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19-5-16 10:52:00
xuguw 发表于 2019-5-15 21:59
中国人为啥没这个独立概念?
因为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5-16 13:40:15
孟子的学生 发表于 2019-5-16 10:52
因为你!
“第九届中国青年政治经济学学者年会”在我校举行-曲阜师范大学  http://www.qfnu.edu.cn/info/1034/10169.htm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5-16 13:40:41
陈才天 发表于 2019-5-15 22:37
中国进口粮食的国家,无一不是实行土地私有制的国家。

马克思主义行不行,已是一目了然了。
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态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5-16 14:52:48
xuguw 发表于 2019-5-15 21:58
价值观念的传承具有阶级性
认识到这一点,其实也没什么太大意思。
因为价值是主观可变的,一个人的阶级地位不是自然天生的。
如果对自己的阶级地位不满是可以人为改变的:这就是革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5-16 14:52:59
xuguw 发表于 2019-5-15 21:58
价值观念的传承具有阶级性
认识到这一点,其实也没什么太大意思。
因为价值是主观可变的,一个人的阶级地位不是自然天生的。
如果对自己的阶级地位不满是可以人为改变的:这就是革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5-16 18:29:16
张建平 发表于 2019-5-16 14:52
认识到这一点,其实也没什么太大意思。
因为价值是主观可变的,一个人的阶级地位不是自然天生的。
如果 ...
一个人的阶级地位,这是社会主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5-16 21:28:4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5-17 10:01:00
xuguw 发表于 2019-5-16 18:29
一个人的阶级地位,这是社会主观。
你说的没错。
关键是要看到主观的东西的主观可变性——因人而异因时而异
常言道:此一时彼一时、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英雄不提当年勇、麻雀登枝变凤凰、虎落平川被犬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5-17 11:23:03
张建平 发表于 2019-5-17 10:01
你说的没错。
关键是要看到主观的东西的主观可变性——因人而异因时而异
常言道:此一时彼一时、三十年 ...
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http://econ.jxufe.cn/news-show-3636.htm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5-17 11:23:27
张建平 发表于 2019-5-17 10:01
你说的没错。
关键是要看到主观的东西的主观可变性——因人而异因时而异
常言道:此一时彼一时、三十年 ...
多批判!多指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5-17 14:09:03
xuguw 发表于 2019-5-17 11:23
多批判!多指教
【许光伟研究员大会报告的题目是《王阳明与马克思的“历史对话”》,提出以下观点:第一,对唯物论唯心论,王阳明存而不论;第二,马克思和王阳明共同之处是“政治经济学批判”,即理论实践统一和知行合一;第三,马克思对王阳明是继承发展的学术关系。因此,弘扬中华思维学,必须从行动主义开始,尤其要拒绝学术神秘主义。鉴于此,“以古解古,以今解今,古今贯通,中外会通”这16字应成为指导中国政治经济学本土建构以及进行中西学术对话的工作“心法”。】
=======================

第一次在所给链接上看到许老师的模样。
个人认为,西人马克思也好,国人王守仁也罢,并不能简单地以唯心唯物做清晰划分,因此,存而不论也是不得已的。
我们习惯了马克思是唯物主义者这种对马克思的评判。但值得玩味的是,马克思对“物质”的定义本身,就把物质看成了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的东西。

王阳明提出要“知行合一”,但他其实没有深入分析“知”和“行”。
许先生倡导行为主义,窃以为同样没有深入研究“行为”二字。且和王相比还退步了一点。
王守仁的知行合一,好歹还给出了行的方向是要与“知”相合。虽仅四字,但却容易理解。
而说出“行为主义”,听者往往会不知所指,需要大量的补充解释。因此行为主义的提法,更接近于许先生所反对的学术神秘主义。
许老师的“发生学”文章帖子也看过几篇。第一感觉就是思路和叙述方式都比较“新奇”。
奇者,怪也;怪者,鬼也;鬼者,夜行之神也;鬼神者,行踪秘也!
许老师一边反对学术神秘主义,一边倡导学术交流的“心法”。多数人看不懂或者说不习惯许老师的发生学语言,是不是因为其中已经秘藏了“学术神秘主义”的东西?

行为主义之行,知行合一之行,都应该是同一个意思:人的行为。
王阳明有所不知的是,知,是有两种——事实认知和价值认知。而人的“行”,只可能遵循其价值认知。
事实当中的客观规律(即道)是不以人们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人类知之也好不知之也罢,它都是它原本的样子,你不想遵循也得遵循,从来就没有可以违背客观规律人类行为存在。能被人所背离的,仅仅是其主观愿望而已而非客观规律。

现代经济学当中的“理性人”,其实就是正常人。正常人的行为因为受到其价值动机的指导和驱动而发生的,也就是说,正常人本来就是知行合一的人。不合一的就不是正常人。如果警察找不到能与犯罪嫌疑人的行为符合的动机,这个嫌疑人就会被免责免罪,哪怕是杀人——因为他是一个知行不能合一的精神分裂症病人。

王阳明所倡导,无异于说世人皆为非正常的病人,大有众皆昏昏,唯王独醒之意。
但从正常人都是本来的知行合一者这一点来说,许先生提倡的所谓行为主义究竟是要构建什么行为模式和规则,就不得而知了。
指导人的行为的知,是价值认知。价值认知是主观可变的。王守仁好友湛若水在其墓志铭上记载了王阳明一生是如何跟随他的不断变动的价值认知而行为的人生——初溺于任侠之习、再溺于骑射之习;三溺于辞章之习,四溺于神仙之习,五溺于佛氏之习。
而王的每一次沉溺之习,都是和他当时的价值认知相合一的。

知行合一,是自己的行为和自己的价值认知合一,而不是和不以个人意识为转移的事实认知合一,更不是和别人的价值认知的合一。

价值认知具有阶级性。王阳明知行合一的五溺人生,都与他的官宦阶级地位和利益立场一致。
马克思的价值认知则属于无产阶级的。在无产阶级价值观的指导下的马克思的行为就是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奋斗。这也是一种知行合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