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世界经济与国际贸易 八区 世界经济与国际贸易
3309 3
2006-02-17

在国际贸易领域,即世界市场,同样遵循市场结构的基本规律。可以把贸易产品分为两类,即垄断性供给产品和竞争性供给产品。

如表4所示,从根本上讲市场结构决定了国际经济秩序,从而决定了国际贸易的利益流向。少数的先进国家提供垄断供给产品,拥有定价权,通过出口,得以获得超额利益,同时,通过进口,发达国家以极低的代价获得所需的竞争性供给产品;而后进国家则恰恰相反,大量的国家或地区可以提供竞争性供给产品,主要的出口对象又比较集中,形成了买方市场,没有定价权,在过度竞争中获得的利益极低,同时,又以极高的代价进口垄断性供给产品。这样,通过出口和进口,居于垄断供给阵营的国家获得了“双重”利益,而居于竞争性供给的后进国家则遭到了少数先进国家的双重“剥夺”。

表4.贸易视角的出口产品分类

产品分类

比较项目

垄断性供给产品

竞争性供给产品

市场结构

出口供给

(国家或地区)

一个或少数几个先进国家

很多后进国家,而且越来越多

进口需求

(国家或地区)

很多后进国家

少数先进国家

市场结构

卖方市场

买方市场

利益和代价

出口方利益

控制定价权,获得超额利益

没有定价权,获得极低利益

进口方利益

高额代价

极低代价

当两个国家都居于垄断供给阵营,或者两个国家都居于竞争性供给阵营的时候,二者的贸易才是互利的,才是我们通常所讲的发挥比较优势,互惠互利。

通常来说,只有少数国家可以出口高科技产品,因而高科技产品具有垄断供给性,而与此相反,大量的国家都可以提供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原材料,所以这类产品具有竞争供给性。这就造成了一种认识,高科技产品具有超额利益,但需要强调的是,是否居于垄断供给阵营才是是否具有超额利益的决定因素。

从根本上来讲,一国的国民财富来源于三个方面,第一,从本国的自然界直接攫取自然资源,即从自然界转移财富;第二,利用一定的生产技术,投入劳动和资本新创造的财富;第三,从其他国家“掠夺”的财富。二战之前,“掠夺”是赤裸裸的通过战争来实现,二战后,国际秩序得以建立,“掠夺”转而通过国际贸易秩序来实现,并没有本质的改变。

所以,后进国家“赶超”成功的关键就是实现产业升级,摆脱双重“剥夺”。需要强调,所谓双重“剥夺”并非是出于感情或道义的判断,而是当前国际经济秩序的真实写照。



也有一些原材料具有垄断供给性,但是考虑到资源的稀缺性和分布不平衡性,对其他国家没有借鉴意义,这里不做过多的讨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2-17 22:37:08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2-17 21:59:00

我的专业不是国际经济学,所以对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连教科书都没有通读过。只是我最近两个月,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而且这个问题和我的专业、我目前的课题毫无关系,最后发现要完整的回答,早已超出了我的专业范围,曾和本校的老师以及CDR的老师讨论过,但还没有定论;已经投入了大量的业余时间,进展不大,最致命的可能是没有“技术含量”——也许,我考虑的问题,在历史上已经被考虑了无数遍,而且已经有了答案!?

发此文,请大家在仍砖头的时候,不要忘了给我推荐一些关于这个话题的文献,特别是大家的文献!

谢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2-17 22:02:37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2-19 00:23:00
没有人帮忙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2-19 16:36:00

是不是可以从贸易条件的变化的角度来解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