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三)房地产是中国经济的毒瘤
有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是:房地产业究竟是一个什么行业?是加工业吗?不是,水泥,钢筋,空心砖这些都有专业厂家生产,而且是高度竞争地生产,从没听说哪个生产水泥钢筋的工厂暴富的;建筑行业吗?也不是,那些真正从事建筑业的公司和工人不但没有因为房价上涨而分得利润,反而经常被拖欠薪水,求告无门;是设计单位吗?也不是,随便找一家建筑设计院给个三瓜俩枣图纸就出来了;是高科技行业吗?也不是,别说高科技,就是把墙垒合格,房顶别漏水,挖个坑别倒掉大家就心满意足了。左也不是右也不是,那这个被各级政府当作支柱产业,被任志强潘石屹之流说成是“极为复杂”的房地产业究竟是一种什么行业?我告诉你,这个行业是建立在厚黑经济学之上,依赖于强权体制,从老百姓手里抢夺劳动果实,在各利益相关部门间进行价值再分配的 “高级的”“形而上学的”的神秘行业。这个行业确实非常复杂,因为里边有太多利益关系要协调考虑(唯一不用虑的就是老百姓),哪尊佛都不好惹,稍有不慎就可能鸡飞蛋打;这个行业只需把地拿过来交给建筑公司就算完成了全部表面工作,而真正的实质工作则在于联络、协调、打通、吹嘘、收买、威胁和出卖。这个行业对国民财富只有挥霍而没有贡献,却号称创造了最大份额的GDP,被当成了救市明星;这个行业把权力之手戴上商品的手套,堂而皇之地把老百姓口袋里血汗钱抢的一干二净,却挥动着抢来的钞票说是拉动了内需。 有开发商说,“看看吧,98年房改之前城市居民住房条件怎样,现在连刚毕业的学生都可以买房了,这都是房地产业的功劳!” 听起来有理,但他的逻辑是虚假的。房改之前当然有问题,依靠单位分房当然会造成供应短缺,这是计划体制的弊端,是必然要改的,但改的方向是把原来单位控制的集体土地使用权变成公共土地使用权,用市场方式把土地还给人民,而不是卖地生财。事实上98年的23号文件明确规定,只有高收入家庭才购买商品房,中低收入家庭可以购买经济适用房和享受廉租房。如果依照这一思路,不仅大家可以买的起房子,房价也涨不起来,这是2003年的现实,那时政府和开发商也没有挨骂,也没有象今天这样民怨沸腾。问题是各级政府追求利益的渴望是无穷的,为了攫取更大利益,他们悄悄改变了房改的方向,把房屋建设市场化偷换成卖地赚钱,把高收入阶层购买商品房偷换成绝大多数老百姓购买商品房。于是,从2003年的18号文件开始,房价开始窜升。所以说,我们从来没说房改错了,但不同的改革方向后果却完全不同,同样是老百姓能住上房子,一种是用适当的价革购买,一种是让人民倾尽祖孙三代积蓄购买,而我们恰恰选择的是后者,讽刺的是,这还是土地归全体人民所有的社会主义中国!
“让中国人能买房”不是任志强的功劳,“让中国人花三代人的积蓄买房”却一定是任志强抹不掉的债。即便是“让中国人买房”这件事,恐怕也不能算在任志强头上:真正让中国人买上房子的不是开发商,而是各级政府和政府手下的银行,开发商只不过是一个马仔-- 而他们真正的目的也不是为了中国人买上房子,而是为了中国人买他们独一家的天价房。这时,房子的商品属性已经不重要了,它已经抽象成了一种抢钱工具,而且几年以后可以重复使用。
我们看到,中国的房产业根本就不是一种“行业”,只能算是一个匪帮,是政府用来取利工具。这一本质使它成为中国经济的毒瘤。一方向,它把大量资金吸纳到这个既不具有创造性,也不具有先进性,连社会财富也不创造的部门,使其它行业失去资本支持,萎缩衰败,最终使中国经济走向死亡;另一方面,这些进入权贵手里的社会财富极少能形成再投资,大多数流向国外银行或进入奢侈品市场,成为巨大的经济漏斗,使中国经济血脉耗竭;最后,这些权贵和腐败资金形成投机热钱,和权力结合在一起后形成继续掠夺人民资产的黑洞(比如内幕交易的股市),破坏经济秩序,伤害公民经济基础,形成社会危机。当经济漏洞大到无法弥补,中国经济的血液循环失效,金融系统失灵时,国家必然再次使出通胀手段弥补亏空,于是物价再次疯涨,社会再次动荡,由此引发的危机必将无可补救。
(四)房地产刺激内需:荒谬和无耻的嫁接
现在流行一种谬论,说振兴房地产就是振兴经济,保护房地产就是保护经济全局,老百姓买房就是爱国。这种说法很有迷惑性,特别是在当前全球经济低迷,内需不足的大背景下,依靠房地产带动上游产业,促进消费拉动内需的思路很有市场。
然而,这是彻彻底底的逻辑欺骗,是居心叵测的蛊惑。
首先,这种言论因果倒置。我们之所以受全球经济滑坡影响巨大,是因为内需长期停滞,而内需不足起因于垄断性商品的长期高价,特别是房价高悬,让老百姓买了房子就没有消费能力。所以,恰恰是高房价导致了内需不足,现在反而鼓吹依靠发展房地产拉动内需,不是南辕北辙吗?
第二,这种言论偷换概念。它把“内需”偷换成“花钱”,好象只要老百姓花了钱,内需就起来了,但他故意忽略了老百姓是不是心甘情愿地花这个钱,花这个钱是不是值得。本来就没有那么高价值的房子却要老百姓花高价购买,这不是市场经济下的正常需求,也是不是正常需求该有的价格,这不是“内需”,而是垄断力量下的抢劫。
第三,这种言论只论局部,不论整体,犯了局部论的大忌。它只看到房地产的交易总额扩大了,就认为内需提高了,却没看到其它行业因此失去了需求,导致整体需求下滑,这是一种饮鸩止渴。
第四,这种言论忽略了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的关系。它认为只要房地产火了,上游产业就会被带动,但他忽略了房地产的火爆并不必然导至上游产业的繁荣。认为房地产会拉动上游经济本身并没有什么大错,但在中国其效果要大打折扣。举个例子,如果房子供应量不变,房价涨了一倍,则房地产业的“内需”总量增加了一倍,但上游产业完全没有受益。事实上,就象我们已经讨论过的,房地产业并不是个创造利润的产业,而是个黑帮,进入这个龌龊行业的资金大部分被开发商和贪官截留,很难传导到上游形成资本。因此,上游产业的资本依然不足,工人生活依然困难,企业依然不堪重负。
第五,这种言论割裂了事物发展过程,缺乏发展眼光。以高价抢掠为特征的房地产业越繁荣,老百姓在未来就越没有消费能力,用房子“刺激”出来的内需越多,我们未来的内需就越衰竭,我们现在越是表现的“内需”,我们将来就越是“内虚”。
除了逻辑上的荒谬,“房地产刺激内需,拉动经济”这种说法更显出无耻。
内需是什么呢?其实就是老百姓的生活需求,这本来是一个政府该为之服务的根本,现在却需要“刺激”,为什么?是社会财富过多,老百姓需求满足了吗?不是,多少人连基本住房条件还没有满足,怎么会没有需求?小区里的垃圾桶每天都要被人翻上无数遍,怎么会没有需求?可是,因为财富都集中到少数人手里,我们手里没钱,我们得自己赚钱看病,养老,上学,我们就是再有“内需”,也不敢花钱,也只能忍着。因为贫富分化导致相对需求不足,这正是马克思预言资本主义必然崩溃的理论基础,却是中国活生生的现实;打着社会主义旗号的国家却走的比资本主义还要资本主义,这本来就是政府的严重失职,是要深刻检讨的重大失误。可是那些地方政府呢?他们从没想过增加老百姓的收入来提振需求,相反,他们认为我们“有钱不花”,影响了他们的“经济全局”--好,你不是不花钱吗?我把房子涨价,逼得你非把祖宗八辈的钱都掏出来,再背一辈子的债,你要是不忿,那就是破坏经济建设,就是不爱国!
多无耻啊,把老百姓的保命钱硬抢过来吹嘘成“刺激内需”,他们真的是为了老百姓的“内需”吗?不是,老百姓的需求是质量合格住房,可楼脆脆,楼倒倒随处可见,连住房安全这一最最基本的需求都不想满足,他们刺激的是什么“内需”?我看,“刺激内需”的全称应该是“刺激你花钱,满足我的内需”。
如果有关部门真有诚意刺激内需,其实办法多的很,比如对老百姓减税,对企业减负,减少官员贪污浪费,取消地方壁垒,减少经济运行成本,构造社会福利体系,保障低收入家庭生活,等等。只要公民和企业的负担减轻了,老百姓的生活有保障了,收入提高了,当然就敢花钱了,还用得着你用爱国来说教?可是,这帮人,放着这些真正刺激内需的正途不用,想到的竟然是涨房价,竟然是见缝插针增加契税和出让金! 用涨价和加税来刺激内需,恐怕地球上也只有这个神奇的国度才可以宣传的如此厚颜无耻,理直气壮。没办法,谁让那些对老百姓有好处的办法对官老爷们有损无利呢?
可是,拜托你别再拿“买房爱国”来玩弄穷老百姓了,行吗?
转自房地产论坛www.91house.net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