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巴顿将军有一句名言:
衡量成功的标准,不在站立顶峰的高度,而在跌入低谷的反弹力。
 
这句话对30岁后的人特别适用。为什么呢?
 
20多岁的年轻人,有着年龄的资本。年轻就意味着容错率高,即使走错了路,也能迅速更换赛道,重新出发。
 
可是,一旦过了30岁,青春渐渐耗尽,家庭的责任担在肩上,社会的压力陡然增加。
我们已不能像以前那样轻松写意,更无法说变就变。
 
这个时候,再遇到挫折,除了死扛,其实无路可逃。
 
更何况,人生在世,谁也不能保证一帆风顺。
即便你万分小心,做对了99%的选择,仍然可能碰上1%概率的“黑天鹅事件”,而导致功亏一篑。
 
因此,如何面对逆境,并且迅速重整旗鼓,找到再次突破的切口,便直接决定了你能够走多远,笑多久。
  
著名作家古典老师就说:
一个人的抗逆力,也就是应对挫折的能力,有时远远比这个人规划和预测的能力要强。因为这么长的生命和这么多的变数,谁都预测不出来。
 
30岁前,你对酒狂歌,依仗的是自己的年龄与精力;30岁以后,你负重前行,拼的就是抗逆力。
 
2
以柔克刚,是抗逆力的正确打开方式
 
而立之年的表姐,最近病倒了。
 
我去医院看望她,只见她面色苍白地躺在床上,挂着吊水。我剥了瓣橘子放在她嘴边,她也只是虚弱地摇了摇头。
 
我问她:“平日里生龙活虎的,怎么一下子就病倒了?”
 
她忿忿不平地说:“别提了,还不是被工作榨干的。”
 
表姐研究生毕业进入一家设计公司,一干就是5年。
 
去年公司裁员,表姐幸运地留了下来,可是工资不升反降。
 
但表姐是个要强的人,她在心底暗暗发誓,三个月内,一定要凭借自己的力量,重新拿到高工资。
 
于是她拼命努力,没日没夜地工作,尽力让每个任务都完成到极致。
 
同事周末逛街,在商场里血拼时,她在和各种方案作斗争。
老公送来晚饭的时候,她把自己锁在房间里做报表。
连续一周她顶着黑眼圈,抱着电脑设计ppt。
 
不出意外,不到一个月,就病倒了。
 
前面的努力基本白费,老板的脸色也不好看。
 
看着她那可怜巴巴的神情,我对她说:
在工作中,你看起来很坚强,实际上脆弱得很。因为你不敢面对自己的真实感受,只是被那些无谓的好胜心牵着鼻子走。
 
好胜心本身没有错,奋斗本身更没错。
但好的抗逆力需要正确的打开方式,绝不是无脑死磕,而是需要韧性与耐力。
 
尤其是当你已经告别青春,身体机能已经不在巅峰期,再用拼身体的方式来对抗挫折,往往得不偿失。
 
一味地硬拼和逞强,恰恰就暴露了你的弱点,就是恐惧和不自信。
 
所谓抗逆力,本质上是一个人处于困难,挫折,失败的逆境时的心理调节和积极应对的综合能力。
 
真正心灵强大的人,不会盲目地行动去掩饰自己内心的兵荒马乱,不会压榨自己,苛求自己以求良心得安,不会用战术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盲目。
 
30岁后的你,不能再像锤子,丁是丁,卯是卯,而要像一条橡皮筋,懂得在需要时及时发力,亦懂得在受挫时及时止损,好好调节身心,蓄势待发。
3
以弱胜强,是高段位的抗逆力
适当在逆境面前低头示弱,也是抗逆力强的一种表现。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