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高级会员区 学者专栏
5171 12
2009-03-30

“两型社会”与“弯道超车”

    ――在《首届“两型”社会建设论坛》上的发言整理稿

 

▲湖南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廖进中

 

湖南省提出“弯道超车”的发展思路,有人赞成有人反对。赞许者说:“湖南地处内陆、经济落后,金融危机影响‘慢半步’,若抓住时机‘快半步’做到‘弯道超车’,很好”。反讽者曰:“‘弯道超车’,既违反交通规则,又极易碰车、翻车,太孬”。

平心而论,我倒认为,提出“弯道超车”口号,加速湖南发展,无论如何“心是好的”;而且,近几年,湖南的经济赶超速度也是“有目共睹”。至于是否“违反交通规则”,比喻终归是比喻,“比喻总是蹩脚的”,又何必那么去计较。我的疑问只是:“弯道超车”虽好,但一定要弄清楚什么是“弯道”?我们真正有可能实现“超车”的“弯道”到底在哪里?

人们都知道,道路有“弯道”、“直道”之分,而“直道”又有“平道”、“陡道”之别。“弯道”者,“转弯”之谓也,乃需司机紧握方向盘以“改变行车方向”之道;而“直道”中的“陡道”,不必改变方向,只涉及脚踏油门以变换“行车速度”。遇到金融危机,大家前进的速度放缓了,只是“直道”行驶中遇到了“陡道”,而非“弯道”。如果似是而非地把直道中的“陡道”也称作“弯道”,那就是概念混乱了,张冠李戴了,或者说是另一种“躲猫猫”了。

那真正的“弯道”在哪里?我认为,就是经济发展模式的转换,就是转换原有的经济增长方式。再细化一点,就是在“两型”社会建设理念下的节能减排、循环经济、低炭经济以及它们的产业的发展。“两型”社会,本人的通俗理解,就是“两个转型”——资源使用从粗放转型为节约,环境从污染转型为友好。除此以外的经济思维,包括目前应对金融危机的各种措施,都是“直道”。在“直道”上,你想“超车”,人家就不想?你会踩“油门”,人家就不会?你有“快半步”的办法,人家就没有?你可以因落后而受危机影响“慢半步”来自慰,人家就不可以因先进而有御危机的潜能去自豪?打个比方,北京奥运会男子百米赛,即使博尔特让我两秒钟,我也是绝对跑不过牙买加那小子的;百米跨栏比赛,就算刘翔让我三个栏,结果必然是:落后的仍然是我,领先者必定是刘翔。因此,作为经济发展的落后者、追赶者的湖南,唯有瞄准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增长方式转换的“弯道”,另辟“两型”社会建设的蹊径,出人不意,率先转向,占据新的起跑线,或转急弯,或抄小弯,才有“超车”的现实可能性。也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弯道超车”是湖南经济的唯一正确发展思路。

大家都知道,世界目前需要应对两个最严重的挑战——金融危机和气候危机。金融危机,虽然我们不知道它还会继续多久,但总是会渡过的。然而,由温室效应引起的气候危机影响更深刻、更长远。专家预测,到2020年后,全球平均气温有可能升高1.5至4.5摄氏度,如果我们对气候危机的情景缺乏想象力,不妨设想一下人的体温上升两度,即从37℃上升到39℃会是什么样!所以,相对于金融危机“陡道”,气候危机对世界形成了必须直面的现实“弯道”,在这个“弯道”里,如果我们能未雨绸缪,就有可能实现“超车”,从而会对中国,乃至世界做出重大贡献。

意味深长的是,就在世界各国都在为应对金融危机,防止经济陷入严重衰退而无暇他顾时,身处危机中心的美国却在处理危机的同时,发动着一场以低炭能源为主导的新技术、新产业革命。其特点是从IT革命延伸到能源革命,在IT到能源革命之中,又跨产业嫁接到了汽车、建筑、新材料、通讯业的革命等。对美国而言,金融危机导致的骨牌效应均衡了世界力量的对称,也将推动了欧元、人民币等货币体系的运转作用,美元单极化主导世界的时代不太可能了。倘若美国仍以金融体系为基础构造国际分工,难以保证其获得最高端的优势,而新能源既要依赖技术也要依靠市场,美国有快速占领这个顶端领域的优势。通过这个模式的变换,美国将重建全球分工体系,再造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财富、资本、商品、服务、资源和技术的全球化机制。奥巴马的可能成功,必定是他锁定了美国的绿色革命,而不是什么克服暂时的金融危机。

中国除了全球共有的气候危机外,还面临着比发达国家更为严重的资源、环境困境。中国虽是世界资源总量大国,但却是人均资源的绝对小国;问题的严重性更在于,中国是资源消耗大国,比如,我们每一单位GDP增长背后的能源消耗已经是美国的4倍,德国的8倍,甚至达到日本的11倍。我们的资源再也难以支撑传统工业文明的持续增长,我国的环境更难以支撑当前这种高污染、高消耗、低效益生产方式的持续扩张。可是,我们现在天天还在传统思维下高喊着“扩大消费”,殊不知,此次金融危机正是源于美国的“零储蓄”,正是源于“次贷”,而且,我们没有“扩大消费”的现实基础。早几天,我在湖南师大召开的省“3.15座谈会”上说过,现在的人们为什么不敢消费、对消费没有信心?除了收入水平、收入差距外,最根本的原因还不是因为我们的食品在最源头的农业生产环境就被严重污染了。我们必须发展循环经济以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必须发展清洁生产以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成本,必须发展绿色消费以减少消费过程对生态的破坏,必须发展新能源以实现生产方式的彻底超越和产业升级。国家已经意识到这些问题,并把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两型社会”建设试点放在湖南。但至今,我们的动作还不大,发力还不狠,除湖南大学成立了理论研究的《两型社会研究院》外,“两型”产业还没有进入“一化三基”的“基础产业”中,“两型”产业的定义、内涵和指标还没有明晰,循环经济、低炭经济的发展还没有放在全省经济的关键部位、战略地位上,我们还没有想办法去建立环境风险预警机制,我们还是在用传统的理念搞这“湘军”、那“湘军”的,仅就从此次《论坛》而言,我就只看到来自全国专家们在热心地“自娱自乐”,看不到一位实职省领导和“长株潭”领导的到场指导,看不到到会领导自始至终地参与研讨,据说他们很忙,真不知道领导们“忙”什么去了?

国内外的研究认为,要解决气候、环境危机,需加大三方面的投资:一是能源效率方面的投资,包括循环经济、节能汽车业、建筑业和其它工业等;二是低碳经济及新能源方面的投资,包括风能、水能、太阳能、生物能、核能及农村沼气等方面等;三是在农业和林业方面的投资,包括积极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建设,增强森林、植被的碳汇能力。与此同时,要深化能源资源领域的价格、财税体制改革,促进“环境权交易”,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广泛开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教育等。扪心自问:作为“两型社会”建设实验区的湖南,以上各项举措比全国其它省份到底先行了多少?根据相关资料,2008年,全球太阳能热水器累计保有量1.845万亿平方米,其中,1.328万亿平方米,占全球生产总量的72%来自咱们中国。同年,中国中央太阳能电池产量达到2000兆瓦,同比增长66.7%,行业企业达到73家;全球风力发电的装机总量突破1亿千瓦,中国风电装机累计1324兆瓦,同比增长110.9%,成为全球第四个风电装机容量超过千万千瓦的国家;而我们湖南在其中占了多大比重?我们的增长率又是多少?再比如,截至2009年3月20日,中国利用《京都议定书》下的清洁发展机制,即CDM项目已达1798个,湖南有没有?有几项?我们为何不下大力气去利用将给我们带来巨大的融资和技术发展机会的跨国贸易――投资的CDM机制?

总之,我今天的发言,意在盼望我们“敢为天下先”的湖南人,要看清天下大势,要把握世界和中国经济发展的“弯道”和我们的“弯道超车”机遇所在,别把“陡道”当“弯道”,别把“两型社会”当旗号,要采取更得力的人才、资金、技术和政策方面的措施,大张旗鼓、扎实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化环境“危机”为发展“契机”,把“弯道超车”的宏伟思路化为现实行动。

(2009年3月29日)


卢浩  金币 +1  奖励 2009-3-30 15:26:51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3-30 16:58:00

老师讲的好啊!
但是,弯道超车是“敢为人先”还是违背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呢?也就是有没有可能性。

有没有可能性这个问题可以从如何实现弯道超车这方面来思考。也就是说实现弯道超车的“具体路径”是怎样的呢?how?我觉的怎样做才是问题的关键。

“弯道超车”和“跨越式发展”应同属一个道理。

而跨越式发展首要之义在于发展,关键环节在于跨越,核心要求在于创新。

湖南的弯道超车也是必须要以“经济的快速增长、工业化的加快推进”为基础和重点。

工业化水平的提升,关键是抓两条:一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二是产业结构的升级。这两条,无一不与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密切相关。

而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就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首要推动力。——这也是能否实现弯道超车的“技术保证”

回到湖南的现实情况,就拿湖南和美国来比较一下(尽管有点不妥)。美国能够以低炭能源为主导来一场新经济的弯道加速领先,而湖南无论是在技术和创新能力上都是有所欠缺,还需要切实的做些实质性的改革,为两型社会的建设打好基础。

技术和创新是基础,政府政策是发动机,民间活力是关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31 09:39:00

谢谢!

您的评论很到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4-13 21:27:00

老师的文章发人深省啊!

从您的文章中处处可见你的急切之心。您对当今在环境危机政府的少作为甚至不作为感到忧心。

虽然国家领导人早几年就提出了建设两型社会的口号,但国家的重点还是在于快速发展经济。在目前的状况下,在中国保护好环境与发展好经济还是一对矛盾体

(至少在许多地方领导层的思想观念中是这样)。GDP的计量方式与地方官员的升迁紧密相关,如何体现一个领导的政绩,目前来看最主要的指标还是看他的经

济发展成果,而衡量这一成果的主要指标就是GDP.

环境保护就意味着一部分企业必须减慢发展速度,甚至有些企业要由盈利变为亏损、要破产要关门,进而要导致一部分人失业,如果事业的人越来越多,进而又

会引起社会的不稳定。当然还会引起其他许多问题。在我看来,这也就是地方政府为什么一直以来不愿花大力气去做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情的原因了。

所以,要从根本上改变现状,必须从多个方面着手。最好的当然是发展环保产业,提高和开发新技术来减少或消除环境污染,做到既能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又能

增加当地的GDP.这样政府官员的积极性也会提高。另外还要改变现有的官员考核机制,将环境保护指标纳入进来(有些地方政已经开始这样做了,而且也开始有

了一些成效)。但环境保护不是某一两个人的事情,它需要大家一起来做。河流下游在一个劲的治理污染,而上游污水照排,那么污染是没法根除的。这就有需

要有一个好的协调机制,既要分清各方的责任,又要照顾到各方的利益。

先暂且谈这么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4-27 17:20:00
<p>今天老师刚分配了个任务给我,也是低碳经济方面的,方向主要是关于低碳经济的制度建设。</p><p>本人建了一个低碳经济研讨群(85756907)欢迎进行低碳经济方面研究的同学老师加入</p><p>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a href="http://www.pinggu.org">http://www.pinggu.org</a>) 详细出处参考:<a href="http://www.pinggu.org/bbs/b80i388629p8.html">http://www.pinggu.org/bbs/b80i388629p8.html<;/a></p>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4-28 11:06:00
首先我要说的是!楼主你考虑过产业周期这个事嘛?技术的研发到应有的周期你考虑过嘛?
你说的这些无非都是“空口白话”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