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542 0
2019-02-28

你会做人,才能让人相信你会做事;

如何做人,才是一生最大的学问。

——商人按

让跟你交往的人觉得放心,舒服,这才是最有智慧的做人之道。


让人对你放心,是对一个人最高的评价,这意味着这个人厚道,靠谱。


曾国藩出身农家,最终却成为“千古第一完人”。


他进入仕途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被封为一等毅勇侯,成为整个清朝以一介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并在晚清恶劣、剧变的政治环境中全身而退,去世之时获得清廷国葬的最高优待,还让子子孙孙都能获福。


毛主席说:“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公。”


纵观曾国藩一生经历,他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辉煌成就,这与他做人做事之道有紧密关系,曾国藩深谙为人之道,其中最核心的一点就是让对方感觉舒服,放心,这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却并不容易。


话不多,我放心

揭露别人的短处与夸耀自己的长处,本质都是为了证明自己的优势,恶意贬低别人。这种行为是心胸狭隘的体现,在人际中最易遭人记恨。


所以,说话需要给自己留有余地,不要把自己置于进不可攻,退不可收的境地,一个剑拔弩张、喋喋不休的人,往往是浅薄俗气、缺乏涵养而不受欢迎的人。


曾国藩曾言:“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群聚守口,独居守心”“行事不可任心,说话不可任口”“禁大言以务实”。精辟的、有价值的见解才能受人欢迎,泛泛空谈则招人生厌。


曾国藩的“戒多言”源于一件小事,当时他刚进入翰林院不久,正春风得意,一次在给父亲过生日时,对前来祝寿的好友郑小珊夸夸其谈,有些得意忘形,结果引起郑小珊反感,拂袖而去。


事后曾国藩后悔万分,他在日记里反思自己有三大错。


一是平常就自以为是;

二是嘴上说话没把门的,想到哪儿说到哪儿;

三是明明说话得罪了人,还跟人强辩,甚至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


总结这三点,曾国藩说自己作为一个标准的儒家知识分子,连《礼记》里说的“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的道理都参不透,连语言这一关都过不了,还能成什么大事呢?


“立身以不妄语为本”,俗话说,“祸从口出”,立身之事,最忌的就是轻浮和自满,从而说出一些不恰当的话,或者为了自我夸耀而撒谎吹牛。


因为这样一来可能会给自己招致灾祸,二来也会失去别人对自己的信任和尊重,谁还会放心任用你?


所以,喜欢逞一时口舌之快的人,最终都难成大事。


聪明的人,懂得让功
聪明的人,不占便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