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733 2
2006-02-17

国家兴旺匹夫有责

文件1

我国是该酝酿和筹划农村第三次土地制度改革的时侯了!

本人撰写的<<问题与思考>>一书本质上是一个参考方案,旨在说明我国推行第三次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

与农民们接触,会经常听到一些老农们叹息土地的遭遇:“干脆买掉”(指土地),“不想得到一点补贴,没有谁愿意种田”(指对种粮农民的“直补”。

本人在调查访问中发现,似乎人们都认为土地还是买了的好,只是认为卖不出去。年轻一代都不愿意种田了,不愿意当一个信息时代的“小农”。

发展到现在,现行土地制度已经成为固定和继续生发“三农”问题及各类社会经济问题的主要原因。我国农业土地的存在状况、经营状况和农民们的思想意识都在呼唤我国第三次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问题与思考>>一书正是适应了这个要求,力图说明我国推行第三次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

我国是酝酿和筹划第三次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时侯了。建国初期的第一次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通过剥夺的方式建立起了我国农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期的第二次土地制度改革,是将土地的经营权归于农户,劳动归私,适应了人性特点,即适应了自然法则,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决了中国人吃饭的问题。无疑,第三次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应该是一个终级的土地制度改革,即以实现现代化、信息化大农业为目标。现代化大农业必须有相适应的城市大工业(广义)与之配套,否则,农村劳动人口不能安置,农产品也没有相应的市场。所以,在论述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时,就必须将城市经济建设、社会组织建设一起论述,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改革参考方案体系。因此,本书定名为<<问题与思考>>。

全书共十一章23万多字,单看内容提要,可能会觉得过于理想化,看完全书后,就会觉得内容提要中所列出的可实现目标都是能够实现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2-17 22:30:00

<<问 题 与 思 考 >>

内 容 提 要

是理想还是梦寐!

一个经济方法,中国能增加100万亿以上的财富,每个中国国民都能公平地获得10万元左右的永恒财富好处。本书就是提出和论述这个经济方法。

100万亿……

能全面解决中国的社会经济问题:“三农”问题;经济低效问题;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东西部发展不平衡问题;分配不公问题;就业难问题;社会治安问题;假冒伪劣问题;性乱问题;计划生育问题;干群关系问题;环境问题……

中国人均GDP会超过10000美元。中国社会会进入公平、富裕、文明、和谐的高福利化国家状态。

中国将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

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

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

中国的经济在迅速发展,但质量不高;中国的社会在迅速发展,但喜忧参半。各类社会问题的发展甚之快于经济的发展,“官刺”“民刺”时刻都在刺痛着国民的心,人们已经习以为常,不再惊奇,不再奇怪。在国民的道德真空尚未得到填补和精神寄托缺位问题尚未得到解决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在利益冲动的推动下,到处都在不断地制造更多更具份量的社会经济问题。中国的全部问题可以概括为“三大”问题和一个误区。不同的问题,或者已经发展到了尽头,或者正在快速加深,各类问题都是制度病和意识病。在现行的社会经济制度框架内,中国的问题不能得到解决,治理的成本还会增大。小农经济制度,传统的公有经济制度就象老化、病化的苹果树,果少病痛多,其身体机理本身已成为致病的原因,其老化病化的发展趋势是既定的,采取怎样的医疗手段也不能改变其病虫不断增多和生理迅速老化的既定发展趋势。砍树换苗才是根除问题最简便最彻底的方法。

砍树换苗反映在制度方式上就是制度革新,反映到经济方法上就是经济重建,反映到社会组合上就是社会重组。制度革新:即土地制度革新和公有经济制度改革。我国农业土地的现实状况在呼唤着第三次土地制度改革,我国有100余亿亩可经营性土地,如果全部将其价值化,以永久性经营权的形式全部卖掉。足可获取百万亿以上的土地收入。用百万亿元的土地收入对我国社会进行重组,对我国经济进行重建。

社会重组:即以土地收入建立起“六个”全民性的基金。以40%的土地收入建立起国民教育基金,教育基金就在40万亿元以上,加上财政投入和教育税收,中国教育就能全面社会化,从幼儿教育到大学教育,学生的学习生活需要就都能由教育基金承担。以土地收入的30%建立起国民养老基金,就能将老年人的生活全面社会化。以土地收入的10%建立起国民医疗保险基金,全民的医疗保健就能完全公费化。以土地收入的5%建立起国民失业保险基金,国民的社会地位就会达到比较平衡的状态。另外,再用5%的土地收入建立起妇幼补贴基金和残疾人补贴基金,使人口生产社会化和提高残疾人的社会经济地位。

这样,就将我国公民分成两个大块和三个群体。两个大块:一块为劳动者集合,一块为非劳动者集合。三个群体:即未成年人群体(在校学生等),老年人群体和劳动力人口群体。非劳动者群体的经济生活全面社会化,使其从小家庭分离出来,转化为社会大家庭形式,实行按人口分配原则。劳动力群体通过劳动获取收入,对劳动力人口实行按资源禀赋分配的原则。

经济重建:(1)以土地收入的10%约10万余亿元投入农村建设,一次性将中国农业建设成世界高水平的农业,全面现代化、信息化。(2)将约百万亿元基金款逐步资本化,投入城市建设,中国城市经济就会够大够强,就能与高水平的现代化大农业相适应,就能在人平GDP一万美元以上的生产力水平上,高质量地实现劳动者充分就业。

公有经济制度改革。前提条件:各类基金都以民间性形式存在。以资本化的土地收入全面买断带着“官帽”的经营性国有经济,国民经济的微观基础全面社会化,从而在制度上建立起高效的国民经济微观基础。

通过土地制度价值化改革,进而社会重组,经济重建,城市经济制度改革等,前面列出的“理想目标”就能现实

问题:

有那么多的人,那么多的钱购买土地吗?土地卖得出 去吗?

联想现实的社会状况、政治状况,一下子出现这么多钱,会不会造成经济灾难、社会灾难、政治灾难?

本书将全面论述和回答这些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2-18 02:29:0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