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良欣: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主任周宪教授申报国家精品课程涉嫌造假
时间:2010年1月17日 作者:薛良心(南京大学教授) 来源:学术批评网
| 时间:2010年1月17日 作者:王晓川 来源:南大网 关键词: 看了《南京大学周宪再爆身份造假》这份攻击周宪教授的帖子,觉得滑稽不堪,令人恶心,因为这份帖子本身就是无知和造假的明证!是对周宪教授的恶意陷害。也是对南大和南大文学院的污蔑。 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这张照片上的许多细节都是假的或是假造的。第一,照片下的大字是可以通过修改技术随意变更的;第二,那些小字也有很多错误,“留学生事物办公室”在南大根本没有,只有“留学生事务办公室”,显然是有人肆意篡改。拿一张假照片来爆人身份造假,岂不是自己打自己一记耳光!明眼人只会嗤之以鼻。 在这之前爆出的课题作假的事件也是不法之徒恶意为之,此事根本与周宪无关。文艺学的原学科带头人到期了,学校有关部门为了学科发展和学校利益可以更换带头人,国家领导人都只能连任一届,难道一个学科带头人走不动了,还要堵在那里让学科萎缩吗?周宪既是文艺学学科的建设者/策划者/参与者,是中文系的老主任,又是学校领导,教务部门为什么不能把他当作学科带头人?原有校级课题的主持人不在南大工作了,按常规就应该变换主持人。国家基金项目还容许更换主持人呢!胡有清不是表示过“不参加”吗?一个“不参加”的人我们还要他来主持工作吗?纵观历史,为了国家/民族和集体的利益进行战略上的及时调整的事不胜枚举,南京大学文学院所申报到的这项课题是南大成功调整政策的结果,没有任何造假之嫌。居心叵测之徒无非是借题发挥,整人搞人而已,我们南京大学文学院和南京大学校领导心里是非常清楚的。 周宪是南大最好的教授,他的学问很好,生活中也是非常低调的一个人,他的名字更好,有棱有角的,无需任何头衔来装饰!你称他为“助理”也好,“副校长”也好,或者别的什么也好,对他都没有多大影响。那些肆意侮辱他的人还有可能造出新的假案来,那也无非是想把“副校长”的位置从他手中抢走而已。我们就擦亮眼睛,看是谁会抢走这个位置。可以推断,谁上了就是谁在组织这场恶搞!大家拭目以待吧! 我们就不相信我们的校领导和教育部会被一场恶搞所吓倒! 新年伊始,对周宪教授的恶毒攻击开始了,其实目的只有一个:副校长的位子。 周宪在南大的形象尤其是在“学官”中应该是比较好的,学问做的好,为人也很好,课上神采飞扬风采照人,但是工作之余却是个较为沉闷的内向的人,因此总是被人误解为“倨傲“、”自大“等等,实在是不了解他啊,真正的学者在官员中间总是不自在的,如果如鱼得水他一定不是一个有骨气的学者。 周宪造假事件的起因于一名南大推荐到省里任职正厅级干部的教授,从不同的角度来看这一事件,性质截然不同。汪正龙教授的说明信已经很清楚的说明了诋毁者的“啥来子”心态。 不知道这位厅级教授为什么要如此伤害南大? 为什么要用网络围剿这种卑劣的手段来对待一位令人尊敬的学者? 为什么会重操混淆黑白、乱扣帽子的文革遗风? 为什么这位教授要穿那么多间马甲四处造谣却不敢留名?(绿毛龟黄毛龟白毛龟etc。。) 为什么你不怕你早年留在南大的尾巴被人踩住呢? 附录 南京大学周宪再爆身份造假 南京大学校长助理周宪,12月30日被方舟子新语丝网站揭露造假:在申报国家精品课程(30万)项目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100万)项目过程中,指使南京大学教务处出具他私下打印的“周宪主持南京大学文学概论精品课程”的虚假证明(实际主持人为胡有清教授),捏造自己为南京大学中文系文艺学学科带头人(实际学科带头人为赵宪章教授)。 近日,周宪又再爆身份造假。周宪自认对翻译很有研究,认为“校长助理”应翻译成“助理校长”,在外界交往中,常称自己为周宪助理校长或周校长。 更有甚者,周宪自己任命自己为南京大学副校长,假造自己为南京大学副校长的身份,公开以假造的南京大学副校长身份四处活动。在南京大学公开选拔副校长期间,周宪更是加大了以假造的副校长活动的力度,试图造成虚幻的假象,吓住校内巨大的反对声浪。 以下是周宪以假造的南京大学副校长身份公开活动的照片。百度搜索中出现了“南京大学周宪副校长”的热门搜索词,更是暴露了周宪长期以假造的南京大学副校长身份公开活动,以至于很多人用这一假造的“周宪副校长”身份来搜索他的劣迹。 |
学术共同体的尊严何在?问一问朱嘉平教授
立夫(南京大学教授)
学术批评网首页赫然写着:“为了学术共同体的尊严”。
| 时间:2010年1月31日 作者:朱嘉平(南京大学教授) 来源:学术批评网 关键词: 用笔名发表文章就是“暗室气”,这个野夫用的可能连笔名都不是,他的“暗室气”就成了“暗室毒气”。南京大学有这样的教授不奇怪,奇怪的是还居然这么恬不知耻地标榜自己的文革“闹腾”史,更奇怪的是自己如此阴暗居然还有脸面指责别人。 更令人不堪的是,这个号称南京大学教授的红卫兵或者工农兵居然连别人的文字都读不懂。比方说针对我的那句“影响因子的考量有效地替代了‘文章千古事’的古训”,这个狂野的泼夫写道: 如果我的理解不错,这番话,应该是在肯定南大的“评价中心”的。当然,这番肯定的话,也有令人发笑之处。“影响因子的考量有效地替代了‘文章千古事’的古训”,为何是值得肯定、值得欢欣鼓舞的呢? “影响因子”意味着速朽,意味着草上露、瓦上霜,因而与“千古事”是“冰炭不可同器”的么?杜甫的这句激励过、鼓舞过一代又一代读书人的诗,业已过时了么?——作为南大的教授,竟然说出这样的话,我要说:真替你脸红。 好像还有点谦虚:“如果我理解得不错”,但谦虚中透露出可怜的低能:凡是上过正常的中学的学生都能读出来其中的讽刺意味。 连这篇文章到底是肯定这个中心还是否定这个中心,你真的都看不出来?你真的看不出来,怎可能充当鹰犬来献丑作怪?“影响因子的考量有效地替代了‘文章千古事’的古训”这句话的讽刺意味你居然没有能力懂得,这种人号称南京大学教授,你自己可能不必脸红,因为你的脸在那里你自己不知道,但南京大学的同人都应当脸红,为了有你这个不学无术恬不知耻的“教授”。 我估计你不是中文系的教授,你将那篇让南大人脸红的文章题为“评点”,这也说明你不懂中文。你知道什么叫“评点”吗? 既然你不懂中文,那你又何苦出尽洋相,给别人纠正语文错误? 不好意思,直接说你恬不知耻,因为你不懂得讽刺,稍微拐一点弯子的讽刺意味你根本就读不懂,没有办法,只好直接说了。 (感谢朱嘉平先生惠寄) |
朱嘉平:“真相”VS“气息”——向野夫先生致歉
时间:2010年2月1日 作者:朱嘉平(南京大学教授) 来源:学术批评网
关键词:
朱嘉平:周宪教授造假事件牵出CSSCI潜规则 |
| 我的一位朋友来访,大家到茶室小聚。其间说起近日沸沸扬扬的周宪教授造假事件,大家对申报国家科研经费过程中造假的潜规则,无不深恶痛绝。我的这位朋友更是语出惊人,爆出CSSCI也有着惊人的潜规则。 |
| 据说,周宪教授造假事件的引爆,源于2009年南京大学的绩效工资改革。按照该改革方案,教师每年的工作业绩需要进行考核,每一位教师拿出20%的工资作为绩效工资,考核优秀的教师的奖金。实际上来自考核不合格教师的扣罚,只要有考核优秀的教师存在,就必然需要有考核不合格的教师,如果没有项目、精品课程之类的东西,就有可能被考核不合格。如果说奖金某些人还无所谓,但年终被考核不合格,哪怕你做了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常委,面子上总不好看,因此这一绩效工资改革激发了资源分配中的许多矛盾。 |
| 实际上,主持一门国家精品课程,按照南京大学的绩效工资改革方案,年终可以获得20个业绩奖励点,一个点是1000元钱,主持一门国家精品课程年终可以获得2万元人民币的进帐。不要以为对这点钱大学教师不以为意,实际上世易时移,周围的人早已买房买车,靠一点工资,一名大学教师远不足以过上体面的生活,自然很多人都盯上了项目经费,大学教师中,炒房炒股者比比皆是。爆出造假丑闻的南京大学校长助理周宪教授,据说就借其亲戚为房地产大老板之便炒卖房产,据说资金进出的数目非常大,而其资金来源始终是一个谜。周宪教授这几年到手的国家科研经费不下百万,科研经费的诸多好处,周宪教授是明白的,为了申报科研经费而大肆造假,早已成了国内科研领域的潜规则。 |
| 周宪教授造假事件之不断延烧,大火烧到了周宪教授任主任的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及其CSSCI(中文人文社会科学来源期刊)目录。CSSCI系教育部委托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主持研制的有关人文社科学术期刊评价的参考体系。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杨玉圣在其《炮轰CSSCI》一文中就已发现,在很多地区刊物一家都没有或只有1-2家的情况下,“南京地区的刊物应有尽有”,像《南京社会科学》《当代外国文学》《明清小说研究》《东南文化》《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中国农史》《现代经济探讨》《科技与经济》《外语研究》《语言科学》《江苏行政学院学报》《江苏高教》等学术水准非常一般的刊物藏身在CSSCI来源期刊的行列。同样,在推出CSSCI来源集刊的时候,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把几乎所有南京大学在编的集刊全部列为 CSSCI来源集刊,这个名单包括《文学评论丛刊》《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古典文献研究》《跨文化对话》《南京大学法律评论》《民国研究》《禅学研究》《国际关系评论》以及委托周宪教授编辑的《文化研究》。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如此安排,显然潜藏着一个秘而不宣的目的:利用CSSCI的模拟公权力的影响力,提高南京大学在CSSCI中的排名和在全国高校中的排名。 |
| 同样,一个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的主任,也有着诸多的潜藏的秘而不宣的伎俩。例如,增加自己研究的学科的CSSCI来源期刊以增加自己在CSSCI刊文的机会。这也就解释了为何像《当代文坛》这样学术水准平平的刊物被堂而皇之地列为CSSCI来源期刊,而《湖南社会科学》《重庆社会科学》《广西社会科学》《西藏研究》《江淮论坛》等刊物却被撵到了“扩展版”。大权在握的中心主任秘而不宣的另一伎俩,则是在CSSCI来源期刊中暗藏私货——加入与自己关系良好的期刊,使自己刊发CSSCI文章轻松自在。因此,在周宪教授接掌了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主任一职之后,周宪教授在CSSCI来源期刊中的刊文量直线上升。如果利用职权之便捞取一些文化资本这还不算特别令人觉得可恶的话,大权在握的主任的另一做法则可能让主编们始料未及——在CSSCI中拿掉与自己的学术冤家关系较好的期刊杂志。不少期刊一夜之间发现自己被撵出了CSSCI的行列,做梦都想不到是因为与周宪的学术冤家走得太近。 |
| 杨玉圣教授在《炮轰CSSCI》一文中尖锐地指出,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动辄挟天子(教育部)以令诸侯(全国两千余种人文社科期刊、八百余种以书代刊的连续性出版物即学术期刊),常常以研讨的名义,召开两三百位主编参加的研讨会(据说每人收取一两千元人民币的所谓会议注册费)。实际上,除了敛财之外,还有一个潜在的因素是为了公关,召开两三百位主编参加的研讨会,正是中心主任公关的最好时机。当一个刊物被列为CSSCI来源期刊,中心主任就会发短信通知刊物主编,这么做的目的当然为的是自己好发文章。前面就有人揭露出,2010 年的新的一轮CSSCI入选期刊目录尚在公示期间,中心主任即以“南京大学副校长”这样的头衔通知某刊物已经入选,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与刊物主编拉近乎,为自己发文章捞取资本。(网上有人发现周宪假造“南京大学副校长”的身份四处活动的照片,这里又添新证据。) |
| 实际上,在CSSCI有关的活动中,中心主任常常是“被公关”的对象。在CSSCI来源期刊遴选标准中,有着“规范性审查”和“专家评审”等诸多环节,有这样几个环节的存在,一个中心主任要拿掉或置入一份刊物,往往易如反掌。当新的一轮CSSCI来源期刊遴选活动开始的时候,影响因子在50%之前的期刊当然心中泰然,而影响因子在50%之后的刊物则需要紧急展开公关。是否列入CSSCI事关版面费的收取和刊物的生存,连续多少年被列入CSSCI来源期刊的纪录突然中断也事关主编的工作业绩。各刊物主编在单位实际上都处于“被领导”的地位,一旦被撵出CSSCI来源期刊,刊物主编们就会有巨大的心理压力。有一家在圈内颇有影响的期刊(这里隐去其名,免得它被撵出CSSCI),一夜之间发现自己被撵入了“扩展版”的行列。据该主编透露,他立马亲自跑到南京,通过中间人联系到中心主任展开公关。而周宪教授为了自己刊文或弟子刊文方便,一般对此类公关并不拒绝。请客吃饭是免不了的,送点礼物也是小意思,而刊物主编们之间早已流传着一个公知的秘密:送购物券。南京大学小百合上长期有着打折转让购物券的广告,便在于购物券是人们的敲门利器。主编当下承诺:中心主任的来稿一律刊登,中心主任推荐的稿子也优先刊登……而中心主任则会这样告诉你:“今年的结果已经这样了,没法更改,来年我一定帮你留意。” |
| 中心主任通过模拟公权力,刊文有了普通学者无法比拟的便利,难怪很多人觉得中心主任发文不少学问却不怎么样。周宪教授的所谓“学术成就”,主要是教育部的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其实获得这个奖涉及另一种潜规则,即评奖潜规则。周宪教授获得教育部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其奥秘在于他的导师就是评委。而周宪教授在成为教育部教指委的评审专家后,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把自己的弟子的博士学位论文评为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之一。同样,周宪教授有其导师作为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他就轻而易举地获得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周宪教授承担的其他所谓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其申报者必须是单位,而周宪教授挟行政权力之利器,把自己定为单位申报的主持人或首席专家,再加上其导师评审专家的帮助,自然把很多国家科研项目(及巨额科研经费)捞入囊中。周宪教授在成为学校中层领导之后,明知重视项目的考评机制存在严重问题,却依然乐此不疲,他利用分管职称评审和博导的机会,打击异己。如2008年南京大学历史系就因为一些教授没有国家社科基金而下岗了6名博导。周宪教授自称研究知识分子的社会职能,明知这一做法有问题,却依然乐此不疲,其原因在于他一旦成为官僚,就想过把当权者的瘾,体验一下行使权力的快感。 |
| 周宪教授主导的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常常被一些人认为做了很多事。实际上,高研院做的很多讲座,很多都是国外大学或学者主动与校办联系,要求进行学术交流或举行讲座,原来这些活动校办都会转到各院系,由各院系来组织学术交流或学术讲座。周宪教授成了校长助理成立了高研院之后,原来的这些学术交流都被截流到了高研院,表面看高研院热热闹闹做了很多工作,实际上,原来各系正常的学术活动和学术交流反而被中途截流偃旗息鼓了。周宪教授整天飞来飞去搞学术交流,各院系的学术交流却没了声息。有人编了个打油诗:“万马齐喑究可哀,高研院热闹妄自菲凡。”由此可见,高研院做的工作主要是周宪教授一个人飞来飞去而已。 |
| 提起周宪教授的人品,熟悉的人都直摇头,特别是一旦成为官僚,就立马堕落成玩弄权术者。周宪教授惯于利用行政权力占有别人的学术资源,在他的申报国家精品课程爆出造假丑闻之后,别人这样评价:“一个人没有三头六臂,又当官,又出国,又开会,又出游,又教学,又科研,自己教西方美学,却要报文学概论的精品课程,他不造假,不侵占别人的教学科研成果,他30万怎么拿?”我的这位朋友在南京大学工作多年,周宪教授就喜欢留着点尾巴捏着人家,让人乖乖听话。我的朋友调到南京大学,周宪教授本来承诺调动他爱人的工作,后来他爱人的工作遇到困难,周宪的高研院本来可以安排解决,周宪教授却一直拖着,好像有希望的样子,他又故意一直拖着不给你办,让你乖乖地听他的话。我的朋友办刊物一期需要五万元的经费,周宪教授宁愿在国外飞来飞去乱花钱,也不愿意出这五万块钱的办刊经费,逼得我的这位朋友只好到中文系的文艺学学科下要经费,可这样周宪教授又嫌他和文艺学的学科带头人赵宪章教授走得太近,周宪教授后来干脆把他从南京大学撵走了。 |
| 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这样规定CSSCI来源期刊的遴选标准:“1.规范性审查: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对期刊进行规范性审查。规范性审查主要内容是:出版时效、文献引用量和期刊版本。2.来源期刊遴选依据是期刊的“他引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两项指标,指标权重分别为0.8和0.2。3.指标值计算:对期刊2006-2008年上述两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所得到的归一化值乘以所对应的指标权重。两项指标值之和为期刊综合值。综合值为期刊所在学科排序依据。”事实上,在这一遴选标准之外,还有着其他不为人知的潜规则,广大学术期刊则是这些潜规则的最大受害者。这样,身为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主任的周宪教授,成了中国期刊大街上的“学术硕鼠”,期刊主编们人人喊打。 |
| (感谢朱嘉平先生惠寄) |
| 学术批评网(www.criticism.cn)首发 2010年1月25日 |
汪堂和:为周宪教授辩护——兼与朱嘉平教授商榷
时间:2010年1月26日 作者:汪堂和(南京大学教授) 来源:学术批评网
关键词:
加微信,拉你入群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