狭路相逢,有证者胜。在求职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大学生基本上从大一开始就要开始谋划毕业的事情。对于准备至少读到博士的同学,可能路径相对简单一些,刻苦攻读,争取好成绩,同时学好外语,做好出国的准备。如果能在本科阶段就发表几篇文章什么的,那么在考研的时候无疑就会增加很多份量。但对大多数同学来说,还是要面临就业的问题,如果说最终10%的人去读了博士,30%的同学去读了硕士,那么还有60%的同学要面临毕业找工作。当然,这个10,30或60是平均而言,可能对清华北大一些学校来说,一个本科班可能90%去读了硕士,然后又有50%去读了博士,对这些猩猩级别的来说,不在本文的考虑范围之内。
本文重点要说的是对大多数平凡而普通的同学来说,如何在四年的学习过程中,合理的安排时间,除了学校安排的课程,应该考哪些有用的证书。当然,除了证书还有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实习经历,特别是现在社会越来越开放,大部分单位都愿意在暑假招聘一些实习生,甚至前段时间网上还传出了到某些金融机构实习要交百万中介费的事情。在毕业写简历的时候,除了几个过硬的实习经历,再有几张证书,那竞争力就很强了。对于实习的事情,另文讲述,本篇还是要说回到考试。
从金融类的考试来说,或者再宽泛一些,包括财务会计,有证券从业,银行从业,基金从业,CVA,FRM, PRM,CPA,CFA,CIIA,CFP,ACCA,CMA,ACPA等等。在逐一简单介绍之前,必须要说明的是,虽然毕业的时候要看就业机会,但是自己还是目标越明确越好,证书也不是越多越好。考证花的钱还是小事,最关键的是每一张证书都需要时间去准备,时间的机会成本也非常可观。
证券从业,基金从业是考证的起点。对金融行业来说,证券从业和基金从业算是起点了,而且这两个考试都没有什么门槛,随时都可以考。但对大学生来说,还是建议不要太过早就考了,一是大一的课程比较多,刚刚进入大学,正是熟悉同学(男/女)建立良好关系的开始,因此作为过来人,还是希望在大一的时候要尽量多一些活动,考证的话就从大二开始吧。至于立志于去金融投资行业的同学来说,就不用考虑银行从业了。
过了起点,同时大三的时候就开始学习一些专业课了,就有了一定的专业基础。这个时候就可以准备CVA了,真的很抱歉,这里有严重的利益冲突,毕竟微信笔名就是CVA读书,但举贤不避亲。CVA的考试,虽然知名度和认可度还不算高,在猎聘上搜CVA,招聘需求里面目前带有CVA优先的全国还没有超过10家,但是这个考试对于想从事金融投资行业的同学来说,是非常好的一个学习对象,会很系统的学习到投资机构中对估值及建模的实操经验,会非常利于将来的笔试。哪怕不考试,也可以系统的学习一下CVA的这个体系知识,是非常实用系统的,特别是对金融投资的核心估值来说。值得一提的是,CVA考试对在校学生来说是半价,每次考试还都有奖学金的名额可以申请。
到了大四,就可以准备CPA和CFA考试了。CPA毋庸置疑,是那些想去四大或会计师事务所的同学必须要准备的考试,而且物美价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对大多数同学来说,CPA真的就已经足够了,不需要再考ACCA和ACPA了。至于CMA,那是管理会计,如果将来走财务口,比如希望职业发展路径将来从财务人员到财务总监,那么可以把CMA纳入考虑范围。再说一下CFA,这个是美国的考试,目前社会认可度最高,也是非常系统的金融知识体系,这个对在校学生来说是优点,对在职人员来说就是缺点了。毕竟所有人做的工作,可能都是CFA某一个章节中的一节而已,CFA保罗万象,可能走出考场的时候,这一年学的衍生品,投资组合或期货啥的就都忘记了。另外价格不菲,如果从一级考到三级,可能花费要1-2万元人民币。所以,对经济上有困难的同学,可以把CFA放到工作以后,有钱的时候可以再考虑。
还有一些考试没有提及,比如FRM,风险管理考试,如果将来希望做风控的岗位,可以考虑。CFP金融理财师等,这个和银行从业算是一个系列的,作为金融投资行业来说,都可以不用考虑。综上,如果从本科生到研究生毕业,如果具备了证券及基金从业,CVA,CPA,再加CFA,就非常优秀,无可挑剔了。简单粗暴来说,3个字母,后面带A的证书,攒够3A就足够了。
最后,还有哪些考试,各位读者觉得对自己帮助很大呢?欢迎留言,下次补充到文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