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学(理论版)
1436 1
2019-03-20

1


“不买房,还有别的投资渠道吗?”

“钱不放房子里,能对抗通胀吗?”

“不买房子,要不了多久,钱就会变成一堆废纸?”

“除了房子,还有什么能保持稳定增值?”


......


这样的反问,在老百姓的投资观念里,可以说是根深蒂固。尽管有不少人投资楼市铩羽而归甚至亏得裤衩都没有了,但这并不影响老百姓追逐房子的热情。


这种热情,本质上,和股市每次赶顶前夕,大量散户“踩踏式”买入的亢奋,没什么两样。唯一的差别在于,楼市的周期更长一些。


2


今天不讲房子,讲一讲老百姓有关投资理财,或者专业一点的说法,叫资产配置的巨婴思维。什么巨婴我就不解释了,不明白的,有个东西叫搜索引擎。


在我们这个市场里,囿于各种各样的主客观因素,老百姓在过去一个大金融周期里,形成了“房子只涨不跌”,“股市永远割韭菜”,“银行理财绝对安全”,“跟老百姓钱袋子相关的规模化投资ZF必然兜底”,等等并不正确的固有印象。


这些印象不仅不正确,甚至可以说奇葩。这些奇葩的预期,对中国资本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


3


比如,之前老百姓认为银行理财是绝对安全的,一旦出现理财产品兑付问题,就几十上百甚至更多的人聚集在银行门口,拉上横幅,打上标语


“无良xx行,还我血汗钱”。


由于我国银行属于体质内的特有属性,ZF对维护社会稳定的考虑,通常这样的“闹事”,多以银行妥协告终。如此一来,老百姓就更加强化了银行和ZF会兜底的预期。


然而,这样不断“兜底”的结果是什么呢?

银行坏账率的上升(包括显性和隐性的),社会资金成本的抬升(实际利率的上升),金融市场风险定价的失灵,以及最终金融资源的扭曲与错配。


很简单,一个刚性兑付的金融系统,最终的风险,并不只是堆积在银行里。要知道,银行只是一个信用中介,它的风险,本质上是整个经济的风险。为了维持刚性兑付产生的额外成本,最终分摊到了整个经济特别是实体经济上。


从这个意义上说,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跟我们的刚性兑付的银行理财系统,不无关系。刚性兑付,让风险没办法及时释放,让资本需求和供给没办法及时出清,最终让资金在流通中变得更加昂贵。而全社会,都在为这些问题买单。


所以,明白为啥尽管资管新规导致了后来影子银行雪崩式的收缩以及事实上造成社会融资和M2数据的显著下滑,但国家依然还是坚定推行了吗?要知道,资管新规里,一条核心规定,便是打破刚性兑付的惯例。


自此以后,老百姓买银行理财,必须真正把“风险自担、责任自负”这条投资市场里最基本的原则落到实处。


不能给你喂饭喂久了,就忘记了筷子汤匙怎么用。


4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巨婴思维里醒悟过来,觉得买银行理财并不等于躺着等着数钱就好。老百姓投资理财的巨婴思维,第一次受到了重大冲击。


但他们开始真正成长起来了吗?开始真正意识到什么叫风险收益配比,什么叫资产配置,什么又叫经济金融周期了吗?很遗憾,并没有。


除了银行理财,还有房子啊!


毕竟中国房子过去很多年一直在涨啊!毕竟ZF不会让房价跌啊!毕竟那些看空房价的人脸都被打烂了啊!......


在一瞬间,有一百万种可能,证明房价只涨不跌,投资房子会变成和之前的银行理财一样,躺着坐等数钱就好了。


很多人问我,小明,你说我把房子卖了,拿着那么多现金我能干嘛?我不还得去买房子?除了房子,还有什么能保值吗?


我尼玛!真的不想回答这样的问题,太巨婴了!


敢情,自己投资理财不需要花心思的?不需要学知识的?不需要搞研究搞调查的?敢情,真的可以躺在房子上,钱就滚滚而来一辈子不用愁了?那还努力工作干啥,全社会大家都去想办法搞房子就好了嘛。


如果实在懒,不想自己动脑子动手搞研究,也可以啊,不是有个叫做“机构投资人”的东西吗?你把现金委托给他们啊!什么,你又说他们不可靠,瞎忽悠,所以说来说去,你还是必须买房子?


好吧,你赢了(捂脸表情)。


国家现在一直在提金融普惠教育,前两天证监会和教育部还把金融教育下沉到中小学阶段了,这是一个好事情。希望我们的下一代不要再像现在这几代人,对金融对经济一点基本的常识和素养都没有。


但话又说回来,最有效最直接的投资者教育是什么呢?像P2P那样,让老百姓亏钱,甚至多亏点钱。

教训怎么来的?一定要痛过,才知道原来赚钱这件事,不是那么简单的。


除了中国,大家看看欧洲,看看日本,看看美国,放眼全世界,有哪个国家的老百姓说,我的钱必须要保值增值?这个概念我不知道谁发明的,但是在金融的角度,非常荒唐。


保值增值什么概念呢,就是只准我的钱变多,不准我的钱变少,而且变多的速度必须要比通货膨胀快。这样想本身没毛病,但是你得付出非常大的努力,才能实现这个目标。


去看看全球那么多管理几百亿几千亿的大机构,有多少连续实现了保值增值的?难道这些全世界最聪明的人,都不能,你以为你一个普通老百姓,就应该比他们实现更多的收益吗?而且还是在毫不费力,只需要把钱扔进房子里就可以的前提下?


正确的投资观,讲究的是一个风险收益比,做的是概率正确的事情。完全可能在一些时间范围内亏钱,也完全可能跑输通货膨胀。不知道中国老百姓哪里来的自信,就觉得自己的钱只准跑赢通胀,不然就焦虑得要死。细细想来,是不是因为房价过去几年提供了这种“幻觉”?


如果哪天房价不能实现所谓的“保值增值”了,老百姓是不是就要像之前银行理财不能兑付那样,拉个横幅,聚众闹事?事实上,这样的事情还真发生了不少。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媒体没怎么报道而已。各种因为降价打砸楼盘的消息,大家一定多多少少听过。


中国房价的问题,楼市的问题,错综复杂,盘根错节。但中国老百姓巨婴式的投资理财观,也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是房价的一直上涨造就了这种巨婴思维,还是巨婴思维推动了房价的上涨,有点像蛋和鸡的问题。


中国老百姓对房价的执念,有意无意地,主观客观地,也造成了房地产对其他实体经济的挤出,个中逻辑,跟前面分析的理财刚兑是一样的。大家一方面在为房价的泡沫不断变大欢呼雀跃,另一方面,也正在吞食对房子狂热追求的苦果。再一次,最终的成本,都转移到了全体老百姓尤其是中下层老百姓身上。


5


就像监管层到某一个时点,终于下定决心打破刚兑一样,对房价的下跌,也绝非某些人想象的那样,“上面不允许”。不允许幅度过大的下跌,并不代表不允许“钝刀割肉”。即便不跌,不涨就是跌,加过杠杆买房的同学应该懂。


道理很简单,一件事造成的副作用已经超过它的正面作用时,阻断其发展进程,就成了监管对这件事发展态度的“最小阻力方向”。


不要觉得“房住不炒”是一句空话,时代变了。嗯,这句话懂的人自然懂,不展开。不要因为某个报告里没提,就过分解读。这是新时代背景下的新的大战略,见过谁把大战略时刻挂在嘴边的么?


最后,抛开所有关于房价涨跌的争论,我认为,都是时候让老百姓从上述巨婴式的投资理财观中成长了。一个充斥着巨婴的资本市场,是无法与大国崛起的历史进程相匹配的。


经济要转型,资本市场要转型,老百姓的投资理财观,同样需要适应新时代的新特征跟着转型。这不是喊口号式的空话,几年之后,你们就会明白我在说什么。


附件列表
17.png

原图尺寸 452.77 KB

17.png

16.jpg

原图尺寸 384.82 KB

16.jpg

15.jpg

原图尺寸 229.61 KB

15.jpg

14.jpg

原图尺寸 381.23 KB

14.jpg

13.jpg

原图尺寸 215.64 KB

13.jpg

12.jpg

原图尺寸 315.38 KB

12.jpg

11.jpg

原图尺寸 251.2 KB

11.jpg

10.jpg

原图尺寸 292.2 KB

10.jpg

9.jpg

原图尺寸 301.23 KB

9.jpg

8.jpg

原图尺寸 202.47 KB

8.jpg

7.jpg

原图尺寸 276.15 KB

7.jpg

6.jpg

原图尺寸 205.9 KB

6.jpg

5.jpg

原图尺寸 180.84 KB

5.jpg

4.jpg

原图尺寸 232.15 KB

4.jpg

3.jpg

原图尺寸 222.21 KB

3.jpg

2.jpg

原图尺寸 257.83 KB

2.jpg

1.jpg

原图尺寸 143.66 KB

1.jpg

0.jpg

原图尺寸 240.98 KB

0.jpg

0.jpg

原图尺寸 240.98 KB

0.jpg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9-5-11 21:55:4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