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sl0815 发表于 2019-5-2 18:08 
我给你个高鸿业的均衡的定义,下次不要再去百度了。笑死人了。
二、均衡价格的决定
在西方经济学中,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
相等时的价格。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从几何意义上说,一
种商品市场的均衡出现在该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给曲线相交的交点上,该交点被称
为均衡点。均衡点上的价格和相等的供求量分别被称为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市场上需求量
和供给量相等的状态,也被称为市场出清的状态。
现在把前面图 2—2 中的需求曲线和图 2—3 中的供给曲线结合在一起,用图 2--4
说明一种商品的市场均衡价格的决定。
在图 2—4 中,假定 D 曲线为市场的需求曲线,S 曲线为市场的供给曲线。需求曲
线 D 和供给曲线 S 相交于正点,正点为均衡点。在均衡点正,均衡价格 P =4 元,均衡数量
Q =400。显然,在均衡价格 4 元的水平,消费者的购买量和生产者的销售量是相等的,都
为 400 单位。也可以反过来说,在均衡数量 400 的水平,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和生产
者愿意接受的最低价格是相等的,都为 4 元。因此,这样一种状态便是一种使买卖双方都感
到满意并愿意持续下去的均衡状态。
均衡价格的决定也可以用与图 2—4 相对应的表 2—3 来说明。由表 2—3 清楚可见,
商品的均衡价格为 4 元,商品的均衡数量为 400 单位。
商品的均衡价格是如何形成的呢?
商品的均衡价格表现为商品市场上需求和供给这两种相反的力量共同作用的结
果,它是在市场的供求力量的自发调节下形成的。当市场价格偏离均衡价格时,市场上会出
现需求量和供给量不相等的非均衡的状态。一般说来,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这种供求不相
等的非均衡状态会逐步消失,实际的市场价格会自动地回复到均衡价格水平。
表 2—3 某商品均衡价格的决定
价格(元) 6 5 4 3 2
需求量(单位数) 200 300 400 500 600
供给量(单位数) 800 600 400 200 0
仍用图 2—4 或相应的表 2—3 来说明均衡价格的形成。当市场的实际价格高于均
衡价格为 6 元时,商品的需求量为 200 单位,供给量为 800 单位。这种供给量大于需求量的
商品过剩或超额供给的市场状况,一方面会使需求者压低价格来购买商品,另一方面,又会
使供给者减少商品的供给量。这样,该商品的价格必然下降,一直下降到均衡价格 4 元的水
平。与此同时,随着价格由 6 元下降为 4 元,商品的需求量逐步地由 200 单位增加为 400
单位,商品的供给量逐步地由 800 单位减少为 400 单位,从而实现供求量相等的均衡数量
400 单位。相反地,当市场的实际价格低于均衡价格为 3 元时,商品的需求量为 500 单位,
供给量为 200 单位。面对这种需求量大于供给量的商品短缺或超额需求的市场状况,一方面,
迫使需求者提高价格来得到他所要购买的商品量,另一方面,又使供给者增加商品的供给量。
这样,该商品的价格必然上升,一直上升到均衡价格 4 元的水平。在价格由 3 元上升为 4
元的过程中,商品的需求量逐步地由 500 单位减少为 400 单位,商品的供给量逐步地由 200
单位增加为 400 单位,最后达到供求量相等的均衡数量 400 单位。由此可见,当市场上的实
际价格偏离均衡价格时,市场上总存在着变化的力量,最终达到市场的均衡或市场出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