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2010-2-12 15:03:10
回59楼。这是西经所谓正常商品与劣质品的思想顽疾所在。原因是由于新产品更受消费者欢迎,设商品总量不变,“奔腾2和很多种电子产品”的商品量=需求总量—新产品销量,表现为对应“奔腾2和很多种电子产品”的需求下降。用需求曲线表达,就是对应“奔腾2和很多种电子产品”的需求曲线垂直向下移动,形成“供给曲线”的价量同向下降。但是,作为相应电子产品的需求曲线不变,新产品价量会有相应变化。楼主没有将需求的质变与量变进行分离,所以不知舟行岸离,缺少了需求下降的(奔藤2……)先决条件,有刻舟求剑之意。下面给你一个参考,与西经做个对比——需求的质变与量变————
商品是需求的表现形式,商品从需求中来,到需求中去。由于需求自身结构的制约,在需求总量的范围内商品价格越低,能够实现的商品销售量越大。商品的生产、制造一是受需求的价、量结构制约,二是受商品生产、制造成本制约。商品销售低于成本,就必须削减产量,形成由商品量减少而造成的在较高价格的供需平衡。或者商品生产、制造、流通、研发等各个领域的专业化分工由于机械、电子大量取代人工,提高工作效率,使得商品产量越大,成本越低。在商品差价不变或减少的条件下,商品利益仍然可以通过商品利差×商品量获得。只要商品成本可以降低,降价促销是商品量变的基本方式。只有在垄断行业,可以通过控制商品量获得较大的垄断性利润。在市场经济的平等、自由的竞争领域,由于需求同等质量倾向于选择价格更低的产品,所以,同等质量的产品价格较低既可通过低价格带来销量增长,更是将市场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纳入囊中的有力武器,国内外贸易均是如此。如果商品量已与需求客观结构达成一致或才说在成本制约的条件下,商品量的生产能符合需求总量,那么,商品量的增长已走到了尽头。即使再降低成本、销售价格,也不能带来销量的增加;如果整个社会行业竞争格局仍然存在。那么,由于低价的销售优势地位,会使得整个行业处于微利或行业亏损阶段,只有产能转移,才会带来商机。如果商品量与需求总量基本一至,根据需求的价、量结构关系,说明需求的普遍支付能力较强。对于具有较高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商品品质的需求成为需求与商品的主要矛盾,企业通过技术研发,提高商品品质,即使成本、销售价提高,仍被需求所认可。在支付能力能够达到的条件下,需求的选择以品质较高商品为优先。商品品质的提高带来了需求与品质、商品量的新的供需平衡。在商品成本上的销售价格,如果形成供不应求的状态,仍然通过价格上涨的方式直接调整供需平衡。随着品质商品的产量逐渐增大,价格逐渐下降,形成品质商品的新一轮市场角逐。此时,由于品质商品的产量、销量逐步上升,也通过规模效应,形成价格下行、商品量增长、利润增长的品质商品的量的变化。作为原有较初级、低品质的商品随着需求总量的份额不断被品质商品所侵占,初级低品质商品的需求份额不断缩小,形成了需求下降,原有的供需关系形成供大于求。由于成本制约,初级、低品质产品的产量不断缩小,形成市场萎缩。功能、品质商品之间的量变是质变的高度提升所致,商品的质变也会进入量变的市场角逐。随着质变的商品的普及,为新一轮的商品质变又创造了条件。商品的质变与量变的质的新形式的变化,量变与质变的循环反复,促进了商品为社会需求的发展服务的质量提升。商品 量的增长带来商品成本、价格的下降,为商品的质变提供了发展空间。商品的质变以商品量变的价格下行为基础,为商品量变创造了新的变化领域和空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2 13:07:03
61# 龙之珠

过了正月十五就算是过完了年,我们继续讨论。

你在58楼说过:“楼主不必费心辩论,只需找一个实例来说明我对“供给曲线”价量齐升的前提判断与事实不符,我就不再坚持己见。”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ge=6&from^^uid=969508

那么,在59楼,我举的是不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反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2 13:19:14
另外,像前面举的股票的例子,在经济危机时的很多商品,比如房子,都是典型的整类价量齐跌的情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2 14:54:27
“在需求增长时,价量不一定齐升;但是价量齐升,必定是以需求增长为前提条件。对于价量齐升(即供给曲线),必定是以需求增长为前提条件,楼主不必费心辩论,只需找一个实例来说明我对“供给曲线”价量齐升的前提判断与事实不符,我就不再坚持己见”。___这是原文。“供给曲线”虽然只有一条,但是方向却有两个。向右上方运动是价量齐升,价量齐升,前提必定是需求增长;向左下方是价量齐跌,价量齐跌,前提必定是需求下降,楼主不要断章取义,顾左右而言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2 17:11:1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2 19:50:46
回65楼——简单的树根 。作为理论,尤其是基础理论,可谓一字千钧,不能出现丝毫的偏差。需求分为“需要”与“追求”两部分,表述为实现需要的能力,是需要与需求的结合。西经的需求曲线实际就是实现需要的购买力曲线,只是其内涵并没有被西经的作者所掌握,所以出现了西经的供给定理。供给定理不成立,实际上供给曲线是需求曲线的变化所致。如果说——“如此经济学理论可以把消费者、生产者、行业关系一揽子解决了。”还不够有力和系统,但是如果说,经济学理论的大门由此打开和进入,倒是毋庸置疑。可以说,有谁真正理解了需求的结构和状态(西经称需求规律或曲线),谁就已经迈入了经济学的大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2 22:55:1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3 08:27:01
“经济学没大门,开荒哪来的大门?”一己之见。自己找不到大门,并不影响大门的客观存在。——“需要量和需求量这个概念的提出很有价值。原来我也说需求结构决定商品数量,但是怎么个决定法,没概念,现在有了这两个概念的区分,似乎清晰起来了。

★这里应该出现个崭新的理论了----价格壁垒曲线。”——在你若有所悟的时候,有人已经在经济学的大门内畅游十几年了。而这种在门内的感觉,就是行于不争之途,入于无人之境。西经目前仍然游离于经济学的大门之外。你若能有所悟,自然要与西经分道扬镳。对于西经的评价,我个人下了断语:如果有人学了西经说不懂经济,那么此人对经济学的认识还处于有待提高的阶段,是可教之才;如果有人学了西经说已经懂经济了,那么可以肯定此人对经济或经济学一无所知,属于经济思想中毒,若要挽回,非得花大力气不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3 13:15:3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3 13:24:1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3 16:20:50
简单的树根——与王版讨论,只是与西经进行一次简单的思想碰撞,用逻辑和事实来说明西经的思想和内容根本不堪一击。王版还是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学者风范的,之所以针锋相对,还是针对西经而言。对于王版和论坛的参与者,目的还是为了一语唤醒梦中人,所以对西经的思路进行围追堵截,不给它任何喘息的机会,最后让它无路可走,无地自容。简单的树根,能够独立思考,不落窠臼,这很好。不过作为提醒,理论没有新旧之别,只有真伪之辩;只存在发现,不存在创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3 17:44:2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3 18:21:1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3 23:11:41
龙之珠 发表于 2010-3-2 14:54
“在需求增长时,价量不一定齐升;但是价量齐升,必定是以需求增长为前提条件。对于价量齐升(即供给曲线),必定是以需求增长为前提条件,楼主不必费心辩论,只需找一个实例来说明我对“供给曲线”价量齐升的前提判断与事实不符,我就不再坚持己见”。___这是原文。“供给曲线”虽然只有一条,但是方向却有两个。向右上方运动是价量齐升,价量齐升,前提必定是需求增长;向左下方是价量齐跌,价量齐跌,前提必定是需求下降,楼主不要断章取义,顾左右而言他。
        根据你给出的公式,需求=价值(或价格)×商品量,当价量齐升时,你不觉得有两种情况吗:价比量升得多,或量比价升得多。因此,这有两种走势?反之,价量齐跌也类似。

    因为你没有用曲线表示,始终看不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4 08:40:56
“当价量齐升时,你不觉得有两种情况吗:价比量升得多,或量比价升得多。因此,这有两种走势?反之,价量齐跌也类似。”——正常。理论只是指明方向,实践则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价量齐升就形成西经向右上行的供给曲线,在西经供给曲线上的每一点(为了清晰,保持一下间隔)画一条需求曲线,要求是需求曲线与纵轴和横轴相交。这样,西经供给曲线的真面目就暴露出来了——供给曲线上的每一个点,都是不同需求结构和水平状态下的价量成交的平衡点;由于需求曲线不断移动(增长),所以价量的平衡点必然伴随并存在于移动后的新的需求曲线内。如果将价量平衡点的变化进行统计,在视觉上必然得出西经的供给曲线。楼主不必在曲线上过于计较,应当从逻辑中寻找答案。从逻辑来说,1,将需求曲线视为购买力曲线,较为直观,那么供给或销售不可能超越购买力(曲线)而独立存在;2,以价量齐升为例,既然价量齐升,那么购买力(曲线)不变,商品究竟供给或销售给谁了?3,只有成交,才能形成价格,不能成交的价格既无序又无数,如何形成(需求或供给)曲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4 12:11:03
价量齐升到底是供给曲线还是需求曲线,价又是怎么来的?(你在别处认为是同一条曲线,具体的价是怎么来的好像没有分析过。)


     马歇尔的供给与需求曲线是想定量地表示具体的价格是怎么形成的,实际上这并没有做到也做不到。就是定性的描述,分析得也很不全面。

    因此,仅就价格的变动情况,我做了一些分析。讨论到现在,我还没看出我所做的分析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以前讨论时你说过:“价值规律是定性,解决方向性的问题。”(http://www.pinggu.org/bbs/thread-457411-2-1.html)现在涉及到“方向性的问题”了,又推脱到“实践”上了。
    感觉你的分析并不完整,有些问题解释不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4 15:57:57
在31,33,35楼已经表述的很明白了。价格是商家获取最大商品利益的调节手段,价格的波动围绕最大商品利益而进行,销售方是价格的调节者。价格变动机理——http://lzzscsj.blog.163.com/blog ... 0094118922482/edit/
楼主的论据不成立(——需求曲线之外还存在供给曲线),典型的逻辑错误,看一下什么是追涨杀跌或许对楼主有所提醒。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