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4572 36
2010-01-27
任何学科必然是同实际生活有直接和间接地联系,能够对社会生活的发展有着直接和间接的作用。或丰富了人类的精神生活,提高了人类社会的智慧,或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作为一门社会学科,必然要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是对生活中的规律和想象的概括和抽象,经济学研究的应该是发现财富增长和分配以及人类自身发展和进化的规律,人类社会能够走到今天,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但人类并没有完全认识和了解这个世界,能够存活下来的社会和个体是偶然对大自然规律的正好适合, 不由得要问,人类社会走过和经历的历程是不是社会发展的最优路径呢?以现代人的智慧和经历的经验来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能不能有更好的社会经济制度和财富分配办法使社会发展的理想的社会,用的时间更短呢?

     经济学既然离不开研究财富的增长,就离不开对财富的计量,既然是一门学科,就必然不是对社会经济现象的简单描述,而必须对现象进行提炼、抽象、概括,经济发生了增长和经济增长了多少,是一个区别相当大的概念,所以经济学离不开使用数学。

     某种程度而言,经济学应该是用数学语言对经济社会的一种翻译,但翻译有个公认的原则,必须达到“信”,“达”,“雅”。“信”位于首位,所谓信,就是必须忠于所翻译的对象,不背事实,是对所研究事物的真实再现。
               “达”。指不拘泥于原文形式而使之变得晦涩难懂。
                “雅”则指追求所翻译的对象用这种译文表达尽可能优雅,雅致。

             刚学经济学,不由得对传统西方经济学精致的数学模型,完美无缺,丝丝入扣的推导分析所震撼。让人觉的焕然一新,甚至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但是,学得越多,了解的越深,感觉到传统西方经济学就好像中国武术的套路表演,式式有板有眼,招招精美绝伦,给人一种眼花缭乱的感觉,但一到自由搏击的场合,却是花拳绣腿,不堪一击,被秒杀KO.

             现在的西方经济学,已经完全背离了“信”这个作为社会学科最重要的原则,在不能对大量的现实问题作出合理解释的情况下,选择了“雅”来遮掩对“信”的背离。“雅”确实是作为一门学科应该追求的目标之一,但没有“信”的“雅”,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拿来作为治国定邦的武器,无益是赵括的纸上谈兵,误国误民,贻害无穷。

             所谓的正统西方经济学,所有的理论分析建立在效用理论和边际理论基础之上,然而效用论完全是一种建立在个人认知之上的一种主观感受,人皆异之;边际值为0论只是经济现象中一种非常特殊的情况,好像数学中0到1中的连续概率函数其中出现某
一个确定值的概率,然而,西方经济学整个理论体系,就拿这种理论上概率为0 的特殊情况,大肆演化推理,以致著述汗牛充栋,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接暇。知名审稿人退稿原因动辄就是“不符合工资等于劳动边际产品价值的基本经济学假设”。

           如果经济社会真如西方经济学中以之为理论基础的自由竞争社会,自然这套理论就不愧为发展和管理经济社会的葵花宝典,九阳真经。但是,现实社会,除了农产品接近于完全竞争外,上哪去找完全竞争的市场,把一个完全不存在前提,作为整个理论大厦的根基,决定了西方经济学的把戏终究会穿帮。

         凯恩斯药方明显失效的困惑之后,现在的中国经济决策层已经迷失了方向,
         背弃了中国传统文化以后,中国人现在都发出了“现在的人都是怎么了”的感慨。
         在又一次遭到经济危机掌嘴的西方经济学,实在拿不出一个像样的说辞来推诿。
           “危机”正是东方文化再次站立起来的危中之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1-27 18:40:42
顶,支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7 18:43:21
楼主跑到这里来发的意思是,要从此归于我 马经 门下了?{:3_51:}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7 18:46:38
马经正确的成分比西经要多,马经的主要缺点是太超前了,反而造成了一些混乱,客观上延缓了资本主义的寿命,也可以说是阻碍了社会的进程。

弃暗投明   [biggrin]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7 19:16:53
学马经的人中很多问题,他们也搞不明白。不管学校的学生还是有很高权威的教授,他们认知的马经理论完全和现实脱节。
如果是学习理科或者看过一点语言逻辑学的人来学习马经,就会发展问题的要害在于,马经定义的价值和我们潜意识中默认的价值是相驳论的,既便有些老师在讲课使用了马经的定义,可联系实际只要有与“价值”有关某个概念,只要没有挑明,我们还是用普通人潜意识默认的定义,这正是马经很难联系实际的原因,一旦把这个问题搞明白,那么联系实际的开关就被打开了。

如“剩余价值”、“利润”,我们潜意识还是要和“使用价值”(效用)联系起来,认为他支配的是“具有使用价值的物“(财富),而不它当作一种“剩余的可供支配的商品货币化劳动力”。
同样GDP也一样,虽然流行经济学把它定义为“生产总值”,意义就是“生产使用价值物的总量”,把它当代生产涵数一样的东西,实际上它不是。一个例子,军管的国家没有通常意义上的货币关系,那么这种GDP就会为零。但其生产的对某对像具有“使用价值的物”难道会为零么?显然它不是生产涵数。

而用马克思对价值的定义,联系货币社会中,这种货币控制人的关系,自然就很容易印证,GDP实际上是“生产商品或者说资本的雇佣劳动力的总和”。
对于社会上的大多数人来说,需要的是财富——即”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只有这种的的增长,才能代表真正的生产力增长和社会总财富的增加。

显然现实经济中,微观个体直接追求的不是真正的具有使用价值的物,而是钱,只有钱才能控制劳动力,而货币要真正变为钱,那么只有和劳动力联系起来,它涉及对人的支配,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是一个政治经济学的问题,而不是什么单纯的物的属性的问题,货币只有把劳动力商品货币化,那么货币才能真正的成为钱,而现实中资本要想找到钱就必须吞噬劳动力。

消费过程也极容易理解,这实际上是劳动者劳动力与劳动者劳动力交换的过程,而资本在这个交换过程中利用时间差抽取了剩余的可供支配的劳动,也只有这样货币成为了钱,从这个意义上说“劳动价值论”应该是货币理论真正正础的根。而效用论,本身从定义上不能说有错没错,但要强制性的嵌入这种货币对人行为(劳动力)的控制,那就错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7 19:22:37
楼主的意思是他博士要毕业了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