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科目
科目 | 名称 | 代码 |
政治 | 政治理论 | 600 |
外语 | 英语 | - |
业务课一 | 西方经济学 | 214 |
业务课二 | 世界经济与国际贸易 | 313 |
业务课三 | 国际经济学 | 411 |
业务课四 | 发展经济学 | 511 |
已获得硕士学位跨一级学科报考的考生和同等学力考生须加试两门业务课
(上表中的业务课三和业务课四),同等学力考生还须加试政治理论。
世界经济专业
西方经济学 高鸿业主编 人民大学出版社
国际贸易教程 高成兴 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版
世界经济学 杜厚文 人民大学出版社
国际经济学指导 黄卫平 高等教育出版社
国际经济学 克鲁格曼 人民大学出版社
国际经济学 萨尔瓦多 人民大学出版社
发展经济学 陶文达、黄卫平、彭刚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3年
考试科目:西方经济学
1 以萨伊为代表的古典学派、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以及以卢卡斯为代表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都得出了“货币中性论”。他们得出该结论的理论基础虽有相似之处,但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请谈谈其差异表现在什么地方。
下表是中国的货币供应量、货币流通速度和利率水平,请说明货币中性论在中国是否成立,为什么?(40分)
2 一个卖方垄断者将建立唯一一个工厂,为两个空间上分离的市场服务。在这两个市场上,他可以采取两种价格,不必担心市场之间的竞争和返销。两个市场相距40公里,中间有条公路相连。卖方垄断者可把工厂设在任意一个市场或沿公路的某一点。设Z和(40-Z)分别为工厂到市场1和市场2的距离。卖方垄断者的需求和生产函数不受其厂址选择的影响:p1=100 - 2q1, p2 = 120 – 3q2, C = 80(q1 + q2) – (q1 + q2)2. 如果卖方垄断者的运输成本为 T = 0.4Zq1 + 0.5(40-Z)q2. 求q1, q2, p1, p2, Z的最优值。(30分)
3 试述新经济增长理论的特点,并比较其与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区别。(30分)
考试科目:世界经济与国际贸易
报考美国经济方向,做1、2、5题
报考西欧经济方向,做3、4、5题
1 试述西方学者关于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理论和内部化理论。(35分)
2 试述货币调换和利率调换。(35分)
3 以世界经济近年来发展的现实为例,论述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35分)
4 试述WTO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的内容和前景。(35分)
5 试述世界经济一体化理论的发展。(30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2-25 18:55:05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