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内容: 【企业家精神-(日)稻盛和夫】
以德为本的经营
中日经营者交流论坛演讲——2007年7月5日
学习笔记(手记):
治理一个集团,有基于品德的“王道”及基于力量的“霸道”两种方法。
自古以来,“德”在中国体现为“仁”、“义”、“礼”三字。“仁”即慈悲之心,“义”即符合道理,“礼”即注重礼节。同时,“仁”“义”“礼”兼备的人被称为“有德之人”。换言之,“德治”是指以高尚的人格治理集团。
“德治”是创立“和谐企业”最有效、最务实的道路。
销售还有更高的境界,那就是超越信任,赢取顾客的尊敬,赢得客户的爱戴。
为了与顾客建立这种美好的关系,治理好集团,经营者必须追求“品德”。随着经营者人格的不断提高,企业也将不断发展壮大。
企业的发展都取决于其经营者的人格,即经营者器量的大小。
企业要发展,首先要求经营者努力提升自身的器量,换句话说,就是不断提升自己的心性、哲学、思维方式和人格。
学习先圣贤人留下的道理,使自己的人格每天得到提高。
读得感动莫名,心潮澎湃,将其中的道理真正融入自己的血肉中。
“提高心性,拓展经营”就是经营的真谛。拓展经营的先决条件是经营者自身心性的提高,只要心性提高,业绩必将随之而来。
提高心性,最关键的是实践圣贤所讲的道理,而不是只将这些道理当作知识死记硬背。
我们需不时回顾做人应有的原则,反省自身言行,持续努力,尽可能向这些理念靠拢。要认真思考,即刻反省,尽可能提高心性,完善人格。
一个人要想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必须勤于精进。人格并非一旦形成便恒久不变。特别是若想追求高层次的人格,并想长久保持高尚的心灵境界,就必须付出苦行僧般的努力。
反复学习,每天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反省自身,看自己是否存在作为人不应当有的行为。通过反省,反复告诫自己“应该这样做”,否则就很难保持高尚的人格。
人格是由天生的性格与后天在人生中所学的哲学共同构成。只要不断努力提高心性,完善自我,就能通过后天努力,塑造出崇高的“第二性格”,取代天生的个性。
人到了某个年龄,就应该对自己的相貌负责。这并不关乎相貌的美丑,而是指人的心灵境界。通过提高心性,培养道德,人的相貌和表情都会发生变化。
没有人生下来就拥有优秀的思想、高尚的人格。优秀的人格是在人生的种种考验及艰苦磨炼中逐渐形成的。
“正确的为人之道”是指正义、公正、公平、努力、谦虚、正直和博爱等小时候父母及老师教给我们的朴素的伦理道德,同时也是做人应该贯彻的崇高“品德”。以这些作为人最基本的伦理观、崇高的道德规范为基础,推动企业经营的发展,使员工不仅用头脑理解,而且内心产生共鸣,进而努力提高自身的心性。
“提高心性”不仅是为了“拓展经营”,还是我们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目的。
人生于世间的目的就是让与生俱来的灵魂在现世的惊涛骇浪中得到清洗、磨炼,变得更美好; 就是使灵魂在生命谢幕时比来时变得更美丽,以迎接下一个新的旅程。
苦难是磨炼灵魂的考验。我们不能逃避,要直面苦难,不断努力、精进,以此砥砺心志。
不只苦难是考验,成功与幸运也同样是考验。正因为获得了成功,更应该对身边的一切心怀感恩,同时谦虚反省:“我值得拥有这些吗?”这一点重要。
何为幸运何为不幸,并不易一眼看清。祸兮,福之所依; 福兮,祸之所伏。人生遭遇的灾难或幸运都是考验,人生的一切取决于我们如何面对这些考验。
经营者要不断努力提高心性,然后践行所学的道理; 勤于反省,保持高水平的人格;确立作为人正确的判断基准; 直面人生的考验。
请给我点赞,鼓励我为大家提供更多更好的学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