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教授的“三板斧”
——也以剖析一篇雄文为例
知乎上围绕青年长江学者邓大才的讨论已经成为公共议题,有几位知友开始引入对其学术能力的讨论,比如昨天开始,就有两位知友批评邓教授发在《中国社会科学》上的文章。围绕邓教授的“学术打假”,还顺带着还促使我们思考,作为学界公器的《中国社会科学》能够发表这样的文章,究竟“是《中国社会科学》的问题还是邓大才教授本人的问题?”
受这几位知友启发,我也找来邓教授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上的文章认真学习了一下,确如那位知友所说“连基本博士论文要求都达不到”。那么,邓教授究竟有何等神通,使他能够在《中国社会科学》上连续发文呢?
那几位知友的观点我都同意,我想补充点别的。琢磨半天,我发现邓教授确有几板斧子,让他的文章能够唬住人。我把邓教授的写作“神器”归结为三个方面,不一定全面,还可以继续补充。这三板斧子可归纳为“中西比较充大气”“材料点缀显底气”“自设问题装神气”。这种归纳方式也是学的邓教授的写作风格,颇具对称的美感,我是班门弄斧,现学现卖。有兴趣的知友,可以直接找原文来“品读”。
下面我用邓教授发在《中国社会科学》2017年第1期的一篇文章(《中国农村产权变迁与经验——来自国家治理视角下的启示》)为例,带大家来见识见识这三板斧。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争论,这里不讨论其具体观点——何况也不值得讨论。
第一板斧,中西比较充大气。“充大气”是目的,意思是显示文章立意高远、格局宏阔。“中西比较”是工具,中国有而西方没有,把中国优越于西方之处“揭示”出来,不就显得很有创新很有意义么?中西比较不存在问题,但存在有问题的中西比较。邓教授就属于后者。第一,犯了“大而无当”的学术大忌。他说传统中国“领先”传统欧洲的“产权密码”是设置了公有产权并赋予其社会功能,而欧洲“没有”。邓教授的“领先”不知从何说起,哪方面“领先”?“领先”的那方面同“产权”之间到底什么关系?邓教授不做说明,直接砸给我们一个“又大又空”的“结论”。第二,糊弄人。邓教授说“从欧洲经验来看”,产权“只有”经济和政治属性,“没有”社会属性。作为论证“只有。。没有”观点的“欧洲经验”大概三四百字:一是“欧洲的国家经验,特别是城市维度”,一句话,几十个字。邓教授不是要比较农业社会吗?这乱入的“城市维度”是什么鬼?二是“现代维度”,邓教授引用了三位经济学家和一位政治学家的观点说欧洲产权只有“经济属性”和“政治属性”,用学科理论直接取代了“欧洲经验”,不带这么糊弄人的好吗。。。如此不严肃不严谨的比较,如何说服人?中西比较,不能戴上“中国领先”“中国伟大”的帽子就自带光环,就省了论证的功夫,这充其量叫做“低级红”。
第二板斧,材料点缀显底气。“材料点缀”是手段,“显底气”是目的,意思是显示其文章有实地调查得来的材料做论据,文章就显得接地气,论证就有了底气。邓教授在文章开头旗帜鲜明地说,“以笔者所在的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近年来进行农村调查采集的中国事实和案例为主要依据”,表明他显然对中农院的调查很有信心。且不说很多了解内情的知友已经现身说法告诉我们他所谓“调查采集”的“中国事实”多不靠谱,也不说他弄几个微观的典型案例来证明“三权分置”有效性这个宏观判断的做法存在明显“选择性论证”问题——同样可举出反例证明“三权分置”无效,单指出如下一点就足以泄掉邓教授用“农村调查”给自己打的气:文章第二部分,“从井田制瓦解”开始论述的“传统中国”的“产权安排”,是如何从“近年来进行农村调查”找到 “事实和案例”的呢?真心希望历史学家都去学习一下如此神奇的调查方法,短短“近几年”时间,就能获得他们皓首穷经都难以全面占有的“从井田制瓦解”开始的“传统中国”的“中国事实和典型案例”。
第三板斧,自设问题装神气。“装神气”就是把自己的问题和观点包装得神气扬扬、堪为天下先。“自设问题”是手段,就是自己设置对手的“问题”和“观点”,与之“对话”,以达到自己的观点“填补空白”“发前人之所未发”的目的。邓教授绝对是高手,自设对手,自设观点,然后再开足火力——其实并不是那么“足”——向这个“假想敌”开炮。邓教授在文章第一部分抛出了“两大问题”,一是“治理之谜”(详见全文),他说这“就是传统中国不同于欧洲国家,甚至领先欧洲国家的关键所在”,哪方面“领先”?何以“关键”?邓教授用一个“其实”就在把这个论断坐实的基础上显示了他的文章将是多么重要。抛出一个自己设计的伪装成事实判断——就是不解释——的问题,“证明”自己很重要,你说厉害不厉害。还没完,他还会自设对手。邓教授告诉我们,如此重要的问题,“马克思没有回答,韦伯和魏特夫也只是一笔带过”,厉害不?但愿老几位的棺材板还压的住。这里面有几重“陷阱”,我只说一点,邓教授也不管其他人有没有研究这个问题,其他人都不重要,他也懒得耐心去找,直接拉几个牛人当对手,这显得学术对话多有分量!这还不算完,他在提出第二个“大问题”“产权密码”后,又说“学术界有义务回到中国产权制度的历史事实,揭示被国内外学者所忽略、当今产权理论所遮蔽的丰富的、灵活的产权制度”。看到这句话,我是打心底里佩服邓教授,明明没见他前面梳理多少“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就一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神气,让“学术界”履行“义务”,真是勇气可嘉。这确实更显得他的文章所具有的“开天辟地”的原创性价值了。可说实话,我读下来却发现内容实在远远配不上这份气魄,满脑子黑人问号“你就给我看这个”???
这三板斧子看似高大上,实则都是不堪一击的纸老虎,邓教授居然用这几招唬住了一些人,真真是让人细思极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