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模型内的部分达标概率处理
于德浩
2019.4.22
先说一个简单的掷硬币概率问题。假设你的全部资产100万元,有人跟你对赌。如果,你掷硬币3次,只要出现一次正面,你就可以再赢得100万;反之,你就输光现有的全部身家100万。
正常人,即使不懂得数学概率计算,他也不会参与这个赌局。这是常识嘛,我现有100万挺好的,何必去冒险输光全部身家呢?再者,就算我赢了,多个100万,也没啥用啊!
赌徒的想法则恰好相反。“哎呀,扔个硬币就有机会赚100万,千载难逢啊!别说三次中一次,就是两次中一次或者三次中两次,我都干!要的就是刺激!”
企业家是理性冒险家,他得好好考量一下。掷硬币出现正面的概率是50%,3次中出现一次正面,这个赢面当然更大,1-0.5^3=87.5%。不过,这也意味着,我有12.5%的概率会倾家荡产,这个不妥。一般的小概率事件设定为5%,现实中几乎不发生。所以,如果是5次中出现一次正面,失手概率是3%,这才可以。
当然,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更保险起见,我可以要求10次或15次,那就是0.1%或0.003%的失败率。也不能过于谨慎胆小,若纠结万无一失,那就错失机会,什么事都做不了。现实中,我们可以要求失败的概率更大些,但投入资本减半或更低即可。
在具体的投资中,为了获得更大收益,我们有两种方法,一是增加事例数,二是提高成功概率。大商无算的精髓就是薄利多销,我不追求一笔交易的利润有多高,我要追求更多的合作者,更多的交易笔数。
股票投资中,如果把每一天的交易价格看成是一个事例,那么增加事例数就是拉长投资期限。比方说,我预测股价明天会涨+2%,这基本就是瞎猜;而我预测,股价十年内会出现过+200%的涨幅,这个几乎就是必然的。换句话说,“这个傻子都知道,还用你预测?!”
股神巴菲特就是大智若愚的坚持这个简单的投资原则。经过充分的调研和证券分析,这支股票有价格翻6倍的潜力,于是就买入,持股待涨。如果三年后,股价达到翻6倍标准,那就三年后卖出了结;如果五年达标,那就五年后卖出;如果十年才达标,那就坚定持股十年。
普通人在具体执行这个投资计划时,往往会受到一些干扰。比方说,股价三年没涨,他就怀疑自己是不是当初看错了;而如果股价两年涨3倍,他就纠结,要不要“逢高卖出,再逢低买回”。往往是,这期间心神不宁,买来卖去瞎操作,最后还不如简单的“起点买入,终点卖出。”
在上涨行情中,做波段是很难战胜市场的。首先,你有50%的概率卖出在局部高点,短时间内股价可以回调至这个价格以下;当你买回时,你也只有50%的概率在原卖出价的下方重新切入。就算每次你有70%的概率获胜,两次也不过是49%的概率,还不如持股不动。 除非你这两次操作都各有90%的把握,才能有81%的胜算。
与股价走势的可能路径相比,模型的约束条件还是很宽泛的。比方说,模型限定50ETF股价在3.0-3.2区间持续约20个交易日。这里就有很多可能,比方说,股价仅3天就从3.0上涨到3.1,这里的感觉就是“股价上涨过快,要回调了”。可是,可能股价是上窜到3.2才开始回调,而且回调到3.1也没有继续向下。还有,如果股价在10天触顶3.2元,我们可能会逢高卖出,因为比理论预估少了一半。可实际上,也许就是只有10天,可能3.2-3.4是更多的30天,去矫枉过正。
显然,如果波段越小,我们成功的概率越小。比如,从3.0到3.1,我们认为是局部高点,应该逢高卖出;实际股价可能直到上涨至3.2元才开始回调。
而如果波段太大,那么机会就大幅减少。比如,股价从3.0上涨到3.1再回调至3.025,这个小波段,就不得不忽略了。而且,即使我们等到3.2局部高点出现,我们的预期回调低点是3.1而不是更低的3.0元。
所以,一般的处理方法就是,当股价从3.0上涨至3.1元,减仓一部分;如果继续冲高至3.2,那就再减仓一部分,并买入少量短期认沽期权对冲。当股价预期回调至3.1元时,平仓认沽期权,并补仓部分认购期权做多;如果再继续下跌至3.0附近,那就勇敢的进行二次补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