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赛事,在中国迅猛发展,一个个地方,不仅举办全程,还单独举办半程马拉松。江南某市,一年有单独的三个场次马拉松赛事,这是好事亦是坏事。好事也,宣传城市,带来旅游经济;坏事也,每每看到前三名甚或更多名,无论男女,都是“非洲友人”;外加对当地市民正常生活的侵扰。
作为群众赛事,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是国内的选手,为何每次都要把巨额的奖金拱手给外人。有几个外人,就是“国际赛事”吗?无论北京抑或一个很小的其他地方,也动不动“国际”马拉松,有什么意义,这难道不是与中央要树立民族自信、国家自信的理念相违背吗???
请举办者以及体育管理者正视起来,让我们的马拉松更接地气,让中国的选手成长起来,更让中国的选手看到希望、实现小我的中国梦,亦让我们走向自信、走向繁荣!
至于邀请老外过来,可以单独设立一两个特别奖,而不是目前让他们独揽(中国选手反而成了异类,最近几年有一点改观,针对中国选手单独设立奖牌名次,但还远远不够!)。否则,就是与民族自信渐行渐远,就是民族不自信的表现,甚或就经济利益与赛事公平、责权利相当而言,都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声明:作者赞成国际交往,也欢迎外国人来华参加马拉松,但不能喧宾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