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688 7
2010-02-04
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特别解读
黄焕金
近日,最高领导人发表特别讲话,强调“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性与迫切性。我们都知道,改变经济增长与发展方式已经是一个老问题了,至少10多年来,这个问题一直被最高层与权威学者不断加以强调,因此它所受到的重视程度是非常高的。甚至,“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无非就是要改变中国经济的增长发展模式,它可以说是为此而提出来的。
10多年过去了,中国的经济实力此间也得到了巨大发展,但是这个改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老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甚至问题还变得更加严重。比如,在今次经济危机的救市措施下,产能过剩问题反而变得更加严重,对外贸易的依存度反而更大了,贫富分化反而更加恶化了,等等。这些根本违背改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问题,在最高层提出“改变经济发展方式”战略的10多年间,反而变得更加严重。可见,我们非常缺乏对“改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本质及及具体实施方式的深入研究,当然,盘据在政府部门与国有经济领域中的既得利益阶级,已经越来越壮大,已经越来越起到阻碍中国扭转经济发展方式的作用。这又给中国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带来更大的困难。比如,更优的经济发展模式必须是一种以最小投入获得最大产出的经济运行模式,但对于国有企业来说,要它做到这一点那是远远比不上私有企业的,由于国有企业从根本上说是国家的,因此国家不得不花费更多的成本去维护它的生存,因此这就谈不上最小投入获得最大产出了。
讲了10多年的“改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什么今天会被提得那么迫切?那么强调“加快”,原因是什么?最大的原因在于:依靠大规模的政府牵引的投资增长模式,尽管可以解决经济危机所导致的增长下滑的暂时问题,但并不是一个长久的办法,并且,更令人感到紧迫的是:政府使尽力气所进行的投资拉动,还没有出现可靠的“接盘手”,承重者力气越来越衰弱,但仍未找到接手者,可见政府在此是多么吃力;此时,政府既难以放罢手(退出救市的刺激政策),又不能长时间去充当托市者的角色。比如,一个现实问题是:因救市所需要的宽松货币政策所导致的通货膨胀迹象越来越明显了,但宽松货币政策还是不敢退出,怕退出后经济会下滑而前功尽弃。为什么出现这种令政府感到非常头痛的左右为难局面呢?现在已经看得更清楚了,就是因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仍然是粗放的,这种粗放性要求较大的投入,要求大手大脚的投资,要求大上投资项目,而不计较“最小投入获得最大产出”这个经济学的根本原理。这样,在这种粗放性经济运行模式下,经济很容易出现时高时低的波动,比如今次危机所出现的经济景气度及物价水平从高到低再到高的时间段非常短,07-08年非常高,09年非常低,10年因大规模刺激政策又变得越来越高了。这种非常短促的经济周期显示了明显的人为干预特征。因此,如果再不改变这种粗放的经济增长模式,那么就无法摆脱这种短促的周期性。如果经济发展模式得到了改变,则不再需要依靠大规模投资去拉动经济,不再需要用这种投资手法来托市好让各个微观经济体能够在托市所托出的更好市场环境(表现为更大的市场需求程度)下生存。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包含着让各个企业能够有更强的自我生存能力,能在不需要政府托市的情况下也可以生存发展。这是“改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微观意义所在。
许多人大概都不太明白它的这个“微观意义”,他们只是对“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一些笼统的感觉与概念,并未能洞察到它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科学意义。比如,我们在此明白了:如果各个微观经济体拥有较强的自生能力,则就不需要政府采取各种托市与救市政策,就不需要太过宽松的货币政策,于是就不会出现什么让政府左右为难的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难题,出现“政府托市经济就增长,政府不托市经济就下滑”的尴尬局面了。又如,美国人一直指责人民币与美元挂钩,要求人民币升值好让美国货变得相对廉价而能够卖得出去。但其实这就是美国政府在为美国各个企业进行的托市行为,通过政府施压让人民币升值,好让成本价格较高的美国货能够卖得出去。但是,美国货为什么成本那么高呢?那是因为美国经济存在着一个矛盾:更高的人力成本与没有更高的生产率去化解这个成本的矛盾。这个矛盾决定了美国货在市场上的定价会比较高,而在全球化的今天,你的高定价当然会面临劳动力及其它资源要素比较便宜的国家与地区产品的竞争。所以,这才是美国货与美国经济的内在问题,而美国政府想通过向其它国家的汇率施加压力来解决它自身的这种问题,这当然是错误的。美国应当做的,就是增强它的企业的自生能力,而不要让这些企业幻想通过它们的政府向世界各国施压去托出一个让美国企业活下去的市场。
中国人看着对面的美国,似乎比美国人自己更能发现它们自己的这种问题,而中国自身的问题的呢?也不过大同小异而已,即中国的各个微观经济体(各个企业)由于自生能力不足而导致宏观经济的不景气,迫使政府采取托市措施,而这种托市又不可避免地造成通货膨胀与资产价格泡沫等严重副作用。政府今天已经越来越充分的认识到这一点,即不能为落后企业与落后生产力的生存托市了,要改变经济增长模式,要迫使各个企业做到更有效率地运行,能够在比较低落的市场景气下生存与发展。金融与经济危机无非是从宽松的货币政策中产生的,因为它导致泡沫经济,而危机不过就是泡沫破灭所呈现出来的一系列后果而已。比如今次源于美国的经济危机,不过是先前美国长期执行低利率政策的结果,这种低利率政策直接导致了资产泡沫的产生与胀大,破灭后就形成了金融与经济危机。所以,摆脱这种兴衰循环的根本办法,就是避免采取此类凯因斯主义政策,而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则是一个根本出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2-4 22:48:49
要不是不了解社会
  要不就是太了解政府,很懂政府的心思~
  政府借企业之名而托市
  有什么样的政府 才有什么样的企业
  傻瓜都知道的道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4 22:48:52
比如今次源于美国的经济危机,不过是先前美国长期执行低利率政策的结果,这种低利率政策直接导致了资产泡沫的产生与胀大
---------------------------------------
请教一下,这是为什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5 19:47:20
lzy225 发表于 2010-2-4 22:48
比如今次源于美国的经济危机,不过是先前美国长期执行低利率政策的结果,这种低利率政策直接导致了资产泡沫的产生与胀大
---------------------------------------
请教一下,这是为什么
因为企业的自生能力不强,所以需要政府托市来营造一个使企业能够生存下去的市场条件。而低利率则是这种托市的一种通常方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27 15:06:33
牛B啊,我觉得很有道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27 15:26:30
其实无需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到人口红利消失的时候,自然会出现方式的转变,现在说也无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