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寒冬来袭,降薪、裁员、收缩战线……无数企业踏上了艰难的自救之路。
而被誉为全球工业帝国,拥有百万级别雇员的富士康,也不例外。
2018年11月,富士康传出拟裁员34万人的消息后,虽然官方最终否认,但还是引起了舆论一片哗然。
然而,没想到的是,反转来的如此之快:
仅仅三个月之后,尚处在用工淡季时,富士康却又爆出大规模招人的的重磅,一时让人茫然无措。
裁人?
招人?
究竟谁才是笼罩在富士康迷雾背后真实的一面?
1全球大裁员后,
富士康却陷入用工荒
难以置信!
2、3月本该是企业订单较少,用人淡季时,然而有苹果代工厂之称的富士康,却突然开启了全球大规模招人模式。
近日,有中国台湾省媒体爆料称,拥有40万雇员的富士康郑州厂区,也是苹果在国内最大的代工厂,计划在国内招募5万人左右。
而富士康深圳厂区,也将计划招募2万人。
不仅仅是郑州、深圳,太原富士康、杭州富士康、昆山富士康、淮安富士康也开始蠢蠢欲动。
前一秒还被裁人所困扰,下一秒就喜迎订单爆棚,用工荒。
反转之快,简直是让人猝不及防。
有富士康招人主管爆料称,部分厂区为了解决用工荒,不惜大幅度提高内部招工员工推荐奖励,从曾经的300元/人,一举飙升到500元/人。
然而,即使开出如如此丰厚的奖励,大部分富士康工厂,仍然招不到人。
从裁员潮到用工荒,拯救富士康的并不是背后的大金主苹果,而是突然大规模的接到了华为手机的订单。
早在2018年年中,苹果销售业绩惨遭滑铁卢后,富士康就将目光转向了正在加速崛起的国产手机。
尤其是在全球到处攻城略地的华为。
而在春节前后,华为的手机订单明显增多,导致富士康生产线的工人严重不足。
如果因为工人短缺,而造成交货不及时,富士康不仅要承担巨额的违约金,而且还将失去华为这个较大的客户。
这对于刚刚因为苹果堕落而元气大伤,才缓过神来的富士康而言,绝对是无法忍受的。
疯狂抢人,大规模招工,俨然是迫不得已。
2
富士康裁人、招人的背后:
苹果没落,华为崛起
被誉为全球最大代工厂的富士康,始终逃脱不了苹果的标签。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富士康与苹果几乎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十年之前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即使庞大如雷曼兄弟这般巨头,都无法挡住海啸般的利空来袭,从鼎盛到崩塌,似乎只在一瞬之间。
就在绝大多数企业,在突如起来的浪潮中苦苦挣扎时,唯有乔布斯带领下的苹果,不仅毫发无伤,反而上演绝地大反击,而在全球电子产品的消费需求萎缩时,富士康的销售也依然保持强势劲头。
苹果急需雄厚的代工厂,压缩生产成本,而富士康也对苹果庞大的订单需求垂涎三尺。
一拍即合之下,2010年,富士康拿下了苹果的iMac订单,自此之后,顺理成章成为苹果iPad以及iPhone的御用制造商。
强强联合之下,解决手机大规模量产的后顾之忧,叠加乔布斯的超前领导思维,苹果也开始逆袭,成为全球利润最高的手机厂商,销量也一路突飞猛进。
而抱上苹果这棵大树的富士康,仅仅十年不到,就从曾经的百亿美元帝国,一举跃升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业制造商,雇员达百万的超级制造业巨头。
富士康一个公司,就占据了整个中国GDP出口的3.9%,进口的3.6%。
而这一切都依赖于富士康整体营收50%来源于苹果。
然而,花无百日红,最牛逼的企业,也不可能永远一骑绝尘。
突然起来的转折发生在2018年年中,苹果期待甚高的新品发布,却在全球市场遇冷,尤其是奢侈品战略,在中国市场爆出最大黑天鹅。
苹果销售不及预期,订单下滑,这对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上的富士康而言,几乎是不可忍受的打击。
然而,覆巢之下,岂有完卵。
苹果堕落的同时,将命运绑架在统一战车上的富士康,又岂能够独善其身?
尽管全球34万人的大裁员,有可能夸大其词,也被官方所辟谣。
但是局部性小规模的裁员,却是无可争辩事实。
而在苹果没落的同时,凭借“不自主研发,就永无出头之日”的华为,却频频上演让人目瞪口呆的逆袭,不仅仅营收突破7000亿大关,手机销量更是暴增,成为名副其实的国产手机之王。
这还是在西方势力的围追堵截之下。
华为手机销量爆发,也必然带来代工厂需求的激增。
富士康需要在苹果之外,另寻大客户订单,而华为也看上了富士康强大代生产能力。
一拍即合之下,华为的订单如黄河之水,涛涛而来。
刚刚裁员的富士康,也重新开启了招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