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2904 8
2010-01-29
做为一个经济学者,我感觉,审视社会经济现象是基本的素质之一,这里需要着重说明的用了审视两字,而不是考察。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其合理的一面,或者说有其存在的一些必要性,对中国当前经济现象的审视也需要从两面出发。不能一概否定之,更不能一概肯定之。而文人就不一样了。他可以收放自如,对景色的描写可以完全肯定,也可以完全否定,只要愿意。御用文人却大抵只能走些极端,要么学会对某些东西歌功颂德,对另一方面一棒子打死。当然,这也不是绝对化的,但大都是这样的情况。那纵观当前我们国家的经济学者来看,存在着许多经济学者与文人结合的人物,在此我称之为经济文人,极端的情况表现是一些是御用的,另一些是喜欢把某种制度一棒子打死的人。如果想找些所谓的代表人物,杨小凯先生应该属于后者。而御用经济文人,我不敢去猜测了,只是有些影子而已,因为,没有哪个经济学者会标榜自己是御用的。这两种经济文人的差别在于,象杨这样的人物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观里,直言一切,完全否定某种社会制度,很有的极端的感觉。而御用经济文人,却不一定会表达自己真实想法,只是为了某种目的或为了即得利益而写东西。但值得注意的是,杨的好友在杨逝世后撰文说,杨在晚年的思想开始出现对现存两种社会制度的理性思辩,而不单纯的一味否定某种制度,如果是这样,我倒认为他不应该算文人了,而应该算纯粹的经济学者了。御用经济文人却不一样,可以大行其道,左右逢缘,潜移默化的左右高层思维,唯集团利益或个人利益至上,学术道德与良知早已被个人利益所替代。
       个人感觉,经济学者应该与文人区别开来才行。做学者是不能一味的极端的,那只能是一厢情愿的,因为极端的看法,会导致极端的结论,这就意味着肯定事物发展过程的唯一方向性,否认事物发展的多样化。而多样化是人类存在的基础,如果社会活动都按某种极端思维去框架化、程式化了,那就不成社会了,社会也不会发展的。当然,我不是在宣扬中庸思想,而是觉得做学问的过程就是一个思辩的过程。而非一味否定与肯定的过程。经济学者在研究经济现象的抽象化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但结论却应该能够大体上合符事实,要能解释经济现象,要能解决经济问题。而不是象文人一样,可以用文字去天马行空描述本不存在的东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1-29 13:41:00
谦谦君子与目中无人,高下立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30 06:52:5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30 07:26:51
1# zwzhai

西方人:知識份子intellect

中國:士

日本: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30 14:19:50
谢谢楼上给我的一些启示,我的理解是对这些概念的定义差别也许是东西方文化差异而引起的,或者说官与民之间的关系定位而出现定义上的差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8 21:19:01
经济学者可能是文人,文人不一定都是经济学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