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轨道交通接驳公交线网的计量模型设计及实证
石小伟1,2,3,邹逸江1,2,马仁锋1,2,7,8,白 玉1,2,乔观民1,2,3,郑海松4,葛浩然5,王 伟6
( 1. 宁波大学地理与空间信息技术系,浙江宁波 315211;2. 宁波大学中欧旅游与文化学院,浙江宁波
315211;3. 宁波大学城市交通规划研究所,浙江宁波 315211;4. 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
210095;5. 宁波大学商学院,浙江宁波 315211;6. 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河南开封 475004;7. 中国
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8. 浙江省海洋文化与经济研究中心,浙江宁波 315211)
宁波是我国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城市经济发展较好,近几年的城市客流迅速增加。因此,宁波市的轨道交通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目前,虽然宁波主城区已全部实现“轨道-公交”联运,部分市区联运一体化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各区发展不平衡、网络不协调、服务不规范、政策不配套等问题仍然突出,城市内部公共交通组织还有待完善。既有的宁波“轨道-公交”联运体系无论从运营模式还是服务质量上越来越不能满足市民需求,迫切需要进行新一轮的改造和提高,而市区“轨道-公交”联运一体化是未来宁波市客运的发展方向。
宁波“轨道-公交”联运一体化,本质上是如何实现宁波公共交通资源的最优化匹配问题。轨道交通建设周期长,运营初期,每条轨道交通线路的投入运营存在时间差异,运营状况以线状呈现。新的投入必然打破区域交通原有的平衡状态,宁波、合肥、郑州、佛山、大连、温州、济南等二线城市或新一线城市的轨道交通建成投运必然带来区域交通状态改变。那么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实现公共交通资源的最优化匹配,重新尽快实现城市内部公共交通组织更高层次的平衡,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研究问题。
第一作者简介:
石小伟(1993-),男,河南沁阳人,宁波大学硕士,研究方向:空间地理信息集成,基于3S的交通运输管理;全国地理学研究生联合会理事会员;全国旅游研究生联合会理事会员;中华地理学会会员;黑龙江地理信息产业协会会员。发表核心和普刊期刊5篇。联系方式:aynusx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