(3)KPI设计精细化。每一项KPI指标包括指标名称、定义、权重、目标值、计分办法、取值责任人、考核周期等全方面内容,并确保符合SMART原则。同时,每一项指标一般还会设置基准目标(绝大多数人经过努力可以完成)和挑战目标,并制定了具体的评分标准。
3.严格应用绩效结果,个人绩效实行末位评定
H公司的绩效管理体系能够取得成效,与考核结果的多层次、多纬度应用是分不开的。个人绩效成绩和等级通常直接应用于薪酬分配、评优评先、年度末位排名、竞争上岗计分和针对性培训等,不良事件还可能直接导致解除合同、待岗等(见图1)。在绩效结果应用的诸多方面中,末位评定最具威慑力,而H公司所有三级经理(相当于中层管理者)都要参加末位评定。为确保公平性,H公司制定了详细的评定细则,一般将岗位职责、专业性质、部门性质相近的岗位组合为一个绩效评定群体,按照年度绩效分和年度绩效等级进行排名。排名末位的,人岗分离,并且组织公开竞聘,如果末位人员未能竞聘上岗,则进入待岗管理,或跟班学习,或教育培训。尽管强制排名存在一些不合理因素,但H公司末位评定的推行极大地调动了员工工作积极性。
4.营造绩效制度公开,考核结果透明的高绩效文化
尽管H公司采用强制排序法等对员工压力较大的绩效考核办法,但在调研中发现,这种绩效方法的认同度和接受度相对较高。这要归功于H公司高层领导所力推的绩效制度公开、考核结果透明的高绩效文化。举例来说,H公司绩效考核结果一般在内网公示,接受申诉,并要求相关部门对申诉在限定时间内确认和答复。在调研中发现,考核结果申诉量多,但对申诉答复不满意的很少,这从侧面反映出绩效结果的公开、透明。此外,H公司还十分重视绩效沟通工作,专门订立了《绩效沟通管理实施办法》,明确目标制定、实施和考评反馈等三个阶段的沟通,并从制度上明确要求开展跨级沟通,规定跨级面谈的频率、方式,从而确保跨级面谈的实施,使高层能够充分了解到基层情况。
三、H公司绩效管理体系的提升策略
H公司的绩效管理体系近几年促进了公司业务的增长,但也遇到持续发展的瓶颈,特别是第三次重组方案还涉及人员、业务和文化的整合问题。在最新公布的2008年度中央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中,中国电信第一次未能评为A级,固然有业务重组和金融危机的影响,但关键在于持续提高公司的绩效水平。从调研中,我们发现了以下一些可以继续改进的空间:
1.尝试将EVA和平衡计分卡相结合,建立战略牵引的绩效管理模式
目前H公司的绩效管理体系主要基于平衡计分卡来确定,财务维度的主要指标是业务收入、收入EBITDA率等。按照国务院国资委的要求,从2010年起,中央企业要全面开展EVA考核。H公司此项工作尚未开展。EVA是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的缩写表示的是一个公司扣除资本成本后的资本收益,也就是资本收益和资本成本之间的差额。EVA强调经营所使用的资本是有成本的,强化了资本使用效率目标。据统计,包括可口可乐、索尼、西门子等世界著名公司在内的400多家公司将EVA引入企业的经营管理并取得了成功。国内也有青岛啤酒、东风、中国石化等管理基础较好的公司采用。
鉴于EVA管理系统的首要功能是业绩评价功能,H公司可以考虑调整、融合和建立以EVA为中心的平衡计分卡体系,把EVA放置于平衡计分卡的顶端,作为BSC财务维度的核心指标。同时,在平衡计分卡中引入时间维度,做出EVA的短期、中期甚至长期预算,将公司的战略部署分解与EVA预算规划紧密相连。这样可以从根本上保证公司的战略规划、年度计划甚至每天的运作计划更加有效。当然,要将EVA纳入H公司的绩效管理体系并取得成效,在现阶段应当循序渐进,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健全会计制度,完善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同时做好EVA理念的宣传和培训工作。
2.调整考核周期,增强有效性
目前H公司的考核为月度考核,加之高层领导推崇的日清日结和计划管理,导致考核周期过密,耗用大量人力、物力,给中层管理者和普通员工带来较大工作负担,有演变成例行公事的倾向,况且有些月度考核的结果参考价值也不大。建议考虑结合绩效完成的周期,不必千篇一律的执行月度考核。对网络运营类的人员可以继续按照月度考核,甚至细化到周考核;对职能管理人员最好改为季度考核;对市场部门的人员和部门经理,则应以年度考核为主。这样,既避免了人力物力的浪费,又增强了考核的有效性。
3.做好文化和人员整合工作,适当调整末位待岗办法
按照新的电信业重组方案,电信公司收购联通公司CDMA业务。相应地,H公司也获得了当地C网业务,同时还要重组联通公司C网人员。人员重组导致矛盾和纠纷不断,原联通人员对H公司的高绩效文化认同度不够,特别是末位待岗办法。在调研中发现,很多部门领导每月都头痛该评定谁为末位,有些被评末位的员工也并不认同。
因此,在业务、人员、文化整合的风口浪尖中,建议适当调整末位待岗办法,加强对因业务重组新调入人员的制度和文化培训。同时,在执行末位待岗办法过程中,也应当严格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要求对待末位员工,以避免用人风险。
4.开展系统的绩效分析,变“绩效考核中心型”为“绩效改进中心型”
H公司的绩效管理体系尽管涵盖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考核和绩效改进四环节,但总的来说,还是以绩效考核为重点。对绩效的分析,主要集中在财务绩效、经营和服务质量等方面,且更多的是为了考核,关联性分析很少。大多数部门和员工只关注结果,深层次的分析不足。这直接影响到绩效反馈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不利于发现问题的根本原因和进一步提升绩效。需要明确的是,并非绩效指标越科学、绩效考核和奖惩越到位,员工的绩效就会越好;更多的时候提升员工能力和意识,或者改变工作流程和工作思路才是真正的解决之道。
5.加强人力资源部和财务部等对业务的了解,提升管理者对绩效管理的认识
绩效管理工作的成败与人力资源部和财务部的工作直接相关。在H公司,不论是年度发展目标的制定,还是绩效考核和反馈,包括绩效的实施阶段,都需要人力资源部和财务部等部门的深入参与,因此,必须加强这些部门人员的业务培训,可以考虑采取交流锻炼等方式。
另一方面,高层领导和各业务部门管理者对绩效管理的认识也非常重要。在H公司,他们中还有一些人没有真正领会绩效管理的本质。有些高层领导只看重绩效评价指标、方法和考核结果,有些部门管理者只是花费大量力气在考核、末位评定上。绩效管理并非仅仅是定指标、定档次和发奖金,同样重要的是持续沟通的绩效实施过程和绩效改进的最终目的。
若能够从“设计更有效的绩效考核指标与考核方法”中升华开来,人力资源部和财务部更了解业务,高层领导和中层管理者更了解管理,那么绩效管理的成效将会焕发出更绚丽的光彩!
作者:中国质量协会 鄢敏 来源:《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9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