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计量经济学与统计论坛 五区 计量经济学与统计软件 Stata专版
15608 29
2006-02-12
这两天来的小结,因为都是些皮毛,博大家一笑。
使用的案例是论坛里张晓峒老师的面板数据模型
http://www.pinggu.org/bbs/thread-25393-1-1.html
这一讲义写的很不错,紧跟eviews的功能。应该是4.0版本,因为我的5.0版本没有其中的一些参数。
数据输入方面:强烈推荐stata,不管数据有没有缺失,拷进去就好,然后tsset一下,就可以开始了。eviews的操作比较麻烦,可以参看前边发的balanced&unbalanced的文章。
处理过程方面,stata清楚直观,傻瓜性强。
我将张老师的模型用stata8.0实现。具体如下:
1.混合估计模型:  
reg cp ip
2.个体固定效应模型:
tsset id year
xtreg cp ip, fe 或者 xtreg cp ip, fe i(id)
F检验自动生成
3.时刻固定效应模型:
. gen d1997=1 if year==1997
. replace d1997=0 if year!=1997
. gen d1998=1 if year==1998
. replace d1998=0 if year!=1998
. gen d1999=1 if year==1999
. replace d1999=0 if year!=1999
. gen d2000=1 if year==2000
. replace d2000=0 if year!=2000
. gen d2001=1 if year==2001
. replace d2001=0 if year!=2001
. gen d2002=1 if year==2002
. replace d2002=0 if year!=2002
. reg  cp ip d1997 d1998 d1999 d2000 d2001 d2002
或者 xi: reg cp ip i.year

4.时刻个体固定效应模型
. xtreg  cp ip d1997 d1998 d1999 d2000 d2001 d2002, fe
F检验可看arlion的代码
或者  xi: xtreg cp ip i.year, fe
5.随机效应模型
xtreg cp ip,re
xttest0
6.回归系数不同的面板数据模型
by id: reg cp ip
然后把斜率&截距整理合成一下就ok。
为方便大家的比较,把例子的原数据也提供如下:




39450.rar
大小:(1.28 KB)

 马上下载

本附件包括:

  • zxt.dta


7.再送一个Hausman检验得了
        xtreg cp ip, fe
        est store fixed
        xtreg cp ip, re
        hausman fixed .
eviews的就不提供了,因为张老师的书里说的很清楚了,大家动动手就可以咯。
呵呵,元宵节快乐!
其实,说了这么多,最后的建议还是大家使用stata,那效果是相当不错。但是eviews里可以根据pool object的属性、名称做出一对很漂亮的方程,不知道再stata里如何实现。
经过这两天的折腾,深感♂生活的软件环境太优越了,只有在这种环境里,才造成♂挑肥拣瘦的恶习。如果大家都是1个软件1个软件的钻研,应该会有更多的学理上的认识,而不是应用上的皮毛。
过节了,上面的批评属于自我批评。继续忙碌了。呵呵

谢谢楼下的兄弟。已经根据你的建议改了。最后一个有什么简单命令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2-12 16:43:00

更简单

xi: reg cp ip i.year

xi: xtreg cp ip i.year,fe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2-12 19:01:00

对头对头,呵呵,谢谢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2-13 00:15:00

请问楼主,

利用原数据,下列Hausman检验的结果为:

xtreg cp ip, fe
est store fixed
xtreg cp ip, re
hausman fixed

chi2(1) = (b-B)'[(V_b-V_B)^(-1)](b-B)
= 21.22
Prob>chi2 = 0.0000

应该是固定效应模型。

而随机效应检验的结果为:

xtreg cp ip, re
xttest0

chi2(1) = 29.83
Prob > chi2 = 0.0000

应该是随机效应模型

那么,采用不同检验,得到的结论不一致,该模型到底应该采用固定效应还是随机效应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2-13 10:24:00
好东西,顶一个!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2-13 12:07:00
以下是引用vodkacoke在2006-2-13 0:15:00的发言:

请问楼主,

利用原数据,下列Hausman检验的结果为:

那么,采用不同检验,得到的结论不一致,该模型到底应该采用固定效应还是随机效应呢?

这是一个好问题,呵呵,我只能按照自己的理解瞎说了,不对的地方多指教。

在greene的书中,讨论了这一问题,实际上区分随机和固定的前提是α和x之间有无相关性,抄一段吧:

随机效应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哪一个更好?实际是各有优缺。随机效应模型的好处是节省自由度。对于从时间序列和截面两方面上看都存在较大变化的数据,随机效应模型能明确地描述出误差来源的特征。固定效应模型的好处是很容易分析任意截面数据所对应的因变量与全部截面数据对应的因变量均值的差异程度。此外,固定效应模型不要求误差项中的个体效应分量与模型中的解释变量不相关。当然,这一假定不成立时,可能会引起模型参数估计的不一致性。

而Hausman检验正是基于这一论断上,(♂这里专攻经济学的博士说Hausman检验很弱,没什么效果)。

可以看greene第五版,说得很清楚。呵呵

除了这一点,随机效应对干扰项的区分更为细致,从方程形式上可以看得出。所以,这就要反问你的模型本身了,你模型的假设、预期&理论基础到底是什么,各变量与截距是否无相关性,以及现实生活中这些变量的符号大概是如何判断的。我们不能直接从数据中得到结论,这好像不是panel data能做的,而是协整理论或单位根检验探讨的。

再退一步讲,张老师书里的例子也是个万精油,好像什么模型都能小跑一下。当时我也挺纳闷,到底要用什么方法。后来才明白,这只是计量方法的示例,理论上还是需要微观、宏观等一堆咚咚的支撑。

所以有些时候,模型是模型,结论是结论。高手arlion对这个问题也很困惑,我想或者这么主观臆断的理解一下,一切为结论服务咯。

欢迎指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