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经管百科 爱问频道
5055 4
2010-01-25
刚听说这回事,谁给解释一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1-25 09:01:56
个人觉得,可以从管理学的需求层次理论来考虑这个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5 09:04:30
Giffen goods是以英国经济学家Robert Giffen的名字命名的。在1845年的爱尔兰饥荒中,吉芬发现,虽然马铃薯的价格急剧上升,当地农民反而增加对马铃薯的需求量。

        吉芬物品是一种特殊的低档物品。作为低档物品,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吉芬物品的特殊性就在于,它的收入效应的作用很大,以至于超过了替代效应的作用,从而使总效应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动。这也就是吉芬物品的需求曲线呈现出向右上方倾斜的特殊情况的原因。
        吉芬品首先必须是劣质品(Inferior goods),并且是可以被替代的,在静态的价格需求曲线上,随着价格和需求同升同降的商品。但是吉芬品与其说是一种商品,不如说是一种现象,正确的吉芬品例子如下: 对于过去的西方人来说,土豆是一种廉价的主食,当土豆和其他食物、比如肉类的价格恒定的时候,穷人消费土豆的量是一定的,但是一旦土豆价格下降的时候,由于土豆变便宜了,所以花比原来更少的钱就可以买到和原来一样多的土豆,穷人的生活一般来说是没有什么结余的,由于土豆降价了,他们就没必要买原来一样多的土豆,这个时候他们很可能会选择减少土豆的需求量,凑钱去购买比土豆昂贵的替代品(比如,原来一天只吃十个土豆正好吃饱,现在土豆降价了,只买八个,剩下的钱,正好可以买一块肉回家,当然买十个土豆也能剩下些钱,但肯定比八个土豆情况下买的少,而且一样正好吃饱肚子,又不会因为吃十个土豆再加肉而吃撑),由于静态下需求曲线是可逆的,在这个瞬间,土豆要是价格反弹,那么穷人马上回到原来的消费结构上去。但是土豆的这种价格同需求的同方向移动现象并不是一直存在的,确切的说,应该是需求曲线的某一段产生了向上的现象,也就是说当土豆价格高到一定程度,需求又开始下降,因为这个时候穷人连土豆都吃不起了。所以吉芬品并不是指其需求曲线永远向上,而是需求曲线带有这种反常现象的商品。 从数学上分析,吉芬品就是指需求曲线上可能存在dx/dp>0的情况。虽然这种情况在现实中极为罕见,由于我们对消费者偏好的假设无法排除这种可能,我们给这类商品一个特殊的名字,Giffen goods.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5 09:24:31
需求曲线应该在条件给定时相对稳定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0-10 19:49:06
       有三种物品对需求定律提出挑战,除了吉芬物品,还有奢侈品和投机品。卡尔·波普尔说:“科学理论要是有一个或几个理论被证伪,整个理论也就被证伪。”对所有经验主义的命题而言,可被证伪性,是区分科学和非科学的标准。
      当一个理论与现实不符时,作者认为至少存在4种补救的方法
     (1)抛弃旧理论,创建新理论。当地心说理论与现实不符时,哥白尼创建了日心说。
     (2)限定理论的使用范围,使其在特定范围内适用。爱因斯坦发现了质能方程,对动能定理的提出了挑战,指出动能定理不适用于物体高速运行状态,所以限定动能定理只在物体低速运行状态时可以使用。
      (3)增加限定条件,使其适用于指定环境。张五常为了挽救需求定律不符合现实的状态,采用了增加理论限定条件的方法。1)凡是直接影响价格的其他因素皆可变。2)凡是直接影响需求量的其他因素皆不可变。3)这些在“中间”的、间接地影响需求量的因素皆可变。
      (4)修改理论使其适用于所有现实情况。奢侈品,吉芬物品和投机品否定了需求定律的价格上升,需求量下降的论断。作者对需求定律进行了修正,指出是消费者盈余决定购买量,而不是价格决定购买量。
作者给出了需求定律公式,并分析了吉芬物品,奢侈品和投机品,提出需求定律有4个准则:价值决定价格基准,竞争决定价格波动幅度。消费者盈余决定购买量,价格决定消费者的最低层次。并且给出了需求定律框图。
    消费者利益(商品的价值)与购买量正相关,消费者利益越大,购买量越多;商品的价格与购买量负相关,价格越高,购买量越少。消费者盈余=消费者利益-商品的价格,所以消费者盈余与购买量正相关。设商品的价值为B(Benefit),商品的价格为P(Price),消费者盈余为S(Surplus),购买量为Q(Quantity),消费者盈余转化为购买量的函数为K,则
Q=K(B-P)。



需求定律分析(1):https://bbs.pinggu.org/thread-3204555-1-1.html
需求定律分析(2):https://bbs.pinggu.org/thread-3229287-1-1.html
需求定律框图:



经济学总结图:



    摘自本人新书《《广义动量定理与系统思考——战争、管理学与经济学通论》,下边链接有全书下载,请您批评指正。https://bbs.pinggu.org/thread-3204983-1-1.htm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