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721 3
2007-12-08

在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明年宏观调控的新思路,即“要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其中,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是自1997年以来首次提出,表明了政府对当前经济增长过热和通胀压力增强的担忧。

  可以预计,明年中国经济将面临更复杂的内外局面,而财政和货币政策也将对经济社会运行产生更深远的影响,并最终体现在民生状况的变化上。

  就目前公众最关心的物价上涨问题来看,潜在压力还是很大,这也是因为此前很多“隐性”通胀因素逐渐在显性化。如资源要素价格改革开始加快,油价上调可能引发“多米诺效应”,而公用事业改革也将不断加速,这些都使得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上升,构成现实的通胀压力。

  其次,随着劳动者保护政策的不断出台,以及收入分配改革的展开,劳动力成本也在上升。在这些增加的成本推动下,一定时期内物价上升是不可避免的。

  对此,货币政策从紧的最大功能,便是抑制全面通货膨胀的爆发,通过减少流通中的货币,使物价上升不至于蔓延开来。如果能够使通胀率保持在一个较低范围内,这样的“温和通胀”是可以接受的,因为可以保证资源价格和工资回归到合理水平。

  对于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衣食住行”问题,可以看到,货币政策从紧并不能完全解决食品价格上涨问题,因为包括猪肉在内的很多食品价格上涨,是由于供给出现了问题,这就需要财税政策、产业政策的更多介入,来增加食品的有效供给。对于住房问题,可以预计在货币政策从紧的作用下,无论是开发商获得的信贷规模,还是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发放,都可能受到一定限制,房价增幅可能会放缓甚至局部下跌,中高收入的买房者将会受益,而低收入者或者需要高负债买房的人,则相对会感受更多压力。

  再就是从个人的金融财产收益来看,虽然中央提出要增加群众的财产性收入,但实际的创富途径仍需拓展。明年货币政策从紧,必然会带来利率上升,公众银行存款的收益将会增加。但对于股票市场来说,却并非好消息,一方面,紧缩性政策会导致股市资金面趋紧,流动性充足程度下降,另一方面,持续的货币政策从紧,也会影响到投资者的信心,股市“鸡犬升天”的时代或许已经过去。

  需要注意的是,从紧的货币政策也需要根据国内外情况及时调整,避免产生负面影响。许多国内外专家认为,明年世界经济将进入下行周期,美国11月29日发表的报告将2008年美国经济增长预测由原先的3.1%下调至2.7%。在经济和金融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中国必然面临被“拖后腿”的外部压力。1997年由于国内外经济状况的冲击,货币政策从治理过热骤变为刺激经济,就是一个前车之鉴。如果明年下半年经济出现下行趋势,而政策应对不当的话,老百姓就可能从通胀的痛苦,转为失业增加的痛苦,这是必须关注的。

  此外,与货币政策同行的,是明年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这对民生问题也非常重要。这不仅意味着在收入分配方面会更多向低收入者倾斜,而且在社会保障、公用事业、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方面,财政支出将会有所扩大,真正促进解决困扰公众多年的医疗、住房、社保等问题。而且,稳健财政政策的另一前景,是公共性支出逐渐规范化、法制化,虽然短期内不能一蹴而就,但预计《社会保险法》等民生法律的制定将加快,从而把政府的民生职责真正落实到具体的财力分配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12-8 09:35:00

货币政策从紧之后谁会先撑不住

作者:陈序

  任何地方的会议室都存在空气质量问题。同事跟我开玩笑说,会议开始前,有时需要在门外深吸一口气,再走进会场。像一次潜水,或者冲进一个火灾现场。在一间封闭的屋子里,大伙面红耳热地争论一天,氧气迅速地被消耗掉。此时,肺活量大而不适应缺氧环境的人会首先感到难受。

  5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透露出货币政策重要转变,从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起用的十年“稳健”从此收紧。目前,还不能判断“从紧”可以管几年。决策层很清楚,启动经济比踩刹车容易得多。明年控制一下,实属迫不得已。长期,中国经济还需要又好又快地继续增长,货币政策不可能一直捏着闸。短期,明显的通货膨胀压力比经济过热的危险更可怕。

  机构纷纷预计,11月份CPI(居民消费物价指数)仍将处于高位,甚至超过创造11年高点的10月份。高盛估的数字是6.7%,雷曼兄弟估6.8%,兴业银行估6.55%,申银万国估6.5%。同时,他们普遍预计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会继续上行。这将使成本推动价格上涨的动力持续增强。另一方面,对外贸易顺差强迫积累的资金过剩局面并未根本改变,城市化速度也不会很快降下来,投资需求对价格的拉动仍会强劲有力。

  问题是,“从紧”之后谁先撑不住?

  央行可以用于“从紧”的手段大体有几种,加息、调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发行票据、

人民币汇率升值、控制信贷。首先,存贷款不同步的加息还会小步幅继续,专家反对的意见再堂皇也敌不过民间一条支持的理由:实际利率依然被CPI压迫在负值。负实际利率的最大罪过不是逼居民储蓄出逃,而是坚定了市场的通货膨胀预期。这使得转移出银行的储蓄没有投入消费,却一头跳进已经沸腾的资产市场,给股市、楼市火上浇油,使经济面临泡沫疯长后破灭的风险。原来左右央行利率政策的中美利差已经不可能守住,阻挡热钱只能通过严格外汇管制。

  其次,央行用票据吸行流动性仍会常见,存款准备金率还会再调高,但空间不可能很大。商业银行上市后,股东利益最大化须放在经营目标首位。而存贷款利差因不同步加息而缩小,再加之高准备金率,银行利润增长明显受限。光靠多发几张信用卡发展中间业务,远水还救不了近渴。再次,

人民币升值弹性可能加大,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比例也可能有所变化。与此同时,央行会更多通过行政手段直接控制银行贷款规模,力度应是前十年所未见。

  可见,商业银行将是货币政策收紧后最直接的受影响者,能不能迅速调整适应,还得看各家经营管理的内功。至于真正先撑不住的企业,一定会出现在以银行贷款为生命线的行业中,比如

房地产业。此外,如果人民币升值速度幅度进一步加快加大,外贸企业也会受到空前冲击。

  现在是深吸一口气的时候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2-8 09:36:00

从紧的货币政策将带来哪些影响

作者:余丰慧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明年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12月5日《新华网》)。这是基于明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和基调提出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按照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的基调做好宏观调控工作。

  从紧的货币政策是十年来首次提出。多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的提法先后出现过:积极的货币政策,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从紧的货币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等。而这十年来一直采取的是稳健的货币政策。近段时间,专家学者都在预测、猜测明年实行什么样的货币政策,大多数人认为,可能是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的提法。出乎意料的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直接提出了“从紧的货币政策”。彰显中央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的决心。

  一个国家的货币政策取向对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相当重要。如果把一国经济比作列车,那么,货币政策就如刹车的功能一样,控制着车速的快与慢。实施货币政策的目的在于保持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经济发展慢了就要适当地放松“刹车”,经济发展过快了就要“踩一下刹车”。在经济发展已经偏快的情况下,如果还不踩货币政策这个“刹车”,那么,最终结果就是“翻车”。经济越发达,市场经济体制越完善,货币政策的作用越大、越见效、越重要。

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在任时被称为“金口玉言”,他的一句话一个暗示,世界经济特别是资本市场都会“动一动”。主要是因为他执掌着世界最大经济体美国的货币政策。

  我国实施十年的稳健货币政策被明年从紧的货币政策取而代之后,对我国经济的方方面面会带来哪些影响呢?对固定资产投资影响最直接。2007年前三季度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7%,全年也不会有多大回落;前10月新增贷款是去年全年新增贷款的1.1倍,10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同比增幅比上年末高1.53个百分点;外汇储备依然居高不下,流动性过剩问题一直没有缓解。如果明年仍然保持这种的投资投放速度,那么,经济发展必然出现过热状况。采取从紧的货币政策就要控制货币投放,明年货币投放将会大量减少,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增长将会出现明显回落。

  对物价走势的影响最大。今年以来,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从3月份的3.3%上扬到10月份的6.5%。多家机构和许多专家预测,受近期食品和石油价格持续上涨影响,11月份我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可能超过6.5%,再度创下近十年来的新高,全年CPI涨幅可能超过4.4%。通胀压力明显加大。这种趋势如果得不到遏制,明年发生明显通货膨胀的可能性极大。因此,从紧的货币政策要求,继续加息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是央行的必然选择。物价水平应该走向平稳。

  对房地产市场和资本市场的间接影响也不会小。今年,房地产投资居高不下,住房价格一路攀升;资本市场异常火暴。随之带来的百姓买不起房的民生问题,金融风险加大问题相当突出。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好、控制不好,给整个经济发展将埋下巨大隐患。从紧的货币政策将直接导致流通中的货币减少,必将对房地产投资、住房需求到来影响,住房价格猛涨势头将会得到遏制。流通中货币量的减少,将减少流入资本市场的资金量,资本市场过热将会有所趋缓。

  从紧的货币政策的实施必须兼顾扩大就业的要求。从紧的货币政策如果掌控不好,将会减少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这是明年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必须认真处理好的问题。

  从紧的货币政策将会对

商业银行带来大的影响。如果不出意料,央行再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是必然选择,这将对商业银行内部流动性造成大的影响。在今年九次提高准备金率以后,一些商业银行包括四大国有银行内部流动性已经有紧缺迹象,继续提高准备金率必将使得商业银行流动性更加紧张。商业银行必须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在内部流动性紧缺的情况下,商业银行首要任务是保证流动性,保证支付,这必将对经营造成严重影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2-8 09:36:00

防通胀已成重大民生课题

作者:付瑞雪

  外界曾纷纷猜测明年中央将会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而会议却明确提出“明年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十年来首次使用“从紧的货币政策”的表述,彰显中央防止明显通货膨胀的决心。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八项主要任务,其中第八项是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分别在实施就业、收入分配改革、社会保障建设、教育事业、公共医疗卫生、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文化事业七个方面做了具体要求和部署。会议指出,党的十七大在改善民生方面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这是我们党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要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加大对改善民生的投入力度。对各类民生问题,要区分轻重缓急,突出重点,扎实加以解决。(12月5日新华社)

  这几年,中央在解决民生问题上的措施力度前所未有。特别是十七的召开,我国关于解决民生问题的目标、重点和措施基本明确和成形。接下来就是认认真真地抓好落实了。而明年是落实十七大确立的各项方针政策,特别是经济、民生措施的第一年,也是关键的一年。是否能够开好头、起好步,对今后工作的影响非常之大。

  而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部署非常具体、重点非常突出、操作性相当强。只要按照中央的要求落实下去,在改善民生方面的工作就一定能够取得新的成绩。笔者着重要说的是,在做好以上七个方面的具体工作的同时,应该把防止明显通货膨胀提高到改善民生的高度来抓。

  无论是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和零就业家庭就业困难,还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无论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还是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力度;无论是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还是解决城市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总之,无论给农村、农民免多少税,补贴多少财政资金,还是财政给城市困难家庭、大学生多少副食品补贴,只要发生明显通货膨胀,这些投入、补贴、改革、增收、保障等都将化为乌有,都将被严重的通货膨胀抵消掉、吞没掉。通货膨胀中受危害最大的是普通百姓,特别是低收入者、工薪阶层。因此,可以说,明显通货膨胀既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更是一个民生问题。

  2007年物价出现了一路走高的情形,10月份达到了6.5%,有专家预计11月份、12月份仍在高位徘徊,全年估计在4.5%以上。这个物价水平显然让普通百姓特别是中低收入者难以承受。与此同时,

国家发改委网站4日发布文章称,10月份美国消费价格指数涨幅达到3.5%,欧元区消费价格指数涨幅达到2.6%,而欧洲央行的预期目标是2%。就是这样的通胀率,发达国家依然感到物价水平高了,要采取货币政策进行调控。试想,我们的收入是这些发达国家十几分之一甚至几十分之一,却要承担比这些国家高几倍的物价增长幅度,生活压力和艰难程度可想而知。另一方面,由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存在的问题,居民收入特别是一般职工收入长期过低,同时,
房价
、医疗以及教育支出又持续走高,真是雪上加霜。

  对此,中央的头脑是清醒的,态度是坚决的。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当前

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按照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的基调做好宏观调控工作。明年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由今年的“一防”,转变为明年的“两防”。外界曾纷纷猜测明年中央将会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而会议却明确提出“明年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十年来首次使用“从紧的货币政策”的表述,彰显中央防止明显通货膨胀的决心。

  由此可见,能否遏制住通货膨胀已是关系民生、影响民生的重要因素,也必须放在经济工作的重要位置来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