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 一战复旦总分390,金融431综合133。二战复旦不幸再次失利,陷入低谷,一度心灰意冷。第三年,破罐破摔,破釜沉舟,最后一搏,三战北大,排名靠前,成功上岸(保护隐私哈,就不介绍详细)。
我认识的考研可能和大家理解的不一样,但都是我三年实践中摸爬滚打总结出来的。希望对刚刚开始准备考研的朋友,或者对公共课复习有困惑的朋友一些帮助。以下是根据线下讲座PPT改编来的,全文长1.5万字左右。历时大半个月写成,希望给自己的考研生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一、 考研方法总论“如果你也是人群中的大多数,不妨读一读,找一找自己”——佚名
说明:
1. 我这三年每天都在研究考试,三年的经验很苦,足够给未来将要考研的大家用了。我想在开篇就给大家纠正关于考研的一个观点:考研不绝对是为了学知识,说得难听点,考研的目的是通过考试。认清学习的性质很重要,比如学英语,考研和出国都对英语有一定要求,但是两者对待英语的学习应该是不一样的。如果要出国,英语单词的学习重点应该在发音上,这对于你的听力和口语都是有帮助的。可是,如果你要考研,你对待单词的方法,应该是在认识上,至于你会不会读,会不会写这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你能够在一个长难句中大概摸清楚它的意思即可。你看,如果你在考研的时候,用要求出国的学习方式去学习考研单词,会浪费多少时间和精力还取不到想要的效果?
2. 所以啊,很多考研人常常疑惑,为什么我这么努力,每天学习12个小时,最后还是学不会?我在这里给大家分享我关于考研的第二个观点:考研有技巧,有规律,有方法,有套路。考研期间,大家除了拼时间,关键是拼方法。好方法,事半功倍。一上来就闷头学习,事倍功半。接下来,我会讲各科的复习方法,让大家看看有方法和没方法的区别。其实考研的过程就是摸索方法的过程,如果你11月才摸索出方法,早就晚了。不是说事倍功半吗?那一年不行就两年,两年不行就三年,我总会考上吧。可是即使你决定二战,甚至三战,没有掌握各科的学习,两三年之后,你依旧考不上。再说了,有多少人有这个决心和毅力能够考三年的?既然前人已经总结出来了学习方法,学过来就行了,为什么还要自己摸索呢。前人掉过的坑,前人告诉我后,我绕开就行了,为什么还要自己掉进去一遍之后,狼狈的爬起来总结经验,然后说,下次我就绕开了,还安慰道,这也是考研过程的一部分。殊不知,很多人掉进去后,花了很久才爬起来,有的,甚至爬不起来了……
3. 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可以找一个人考上的学长学习他的经验教训,学习他的方法。这样会节约大量时间,在考研这大概10个月的时间里,时间就是生命。毕竟普通玩家和RMB玩家是不一样的。但这里不建议花几万元报市面上的考研培训机构,要多坑有多坑,谁试谁知道。就是利用大家刚刚准备考研对考研不了解,能收割一波是一波,韭菜年年有,割完一波又一波。宣传中,是某知名老师,这个老师在一个几百人的大讲堂讲了几节课后,之后就换老师了,换的老师质量参差不齐。有时,一节课四十五分钟,讲几个段子二十分钟。还有发生在我身边的,我同学考上后,被某考研机构请去讲专业课,这个机构本质上就是个中介,给同学x元/小时,然后招了二三十个学生,每个人收大几千,之后让双方一接触,再也没有管过了。网络授课,至于上课时间和频次,完全由我同学自行安排,机构没有提供任何教学培训和指导。至于上课质量,课程有没有上完,学生状态,培训机构根本不关心。
4. 在这里,英语和专业课这两门,英语技巧性很强,专业课注重框架和信息不对称,是可以找考上的学长带一下的,价格比培训机构便宜,带的人比较少可以及时沟通,又是刚刚在实战中杀出一条血路来的,绝对比参加几百人的大班,被一个不知名的老师教你好。这里也可以联系一下我哈,可一对一,可专门定制用你们学校的专制定教材讲专业课,讲授英语(三年英语阅读+新题型+翻译都几乎是满分,分数分别是英语二:81和85 英语一:76)、金融431(复旦专业课133,能考这个分数,自然有我的秘密武器)、宏微观(已学到高级,研究过绝大多数高校真题)。默默打一波广告,考了三年研,学成后空闲时间赚点外快也没啥吧。绝对不坑,自己也是考研过来人,理解每一位考研人。
说明:
1. 为什么要学会抓主要矛盾?一战的同学一般都是10个月左右,在这十个月里面,你要学的内容可谓非常多。政治包括:马原、毛中特、史纲、思修、时政。数学包括: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英语包括:单词、长难句、阅读、作文。专业课包括:货币银行、国际金融、公司理财、投资学。这还仅仅是罗列出来,没有拓展。像数学,可能光微积分这一门你就要补充好多本书。名校的专业课除了指定教材,还需要看补充的教材,难度往往比指定教材上了一个层次。十个月的时间想要全部拿下并且能够考高分确实存在很大的难度。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做到最高效,是我们每个人从一开始考研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2. 打蛇打七寸。现在考研就是这条蛇,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打考研的七寸。也就是必须学会抓主要科目,抓主要科目的主要知识点。对待考研要有整体的把握,考研毕竟是考试,可以先战略性放弃一部分,要以大局为重。考研中的重点学科,各学科的重点知识这也是我接下来将要讲述的。
3. 外面的培训机构不会这么教你抓主要矛盾。他们想做的是恨不得让每个人把每个知识点全都学下来,哪怕是很冷门的知识点。你可以这么想,如果你是培训机构,你也会这么做,因为如果万一考到这些冷门,学生就不会怪老师没讲了,反而可以宣传一波自己押题神准。可这样做的效率在哪呢?
二、 战术篇——公共课“既要学会方法,又要学会抓主要矛盾”——三年考研心得
说明:
1. 不要盲目相信鸡汤。市面上鸡汤泛滥,我承认,鸡汤重要,可以激发一个人主观能动性,但过于沉迷,喝的每个人忽略自身客观因素,过度鸡血,这在马哲里面叫唯心主义。比如,如果100个人招1个人,那个人为什么不是你?我要打击大家一下,反问一句,这个人凭什么是你?包括你我,我们注定是那剩下的99人。
2. 我所理解的考研,一定是科学的。这个科学在我看来就是,科学确定学习范围和重点的基础上,科学的学习学习方法,再科学的学习考试技巧。
(一) 政治
分值分布:政治=马原24+毛中特30+史纲14+思修16+当代16
政治的主要矛盾:马原+毛中特
各科主要矛盾:
马原24=哲学18+政经5-6+科社0-1,因此马原的主要矛盾是哲学部分。毛中特主要考新中国历届领导人相关,考毛主席20%、邓10%,习70%(四个全面、五位一体),毛中特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我就不解释了。
史纲喜欢考周年纪念-1978-2018改革开放40周年,1949-2019--建国70周年,1919-2019五四运动100周年。因此史纲的主要矛盾是把和周年纪念相关的知识点重点掌握。
思修:国家治理既要靠道德,也要考法律。重点是:道德部分和法律部分。这一部分比较死板,背下即可。在答题里面也有用,比如,如何看待某一现象和解决某一现象,都可以从道德和法律的思路去入手,背一些关键句,随时用得着。
说明:
1. 升级到整个考研高度:政治在整个考研四门课中是次要矛盾。我对大家提出的要求是——及格为王。政治拼了命提高五分花的时间,数学、专业课轻松提高15分。边际效用递减,还是那句话,考研时间就是生命,你既可以提高每天学习的时间,你也可以提高单位时间的性价比,花最少的时间,拿最高的分数才是王道。
2. 临时抱佛脚,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政治大题考前三天狂背肖四,极具性价比,还有比考前三天背一背就可以拿30左右分数更好的科目了吗?
说明:
1. 大纲不要看、肖秀荣精讲精练不要买。你耗费两个月把很厚的考研大纲看完没有意义,浪费了时间还不知道重点。
2. 政治并不是你努力就可以考好的那种学科,前期不重要,甚至说1000题没做完都没关系(我考了三年就没有做完过一遍,三年分数分别是:72 69 64),后期如果实在不放心,各个老师的押题卷出一本做一本,主要做选择题。
3. 大题还是肖秀荣吧,不解释。学金融的应该知道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你背人手一本的肖秀荣四套卷,如果没有考到,那么全国的考生都没有背到,你怕什么?这叫考研的系统性风险。我们能做的,只能是把握系统性风险,尽量消除非系统性风险。在背诵肖四的基础上,蒋中挺五套卷+徐涛考前三小时押题,有时间可以背一背。
4. 推荐关注蒋中挺老师公众号,里面每天会出两个选择题。可以买一下蒋老师出的《客观题应试宝典》,里面有各条线索(时间轴、土地线索、著作线索),这也和我的专业课学习方法整体性学习法和纵向学习法一致,是我很推崇的学习方法。
《思考》:大家看,政治是最讲究死记硬背、最没有技巧的一门学科。但是,给大家抓了主要矛盾并且介绍了主要参考书籍、视频老师后,对政治的这门学科有没有了相对清晰的复习思路了呢?现在你还会抱着一本厚厚的考研政治大纲看,做这种无用功吗?所以说,考试真的是一门技术活,吸收前人经验,少走弯路,少做无用功,就是在走捷径
完整版大家可以移步这里:知乎:一条考研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