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相关:C9学校经济类博士,沿海某省的选调生,两年基层锻炼,之后直接进了省会城市的机关工作了两年(无人脉无背景),刚提拔为实职正科。以下分别从世俗功利(升迁、经济利益和其他资源)和理想追求(成就感)
1、功利层面:如果能走清北的人才引进(博士副处),或者是选调生途径,直接进入到省直机关或者省会城市的市直机关,那么博士的学历,尤其是TOP名校的学历,还是很有用的。你进来以后会发现,现在省一级ZF的新进公务员基本上都是211以上的硕士博士,整个人才队伍结构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1.1 升迁就升迁来讲,博士学历有利有弊。有利的是你的出身好,起点高。公务员系统是一个很讲出身的地方,你的学历、年龄和来源(引进、选调、遴选还是公考)都决定了组织对你的重视程度和其他同事对你的态度,所以年轻的博士(30以下),特别是引进人才和选调,还是有优势的。只要你语言表达能力还行,做事细心,说话靠谱,基本上每次有上级大领导来,都会让你陪同参与。一方面是,是领导给自己单位长脸;另一方面,博士看问题层面一般比较高,用词更专业更高级一些,可能会很符合某些高层次大领导的口味。有弊的主要是工作经历和社会阅历。因为博士进来就是主任科员,所以我们这里讲的提拔是提拔副处级实职岗位。提拔副处级,中组部的硬性规定是两年的基层工作经历。我们省对于非省直机关的副处级岗位有潜规则,一般必须在正科级实职岗位上工作两年以上,而正科级实职一般要在主任科员和副科级实职的位置上做两年以上才可以提拔。博士虽然算三年工龄,但是不算工作经历,所以在机关提拔副处实职一般最快也要四年,再加上两年基层经历,一般至少六年时间,加上你读博的六年,这就十二年了。如果一个本科生,稍微有点能力和背景,很有可能在这个时间点跟你走到一样的位置。(很多人以为主任科员可以直接提副处,来了以后发现根本不是这回事,就算是发改委和组织部这样的大机关,六年提个副处也算很快了)这里就面临两个问题,第一,如果不是选调生和遴选途径的话,主任科员一般没有机会下去补两年基层经历。这是因为博士一般来机关都是写材料的主力,放你走了活就没人干了。在海量的文字工作压力面前,领导肯定不会考虑你的个人前途。第二,就算是选调途径,也有很多是放在基层做两年,然后就直接安排在基层,根本进不了机关(这个可以参考某些中部省份选调生,没关系基本上一辈子在县级以下单位)。所以,对于博士生来说,虽然起步是主任科员,但是仕途上并没有捷径,还是要一步步把所有组织规定的流程走完,任何一步卡住,卡个三年五年,都是非常正常的。一般博士毕业已经二十八九岁了,在机关和基层待六年,当中某一步卡个三年,就要三十八九了,这时候提个副处,其实并不算快。而且在工作经历上,还不如二十四岁开始工作的研究生丰富,以后提更高级别的领导会吃亏。1.2 工资待遇和其他福利一个负责任的男人,必须考虑的是孩子的抚养和教育问题以及老人的医疗和赡养问题。所以,一旦有机会,要往省直机关和省会城市机关里面调动(当然市府所在的区县机关肯定是也好,县官不如现管),因为这些机关通常都在最好的学区内,也拥有最好的公立医院。关于孩子的教育,托底的办法是落单位集体户口,然后进机关幼儿园和小学(机关幼儿园通常不是最好的)。家里条件好的一点的,贷款买个小学区房,找找关系弄到重点班,之后就不用怎么操心了。老人养老的话,一般省会城市,父母农村户口都可以根据政策弄到城市来,然后补上社保医保。医疗的话,多认识一些医疗系统内的朋友,大家都是体制内,都很乐意互相帮忙。2.理想层面(形而上)这一点我简单说一下。题主所谓的帮助穷人,能否通过加入公务员队伍来实现呢?可以的。但绝对不是通过题主想象的方式。在进入体制之前,很多人都有两个方面的幻想。一方面是关于升迁的幻想,这个上文提过,想太多没用,都是有规则和规矩的。另一方面是关于迅速实现人生价值的幻想。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我们作为一个儒教国家主流的价值取向,题主有这种想法其实一点都不奇怪。但是,一旦进入体制内以后,尤其是进入机关以后,你会发现ZF的工作和社会上的工作是一样的,一个人每天干的工作就是组织和公司这些大机器交给你的活,把你手里的工作做好已经很不容易了,想再干点别的实在是很难。就算不在机关,去了基层,也有基层的苦恼。在基层,实事干得再多,上面的领导也看不到,你要是做不出政绩,压根没法提拔。两三年一过,专业技能一丢,整个人生都觉得没有希望了。我曾经在基层扎扎实实干过两年副镇长,由于没有工作经验,我一下去就被分配去管科教文卫。当时,我们镇主要矛盾就是教师和医护人员的水平太差,学生都跑到外地去上学,老人也不肯在当地就医。但是,我作为一个副镇长根本管不了。一方面,教育和医疗都是大口,是实权部门,有当地的官员把着,政令不通,利益盘根错节。另一方面,我刚毕业,没有资源,上级ZF不认识人,下级单位不认识我,除了走流程,基本干不成事,后来我想了想,一个刚毕业的学生有啥资源,唯一的资源就是母校(我母校还算是名校,当地人比较服气),所以我仗着以前是研会干部,几乎把母校各个系统跑遍了。整天干的工作,就是把镇里的老师、医生送到母校去培训,和学校共建,把校友拉过来投资。一开始还搞得很好,得到县里和市里领导的表扬,干得风生水起。我以为,去城里培训的人都会感激我。结果有些人去到大城市完全是冲着灯红酒绿去的,一回来就要提待遇提级别,不给提就来ZF闹事。还有人去了城里管不住自己,晚上出去piao,搞得整个系统都知道了,最后都是我承担领导责任。为老百姓干事,最需要的是资源,哪怕是修个房顶,整个水泥路,引进个企业,弄个学校,也需要手里有权有人有钱。而这些社会资源又必须是你做出政绩,得到提拔以后才能拿得出来的。等你费劲心机,拿到资源,大多数人肯定会优先考虑自己的老婆孩子,自己的父母亲戚,这是人性。所以呢,这和你去企业打工一样的,你拼命工作努力赚钱,其实也是获取资源,这些资源(钱),你愿意拿出来给穷人吗?除非你财务有保障,父母有后盾,孩子也安排妥当了,否则帮助别人始终是一个附加题。如果题主有心帮助穷人的话,办个企业,多挣点钱,然后搞个公益基金,自己去农村修路盖房子,可能实现的社会效益远远比你去体制内当个普通公务员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