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阅读《公共部门经济学》共1小时,累计49小时。
| 市场与政府的关系 | v 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主体,可以通过市场获取日常生活所需要的大部分物品或服务 v 市场无法满足所有的需要 v 对于市场满足不了的需要,求助于另一个能够保证人民生活和经济社会运行的系统——政府部门 v 市场与政府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补充,共同担负着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任务 | 
| 基本思路 | v 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评判 v 市场机制的缺陷 v 政府部门经济活动的必要性 v 政府部门经济活动的范围和公共部门的经济职能 | 
| 重点问题 | v 资源配置效率的实现条件 v 市场失灵与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 v 公共部门的经济职能 | 
| 资源配置效率 | 含义 | v 经济学的核心问题: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v 衡量社会资源配置状况的标准:“效率” v 帕累托效率准则:如果任何重新调整都不可能在不使其他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而使任何一人的境况更好,那么这种资源配置的状态就是最佳的,也就是具有效率的(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不可能完全实现;不过是为实行市场经济的社会提供了一种最合理配置资源的理想状态) v 实际含义:经济活动上的任何措施,都应当使“得者的所得多于失者的所失”,或从全社会看,“宏观上的所得要大于宏观上的所失” | 
| 实现条件   | v 社会总效益(total social benefit,TSB):人们从消费一定量的该种产品中所得到的总的满足程度 v 社会边际效益(marginal social benefit,MSB):人们对该种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加一个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可通过人们为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物品的消费量而愿付出的货币最高额来测定;随该物品数量的增加而倾向于减少) v 社会总成本(total social cost,TSC):为生产一定量的物品所需要消耗的全部资源的价值 v 社会边际成本(marginal social cost,MSC):每增加一个单位该种物品的生产量所需增加的资源消耗的价值(可通过为补偿因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物品的生产量所消耗的资源价值而需付出的货币最低额来测定;随该物品数量的增加而倾向于增加) v MSB(社会边际效益)=△TBS(社会效益变动额)/△Q(单位产量变动额)→社会总效益曲线上的任意一点上切线的斜率 v MSC(社会边际成本)=△TSC/△Q→社会总成本曲线上的任意一点上切线的斜率 v 净边际效益(marginal net benefit):一种物品的社会边际效益与其社会边际成本之间的差额→只要一种物品的净边际效益是正数,将更多的资源配置在这种物品的生产上,便会获得追加的效益 v 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即“帕累托效率”)的条件:配置在每一种物品或服务上的资源的社会边际效益均等于其社会边际成本(公式:MSB=MSA) v 有效率的经济制度:可以使其全社会的资源配置满足这样一种条件,即每一种物品或服务的社会边际效益均等于其社会边际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