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阅读《斯坦福极简经济学》共1小时,累计22小时。
>> 对非经济学家来说,价格是关于个人价值取向的价值承载(valueladen)。经济学家试图避免这类价值判断,我们称之为“钻石与水的矛盾”(diamond-water paradox)。这个说法出自经济学家始祖亚当·斯密,他在《国富论》里区别了“交换价值”(value in exchange)与“使用价值”(value in use)。钻石有很高的交换价值,如果你有一颗钻石要交易,那么你可以换到很多钱;但钻石没有很高的使用价值,既不能吃,也不能修剪你的篱笆,当作镇纸也很难用,基本上就是无聊的奢侈品。相反,水是生活基本必需品之一,更不用说水的非基本用途,例如蒸汽动力。水有很高的使用价值,但非常便宜。在大部分地方,它免费供应。在正常情况下,它的交换价值相对较低。
>> 交换价值与使用价值不一致。
>> 当经济学家谈到价格时,指的就是交换价值。
>> 一个商品的交换价值与其稀有性有关——商品值多少钱,和多少人想要拥有它有关。
>> 当经济学家谈到商品的需求时,指的是商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通常来说,当商品价格上涨时,需求量便有下滑的倾向。
>> “替代效应”(substitution effect),当商品价格越来越高时,人们可能会拿其他商品取而代之。
>> “收入效应”(income effect)。当商品价格上涨时,你的收入的购买力降低,因此你不能像过去一样每样东西都买,你会买较少的东西或是同样的东西少买一点。
>> “需求量”是指在某一特定价格下,人们想得到该商品的特定数量。
>> “需求”则是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指的是在任何可能的价格或每种价格下,人们想要该商品的数量是多少。
>> 价格会影响的是需求量,但不会使需求关系本身发生变动。
>> 当经济学家谈到“需求”变动时,并不是在说一个点向上或向下移动,而是指在同样的总量下,整条需求曲线向上或向下移动。
>> 供给是指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当商品价格上涨时,供给量也容易上升,这是因为当价格上涨时,厂商会变得更愿意供给商品。因此,需求曲线向下倾斜,而供给曲线向上倾斜。
>> 供给量是指在某个特定价格下所生产的特定数量,供给是指在每种价格下生产多少数量。供给量是一个点,而供给是一条曲线。
>> 价格会使供给量改变,但它不会使整条供给曲线发生移动。供给增加时,整个供给关系必须移动,以便在每种特定价格下,供应更多的数量。
>> 均衡点这个位置有其特定的经济意义:价格与数量是有效率的,没有造成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