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央行未来将继续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推动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市场利率的“两轨”逐步合为“一轨”。
利率传导“双轨制”影响了我国货币政策调控的效率,阻碍货币政策的顺畅传导。利率并轨既是疏通当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关键环节,也是今后金融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
2018年以来,宏观经济运行的韧性在投融资增速低迷的背景下愈发受到政策和市场关注,流动性宽松并未带来社会融资数据好转,货币市场利率下行未引导企业融资成本降低,利率传导不畅、信用扩张受阻。
市场普遍认为,2019年,利率并轨成为央行重点工作,或将是利率市场化的“关键一跃”。
那么,
何谓利率并轨?
两轨是指目前利率体系中存在执行基准利率定价的政策轨和执行市场利率定价的市场轨。这是利率市场化 分阶段改革的留存结果。
按照当初设计,在“放开存款利率上限后,人民银行仍将在一段时期内继续公布存贷款基准利率,作为金融机构利率定价的重要参考,并为进一步完善利率调控框架提供一个过渡期。待市场化的利率形成、传导和调控机制建立健全后,将不再公布存贷款基准利率,这将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
所以“并轨的方向是基准利率轨往市场利率轨并”。
并轨的结果是弱化直至取消存贷款基准利率。
尽管存贷款利率浮动上下限已全面取消,但目前央行仍然继续公布基准利率,实践中无论贷款还是存款定价依然锚定基准利率。如果最终利率实现市场化定价,结果可能就是逐步弱化甚至取消存贷款基准利率。
为什么当前要“两轨并一轨”?
2019年《ZF工作报告》提出“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降低实际利率水平”。易纲 等就“金融改革与发展”答记者问中明确指出,“贷款的实际利率还偏高,主要是怎么解决风险溢价比较高的问题”。
降低风险溢价的一个有效途径是利率市场化改革,即央行频频提及的“两轨并一轨”:“我们要通过改革来消除利率决定过程中的一些垄断性因素,更加准确地进行风险定价,通过更充分的竞争,使得风险溢价降低”。
“利率两轨并一轨的时机要根据宏观经济形势变化来决定;从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降低社会融资成本的角度,贷款利率的并轨更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