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的力量:哲学导论》
527. 人性是可以被完善的,这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论点。
(人性并非总是好的,但它可以变好)通过学习和为他人服务,人性就能得到改善。
没有人生来就富于智慧,但人只要下决心努力学习,智慧终究是可以获得的。智慧一旦被获得,人就可以用它来完善自身、完善家庭和社会。
自然本身也拒绝不了智慧的力量: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孔子和道家思想都认为,“道”从根本上讲就是自然事件所遵循的形式。
只要把握了万事万物中的“道”,人生就没有虚度,死亡也就没什么遗憾了。
事物依其本性才能繁荣昌盛。天道的原则是“中庸”,是万事万物的标准所在。(人的行为不应该走极端,应当适度)
中庸原则在根本上要求事物之间(包括人与人、人与自然)相互合作、和谐共处。
528. 孔子的哲学关注的是现世,而非彼岸。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
人必须生活与其中的是当下这个现实的世界,必须交往的是现实的他人。
孔子也明白宗教仪式对于国家事务的重要性。
529. 孔子:生活中的洞见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刚毅木讷近仁
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