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1986 6
2010-01-25
本校在职博士比较多一些,以前的概念是,在职博士一般都是混饭吃的(并有新闻报曰:中国博士密度最高的群体是企事业单位高管),不会搞什么研究。入学之后听了几次博士答辩,彻底颠覆上述判断。
        本校重点学科是金融和会计。这两大专业系中出了不少的牛人,学校博士培养体系便也成了这些牛人关系网络中的重要一环,造成了本校博士在职和应届+脱产基本对半开,金融会计两大专业更是在职的远比脱产的多。在职的基本都是某某单位领导,最次的也是打飞的来上课那种。一直没把他们当做正经的博士来看。入学后一共听了四次论文答辩,尤其是最近一次,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本次答辩委员会成员传说是历届最强组合,涵盖学术牛人、市级政府领导、国家部委局级部级领导若干人,分两个大组每组8个人,和答辩生数量相等。答辩生只有四个是脱产的,每组分了两个,其他的也都是这个那个地方的领导。
        整个答辩过程中,论文质量最差的是四个脱产的博士,其他在职的论文质量都非常不错,而且答辩表现也值得我们学习。四个应届生的论文无一例外皆是海摆一通公式然后得出不用公式就能弄明白的道理。从论文介绍开始就让人昏昏欲睡,答辩表现也比较糟糕,摆公式其他人听不懂,其他人的问题自己不用公式的话还说不明白,好在论文盲审都过了,哥几个的心态就是最后挨一顿骂能毕业就是成功。
        在职的论文倒是一个比一个精彩,全是紧密结合自己工作的领域,虽然没有复杂的公式,其中的计量也基本都是列出来充场面的,但是从问题介绍到具体分析的思路和内容都非常清晰。让人很开眼界,很是满足了听众的求知欲。答辩表现也远比应届生成熟得多,一个刚刚从香港办完上市路演直飞过来参加答辩的证券公司老总各种问题回答得风生水起,兴致酣处还讲起了自己从业多年遇到的一些趣事,挑得全场气氛高涨——社会的历练缺失是校园博士的最大痛楚。
        答辩委员会的表现也让我们见识到了官员们的水平:每个人的论文基本都有看过,都做出标记,提出问题来非常有针对性。不管这些论文究竟是他们自己还是秘书帮着忙活的,其短时间内的信息搜集整理和判断能力终究是很强的。而且比较牛的是这帮人几乎什么都懂,十几个博士的论文范围涵盖会计、货币、资本市场、财政、区域经济、公司审计等内容,但是这帮家伙都能提出比较实际的问题,甚至互相之间还就问题做出长时间的讨论。几个学校里的学术牛人历来被师生敬仰,但到了这个场合除了自己的研究领域之外竟然有点接不上话。
      由此我想到了博士的定位问题。如果定位在学术,那就潜下心来认真科研,读几年,拿出些像样的成果再参加答辩。本校有读了10年左右的老博士,论文质量奇高,读之凝练厚重高山仰止。本次答辩是在校全脱产博士中唯一一个优秀获得者。
      如果定位在谋求好职位,那么尽量早早确定研究方向——最好要和以后工作有联系,实践性比较强的内容。打好论文框架和初稿之后,留出足够时间去实习了解实际情况,我们感兴趣的论文不在于你用了多少数学推理,而是让从我们这帮雏到从业十几年的官员们听起来都确实是那么回事,确实有研究价值。尽量争取早早毕业,找到一个合适的角度把厚积了多年的拿点东西赶紧喷发出来——读博已经让我们在职业发展和社会历练上落后了很多,咱就别薄发了。
        最后一点:我们在校园中读博士,其他人是在社会中读博士,不要把自己博士的头衔看得太重了。除了那个精美的本本之外,大家学历其实都是一样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1-25 21:38:15
博士培养需要应用性,也需要研究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5 22:12:52
晕,答辩委员会还是大便委员会?
博士论文是要看你对理论的边际贡献
而不是给官员或大众做形势报告
LZ连这个道理都不懂,不知道是谁的悲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5 22:33:33
捂鼻走过……
楼主的品味不是一般的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6 13:48:43
还挺能整景的 呵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6 22:51:30
數學博士真慘啊 , 誰指導我們怎麼在工作中"實踐"數學.......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