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教师之家与经管教育
668 0
2019-03-19

                                         

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一、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体现在:自然界统一于物质;人类社会统一于物质;意识统一于物质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的理论意义:

   1)同主张物质和意识都是世界本原的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2)同主张世界统一于精神的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

   3)同主张世界统一于某种具体形态或结构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统一观划清了界限。

    3.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

    第二,人类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仍然是物质性活动。

    第三,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4.辩证唯物主义物质的观点

    马克思关于物质的定义:“观念的东西不外乎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列宁关于物质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1.运动及其与物质的关系

   1)作为哲学范畴的运动,是指宇宙间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它是物质所固有的根本属性,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2)物质和运动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2.静止及其与运动的关系。

   1)静止的概念

    静止亦称相对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即物质运动在一定范围内的某种相对稳定的状态,具体指两种情形:一是事物之间未发生位移,处于机械平衡状态;二是事物处于量变过程中,未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保持质的稳定性。

   2)静止与运动的关系: 运动是绝对的; 静止是相对的;运动与静止的统一

   3)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的意义:

  ①相对静止是事物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必要条件。

  ②相对静止是人们认识、区别、利用事物的首要条件。

  ③相对静止是绝对运动的度量尺度。

  三、时空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1.时间、空间及其特性

   1)时空的概念

    时空即时间和空间。

   2)时空的特点

时间的特性即它的一维性或不可逆性;

空间的特性即它的三维性。

   2.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的关系

   1)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没有离开物质运动的“纯粹”的时间和空间,也没有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

   2)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物质运动是时空的内容,时间、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形式。

   3.时间、空间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1)时间、空间的绝对性

   物质运动是客观的、绝对的,而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它与物质运动是不可分割的,因而时间、空间是绝对的。

   2)时间、空间的相对性

时间、空间对物质运动具有依赖性,随着物质运动状态的变化而变化,因而时空是相对的。

   3)时间、空间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

   四、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的运用及其哲学意义

   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的运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观的根本要求,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证。

  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哲学意义:

  1)它对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2)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是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根本立足点。

                                 

第二节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一、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二、意识的本质

   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2.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三、物质决定意识

   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上

   四、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1.意识的能动作用:

   第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第四,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2.意识能动作用实现的条件与途径

  1)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2)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3)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途径

   3.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关系

   1)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2)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运用客观规律于自己的活动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