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过对中国“两型社会”建设历程和绿色经济发展过程进行简单的回顾,着重阐述了发展绿色经济对推动中国“两型社会”建设的影响。
关键词:绿色经济,两型社会,影响
一、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从1978年到2007年,我国经济发展保持了年均9.8%的快速增长速度;2008年,我国GDP达300670亿元,居世界第四位。但在发展的背后也存在着一系列现实问题。据统计,目前,中国年二氧化碳总排放量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年能源消耗总量仅次于美国,为世界第二大国;全国每年仅有10%的生活污水和70%的工业废水得到处理,城市垃圾和工业固体废弃物累计堆积量超过66亿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问题已成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
为此,早在2005年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就做出了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简称两型社会)的科学决策,吹响了中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号角;2007年,经国家发展改革委报请国务院同意,批准武汉城市圈和长沙、株洲、湘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并赋予两个城市群先行先试的政策创新权,使得“两型社会”建设得到进一步落实;2009年12月,全球气候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与某些发达国家始终对减排问题遮遮掩掩不同,中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这一方面充分体现了中国作为一个高度负责任大国的风范,另外一方面也表明在未来的几年内,绿色经济发展和“两型社会”建设将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重点。
二、绿色经济的内涵界定
“绿色经济”最早出自英国环境经济学家皮尔斯于1989年出版的《绿色经济蓝图》一书。目前,绿色经济的定义与皮尔斯的原始定义相比,无论是内涵上还是外延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人都在使用“绿色经济”这个名词,但每个人对绿色经济的理解是有差异的,也就是说人们虽然都在使用同一个词,内心里却在指向不同的内容,如果这些问题不澄清,就无法把握绿色经济的内涵,也就无法制定针对性的政策。本文使用的绿色经济内涵界定为:绿色经济是指那些同时产生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人类活动(2009,夏光)。在这里,“绿色”是对经济活动的外在限定,要求经济活动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或不付出过大的环境代价;同时,“经济”是对环保活动可持续的内在需求,即所有环境保护活动要通过市场经济来运行,要可以获取经济效益。只有同时满足环保和利益两个要素的经济发展方式才可以称之为“绿色经济”。
三、绿色经济对“两型社会”建设的影响
绿色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方式虽然被众多学者广泛研究,并逐步被社会公众认知和接受,但由于中国经济所处历史阶段等原因,绿色经济发展模式真正在中国得到推广并应用,能够真正推动中国的“两型社会”建设,显然,还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笔者认为,从目前中国的国情结合国际经济发展的态势,中国绿色经济需要从政策、管理、技术和教育等几个层面入手,逐步实现“绿色环保”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局面,从而从根本上推动“两型社会”的建设工作:
1.绿色政策。一个国家的经济政策是国家经济发展方式的风向标,决定了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本走向。近年来,国家环保总局联合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等环境经济政策。目前,国家环保总局还将与更多宏观经济部门联手,就绿色证券、生态补偿等进行政策研究与试验等。与单一行政手段的“外部约束”相比,绿色政策是“内在约束”力量,具有促进环保技术创新、增强市场竞争力、降低环境治理与行政监控成本等优点,是国际社会解决坏境问题最有效、最能形成长效机制的办法。绿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推动国家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工作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将为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两型社会”提供强有力的制度支撑。
2.绿色管理。通过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构建绿色经济与绿色管理的新机制、新体制,逐步建立绿色转型规章制度和绿色考核指标体系,全面实施绿色审批制度,推行绿色办公,实施政府绿色采购。政府作为促进“绿色转型”的推动力量,除了承担主要的监管任务外,也不能忽视自身的管理,应该将节能降耗等指标纳入部门管理人员的考核指标,重视环境和社会政绩。据统计,从2005年起,国家环保总局4次掀起“环评风暴”,刮停了投资上百亿元的项目;2007年,环保部门针对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四大流域部分水污染严重,环境违法问题突出的6市2县5个工业园区实行“流域限批”,对流域内32家重污染企业及6家污水处理厂实行“挂牌督办”。
3.绿色技术。绿色技术创新已成为技术创新领域的研究重点之一,理论界对此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一般说来,绿色经济技术主要是指根据环境价值,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全部潜力的无污染技术,该技术必须考虑减少从生产原料开始到生产全过程的各环节对环境的破坏即必须做出有利于环境保护、有利于生态平衡的选择。根据西方经济学家的观点,经济增长总是先由某个部门进行技术创新开始的,所以由绿色技术创新带来的经济增长必然是绿色增长,必然有利于推动“两型社会”的建设。
4.绿色教育。近年来,中国政府发展绿色教育,提高人口素质,将绿色思想融入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中去,积极增加青少年对绿色经济的认识,扩展青少年对绿色经济知识的认识,让居民从学生时代就树立生态文明意识,支持绿色经济发展。普通市民对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理念不但耳熟能详,而且能够自觉应用到工作和生活中去,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已成为大家的共识,节能减排成为人类保持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关系共同的行动。
总之,在中国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进程中,发展绿色经济和建设“两型社会”是中国人民的共同目标,中国政府和人民必须以发展绿色经济为理念,以减物质化、非物质化为原则,以开展节能减排、推进循环经济,发展静脉产业、建设生态政府等为主要措施,实现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成功转型,有步骤、分阶段地推动中国“两型社会”的建设。
作者:北京工业大学 王锋 辛欣 来源:《商场现代化》2009年第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