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学(理论版)
1821 0
2010-01-26

主流经济学的货币理论


引言

1936年凯恩斯《通论》的发表,奠定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基石。帕廷金(1987)认为,《通论》是凯恩斯货币理论三步曲中掀起革命的书,这本书使得货币理论得以更新,为货币理论向宏观经济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确定了主流宏观经济学此后几十年的分析框架和研究步骤。这些主流经济学包括新古典综合(即正统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凯恩斯的灵活偏好货币理论打破了世代沿袭的传统——主要是从其作为交换媒介的职能来理解货币,凯恩斯以前的几乎每一位货币理论家都信奉这种传统,其特点可以说是对货币的“流量”分析;相比之下,凯恩斯以及追随者的则是“存量”分析:从早期的希克斯等人的凯恩斯模型(IS-LM分析),中间经帕廷金的瓦尔拉斯式的解释和托宾的资产组合选择理论,一直到华莱士的交迭世代模型。所有这些变体都遵照凯恩斯的观点,认为货币本质上是作为一项资产,作为一种价值储藏的手段,认为货币理论是资产组合选择理论的一个分支(参见梅尔.科恩(Meir Kohn),1993?)。
在主流经济学中,凯恩斯的货币理论是如此说明的,给定货币供给,由于预期和不确定性,货币的投机需求将影响利率。即由于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在货币市场需要利息率去均等货币的供给和需求,而利息率的变动将影响投资和就业(通过乘数作用)。当存在灵活偏好陷阱时,或实际余额效应不起作用时(即货币工资和利率存在刚性[1]),失业均衡将被保持,其中货币供给内生变动的可能性被完全排除了。这个分析是由IS-LM模型所
[1] 这里,“刚性”可定义为刚性货币工资(和价格)、流动性陷阱或无利息弹性的投资(投资陷阱)。
附件列表

主流经济学的货币理论.doc

大小:83.5 KB

只需: 4 个论坛币  马上下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