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074 0
2010-01-21
中国新视野-货币政策基调未变
·
2010-01-21
·
工商时报

·
【赵锡军】



 2010年新的1年甫开始,继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于18日上调中国存款准备率0.5%后,紧接着,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又在20日在香港表示:「将很快将发布杠杆率和流动性比率要求,辅之以传统的比率、限额和指针;」这接连的趋紧的动作,象征中国的货币政策由宽松转向紧缩吗?其实并不然。


 一般来说,利率调整才是衡量货币政策是否发生根本性变化的标准,当前还不能说「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已经转向。


 事实上,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基调,并未改变;那该如何理解这一连串看似紧缩的金融管理措施呢?


 其实,这可解读成银行监管机构为了「风险管控」,同时管理部分「流动性」才推出这样的政策;一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定的调,今年的货币政策还是要保持去年政策的「连续性」跟「稳定性」。


 但更重要的是,政策要有「针对性」和「灵活性」,这才是理解2010年政策调控的两个关键词。


 在这个脉络下,便可以理解中国的看似紧缩的政策,包括:调高央票利率2次,调高存款准备率0.5%,都是适时灵活微调政策,为达「适度」而所做的不得不然措施,差别调高个别银行存款准备率更是凸显「针对性」的特色。


 此外,尽管外界大多认为中国今年信贷额度大约在7.5兆元人民币左右,但我认为这是很难估得准的,且也不需刻意在意这个数字;相对地,2010年货币政策的重点并不是再投多少信贷的问题,「管理」好去年已投放的货币才是重中之重。


 他山之石,方可攻错,鉴于欧美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不足,曝险部位过高才酿成去年的金融海啸;中国在投放大量的信贷资金,为市场注入流动性救市。


 在获得亮眼的经济成长率的同时,如何记取西方失败的教训,妥善管理风险,这是中国金融监管当局在此当下竞竞业业地、念兹在兹的头一等大事,在这个脉络下理解中国的金融作为,才能更为贴近。


 这些风管的积极作为,包括了加强对「资本适足率达12%」的要求、风险拨备要达150%的拨备覆盖率(贷款损失准备对不良贷款的比率)、以及存贷比不能超过75%的上限。


 其中「存贷比」(贷款/存款)不能超过75%;这也就是刘明康所提及的商业银行「杠杆率」的重要指针;但这个规定,过去自2009年第1季度以来被放宽处理。但在政府风险意识抬头的当下,调整「存贷比」指针虽未开始,但一旦施行,并不意外(举例而言,存贷比指针管理至分行,而非单一银行之平均值)。


 鉴于中国的特殊国情,放贷资金大多来自中国的存款;「存贷比」的控制是颇具中国特色的金融控制工具,也是对中国金融机构的一道紧箍咒。


 为中国去年经济成长护盘的中国4兆元人民币刺激方案中,中央财政仅仅只占1.18兆元,如果没有信贷投放相配套的话,好多项目不能积极开展,经济复苏就会受到影响。在此过程中,信贷投放是功不可没的。


 不过,在今年会出现越来越强烈的通膨预期情况下,尽管基调不变,但政策在宽松与收紧之间的拿捏,将是货币政策的侧重点。


 (本文为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赵锡军口述,记者杨泰兴整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