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铁人精神为代表的石油企业文化是我国产业工人阶级长期以来引以为豪的一面旗帜。新时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独具特色的石油企业文化创新,能够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综合素质,增强向心力和凝聚力,为石油企业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本文从回顾石油企业文化发展历史、诠释石油企业文化的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对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石油企业文化创新途径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石油企业文化,创新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引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指导思想,更是引领文化建设尤其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石油工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命脉,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新经济时代的来临,国际石油市场波诡云谲,我国石油企业面临的挑战也与日俱增,对石油企业文化建设和创新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石油企业文化创新,凝炼文化精髓,打造文化品牌,是石油企业练内功、强体魄、提升软实力的基础保障和重要支撑。
一、石油企业文化建设的历史与现状
石油工业是我国工业化历程中的光辉旗帜。作为共和国工业的长子,石油工业在采掘和再创造着石油这种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在创造着以文化为载体的精神财富。石油企业文化的精神属性同石油的物质属性一样,经过百万翻天覆地石油人酣畅淋漓地演绎,已经深深积淀在全民族的记忆深处,成为民族文化的绚丽瑰宝。石油企业文化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初级阶段蓬勃向上的时代风貌,是民族精神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提炼和升华,对整个国家的工业化进程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1、石油企业文化的历史回顾与主要特征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的源动力,是以甩掉“贫油国”的帽子、为祖国争气、为民族争光为先导的。发生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克拉玛依、大庆、胜利等油田史诗般的大会战已经成为历史,但其传承下来的“铁人精神”、“胜利精神”、“玉门精神”、“柴达木精神”、“三老四严”等,依旧是我国工业文化花园中最绚丽的花朵之一,激励了几代中国工人努力工作、无私奉献,有力地促进了中国工业的发展,并在社会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一时期石油企业文化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浓郁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英雄主义。石油工人井喷一样的豪情壮志与高尚的精神状态在这一时期表现得酣畅淋漓,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石油工人投身伟大祖国建设过程中形成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成为整个工人阶级引以为豪的思想行为坐标。“我为祖国献石油”、“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言壮语为整个石油企业文化披上了浓重的英雄主义色彩。由此衍生的“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企业精神,“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的工作作风成为了这个时代的主旋律。
2、石油企业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石油工业从陆地走向海洋、从东部走向西部,原油年产量达到1.6亿吨,一举跻身世界十大产油国行列,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双双跨入世界工业500强。与此同时,石油企业文化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和容纳新的内容。从大庆油田、胜利油田为代表的石油企业文化演变来看,各石油企业在吸取丰厚历史积淀形成的文化成果的同时,都在随着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节奏,随着当今石油行业所面临的环境改变,建立一种切合世界经济发展脉搏的新型企业文化。大庆油田对在新时期发扬“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有了更深入的阐述:发扬爱国精神,进一步维护国家石油战略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发扬创业精神,积极拓展生存空间,谋求企业百年成长;发扬求实精神,坚持求真务实,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能力;发扬奉献精神,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多产油气,多创利润,多缴税费。基于这一核心文化理念,大庆油田确立了“高水平、高效益,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理念、“把无限的科技投入到有限的资源中”的科技理念、“发展的企业为人才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平台,发展的人才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无限空间”的人才理念和“以石油的单元色创造七彩的生活”的健康安全环境理念。胜利油田在4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不仅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凝炼形成了富有活力、催人奋进的“胜利文化”。近年来,胜利油田大力弘扬“从创业走向创新,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新时期胜利精神,宣传贯彻“百年创新,百年胜利”的共同愿景和“共创百年胜利,共建和谐油田,共享美好生活”的共建共享理念,以执行文化、精细文化、创新文化、和谐文化建设为重点,深化廉洁文化、安全文化、社区文化等子系统文化和基层家文化建设,创造胜利文化建设新成果,发挥胜利油田“全国企业文化示范基地”作用,不断丰富胜利文化内涵,持续打造胜利品牌,为促进油田改革发展稳定创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源泉。
这一时期,石油企业文化理念中的核心概念分别继承了传统石油企业文化中的精髓,也汲取和吸收了时代精神。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特征:(1)更多地融入了开放、创新、尊重人才等现代意识。与市场经济竞争机制相适应的个人主体意识、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被重新审视和定位,员工的个体价值这一在传统石油企业文化中相对淡薄的元素开始日渐浓烈,成为石油企业文化色系里的一抹亮色;(2)政治色彩趋于淡化。由“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历史使命转向“我为祖国卖石油”的现实定位,企业的经济价值追求和社会价值追求开始等量齐观;(3)更加尊重客观规律。改变了过去“产量能上不能下”的意识,尊重市场、效益发展,“会战”文化开始退出历史舞台。
二、以科学发展观推动石油企业文化创新
作为全国第一大和第二大油田的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在企业文化创新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不凡的成绩。但毋庸讳言,石油企业文化在摆脱历史羁绊的同时,与其他主流企业文化一样,存在个性发展与大一统观念、民主意识与家长意识、冒险精神与中庸之道并存的矛盾,存在改革开放意识与封闭保守意识、法制观念与人治传统并存的矛盾,存在群体利益与个性张扬、发展速度与经济效益、原油商品量与经济运行质量的矛盾。随着科学发展观成为整个国家政治生态的主流意识,石油企业文化在滚滚历史洪流中进行自我超越成为必然。中国石油企业要跻身于世界一流企业的行列,需要一种先进精神的推动,需要更为强劲的生命力去迎接世界范围错综复杂的挑战。而科学发展观正是推动石油企业文化实现新的历史跨越的理论源泉和实践发动机。
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作为我国经济支柱产业的石油企业,发展是永恒的主题,因此,科学发展观为石油企业文化创新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企业是人的集合体,特别是国有属性的石油企业,不仅要谋求利润的创造,更要谋求人的全面发展。建立起一种新型的以人为本的管理结构和激励模式,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员工的自我发展完善相统一,是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石油企业文化创新的首要目的。
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企业文化的基本功能是为企业塑造基本发展模式。全面、协调、可持续是新时期、新形势下石油企业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企业文化必须支持企业发展,企业发展则反过来改造企业文化。
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一根本方法为石油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三、石油企业文化创新的特征
以科学发展观引导石油企业文化的转型与创新,是对石油企业发展中文化障碍的克服,是对传统石油企业文化的扬弃。这种新型企业文化就是在科学发展观语境下,确立传统、特色和时代精神相融合的、建立在现代企业制度基础上符合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具有鲜明石油特色的企业文化。由于石油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兼容传统与现代、理想与现实的石油企业文化在创新过程中有着与其他行业企业文化不同的特征:
1、对优秀传统的继承性
传统的石油企业文化担负了包括经济利益在内的“精神关怀”和“价值导向”的三重使命。铁人精神以及“三老四严、四个一样”、“岗位责任制”等在石油企业文化中将盛开不灭。
2、高度的战略性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之魂,具有导向、激励和凝聚作用。石油企业文化建设要使员工由一个个“小齿轮”变成一个个“小发动机”,共同推动企业的持久发展。同时,使企业自如地在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之间进行转换,促进企业技术、品牌、市场等整体资产的增值。
3、鲜明的时代性
新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思想创新、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层出不穷,以知识、技术为特征的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因此,石油企业文化建设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创造出崇尚知识、尊重人才、推崇文明的价值观体系和企业文化体系。
4、明确的目的性
石油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在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因此,石油企业文化建设应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要求,找准文化与企业发展的结合点,以文化促进企业管理,以文化管理带动企业文化,使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协调发展,全面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5、价值的统一性
石油企业文化建设是在企业家和广大员工积极参与下形成的,应体现企业价值取向与个人价值取向相一致。任何企业是由生态链的相互依存关系构成的,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日趋明显,石油企业主动承担起经济、法律、公益等社会责任,从而将社会责任置于企业责任的总体框架之下。而员工个体价值应当而且必须体现企业所创造的经济、社会价值。
四、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石油企业文化创新途径
建设和谐、创新、发展的石油企业文化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与内在要求。石油企业文化的内涵、功能与理念等要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才具有科学性、现实性和时代性。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石油企业文化创新的基本路径是:
1、培育和谐理念
企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石油企业文化建设和创新的首要目的是促进企业内部的和谐,维护员工权益,尊重员工价值创造,推进HSE理念,做好安全生产和劳动保障工作,为员工智慧与个性的充分发挥提供平台,实现员工个人价值与企业的和谐发展;在全体员工中牢固树立“以民为先,以人为本,以和为贵”的群众思想与和谐理念,激发员工“共创共建共享”的热情和积极性,努力寻求各方利益的交汇点、感情的融合点和认知的共同点;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回报社会型企业,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2、构建创新文化
创新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把一种从来没有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对于石油企业而言,创新文化是整个行业再创造能力提升的关键,贯穿于石油企业创新活动的始终,是企业创新的根基。石油企业作为一种资源型企业,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新跨越,必须构建以“鼓励创新、宽容失败、脚踏实地、追求卓越”为主要特征的创新文化,营造出一个充满创新活力的人文环境,使创新文化“软资源”不断催生出“硬实力”和“硬效益”。在实践中,要以价值创新为核心,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技术创新为支撑、以管理创新为保证,转变管理思想,创新管理方式,规范管理行为;赋予管理工作新内涵,创建管理新模式;大力提倡敢为人先的精神,努力营造鼓励创新、勇于创新的有利条件和创新无处不在、创新人人可为的文化氛围,形成“时时注重创新”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环境。让创新根植于石油企业文化的价值观,融入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和方方面面,成为企业健康成长和发展壮大的不竭动力。
3、完善价值体系
强化“大企业要有大作为,大企业要有大贡献”的使命感和自觉性,把发展企业、奉献社会、造福职工统一起来,进一步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扶残助残、救助灾区等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弘扬扶危济困、助人为乐的社会新风。全面加强油地共建,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共同发展。把责任意识和理念纳入石油企业文化的价值体系,培育责任文化,使企业根据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把自己视为社会的“企业公民”,在重视社会责任基础上生发出新的发展觉悟和文化自觉,从而把履行社会责任作为企业的重要任务,使履行社会责任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尤其是文化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并把自身经营管理实践与企业文化价值观建设有机统一起来,自觉、主动地履行社会责任,真正形成长久不衰的文化竞争力和市场竞争力。
4、倡导“企业家”精神
市场经济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企业家经济”,世界500强的成功昭示了一个真理:成功的企业取决于杰出的企业家。企业家精神就是企业家这一特殊社会阶层所具有的精神气质和人格特征,是他们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长久以来,由于制度约束,石油行业为我国的工业化提供了无尽的血液,但随着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石油企业却无法为市场输送个性化的优秀企业家。只有石油企业领导者和管理者真正具备创新、开拓、追求卓越经营业绩的企业家精神,才能自觉地推动石油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的创新,重塑石油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优秀的石油企业家应具备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企业家精神,应能以敏锐的市场意识带领企业根据市场需求,采用先进的管理模式,不断开拓新市场,提高经营能力,自觉地推动石油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的创新。
参考文献:
[1]曹世潮.文化战略[M].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
[2]聂勇.石油企业文化建设[J].长春:企业研究,2007,(9).
[3]韩永奇.浅析我国石油与化工企业品牌文化建设的几个误区[J].北京: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07,(1).
[4]范喜贵.无形∞有形[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5]李锦望,陈步峰.用文化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J].哈尔滨:企业文化,2003,(2).
[6]徐卫喜.建设有石油特色的企业文化[J].北京:中国石油石化,2003,(8).
作者:中石化胜利油田东胜精攻石油开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臧卫宁 来源:《经济管理》2009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