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专业批发市场的发展现状 经由改革开放30年,我国的专业批发市场由以国有和集体为主,逐步演化为既有国有和集体资本也有民营资本,加入wT0后逐渐有外资进入,虽然进入的比例不是很高,但作为一种新的力量对行业意义十分重大。从统计数字可看出,外资占限额以上的批发企业不足2%,但是这一部分对行业影响之深刻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及研究。
批发市场的交易结构已经由原来的单一三级批发和单纯由商业企业直接经营,逐步发展成为由商业企业继续经营,或由工业企业直营和批发市场组织经营。批发业在过去30年里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发挥着集散商品、传递商品、分散商品的巨大作用。
现代专业批发市场的交易手段出现了喜人的景象。除了交易商之间的交易还有着种种场外的交易,如展销会、推介会等。近些年来批发市场已成为推动地区发展、推动行业发展、推动产业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平台和组织形式。除上述交易之外,批发市场还大胆采用了以电子商务为媒介的电子交易平台,其所形成的交易量尽管还不是很大,但发展势头与增长幅度非常快。可以预计电子商务将成为这一领域内非常重要的平台,并将对现有的实体市场产生巨大的影响。
批发市场与物流的结合所形成的一体化运作及批发介入生产以及批发与零售相结合,都成为这一领域的新特点。如果说批发业务组织形式还有一些新变化,那就是以佣金代理、总经销、地区代理、拍卖的形式所形成的一系列国际通行的现代批发方式。虽然形成交易量还很有限,但已给业界深刻启示,也将会成为这一领域继续努力的方向。
二、批发业对我国经济的作用
批发业对我国经济的整体运行起到了非常积极有效的作用。
第一个作用是批发业实实在在地扮演了中介的角色。按传统经济学和产业链的基本要求,批发在我国经济链条中连接了生产与零售,起到了中介、桥梁、纽带的作用。
第二个作用是对生产的促进作用。如果说中介作用还仅仅是批发业基本的作用,那更高一级和对我国经济发展有更大贡献的,则是批发业的促进作用。以批发为媒介,经由与零售商和批发商自己的直营,从市场了解到的信息,反向传递给生产者和制造业,使得批发对生产起到了促进作用。特别是物流的引入,确实实现了传统经济学中所提出的减少时间、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第三个作用是市场的组织作用。以批发为平台,批发市场,商业的批发企业,工业的直营企业形成以批发为中心的产业聚集群。以批发为中心的零售聚集群和以批发为中心的消费聚集群在各个区域对经济产生积极作用。商品的大规模生产,消费者的大量需求,商业领域内的激烈竞争,都为批发业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和希望。这就使批发业将这一领域内所有因素和要求反馈给生产者和制造业。将产品流、信息流、人才流、商流、资金流全面组织在一起形成产业群、产业带、产业区域。随着物流技术的广泛使用与发展,以批发市场为载体的产业聚集群将为经济带来巨大的作用。
第四个作用是市场的开拓。批发业以其自身的经营方式感应市场、了解市场,将生产者、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全部信息集中在一起,形成新的生产热点和产品的努力方向。这些产品也经由批发业继续在市场内进行开拓、推动、推进,成为新的市场增长点。
三、我国批发业存在的问题
我国批发业对国民经济、对商业和区域经济特别是对城乡商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基于此,我们有必要研究在发展进程中批发业还要进一步努力的方面。
1.批发业对生产的引导作用还要继续加强。解决了商品的供给不足仅仅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一步,我们下步的努力方向是要解决消费者的满意度,要解决消费者的便利性要求,要满足消费者多方面需求或需求的多样性。只有这样才能使生产更有活力,才能使经济一直保持续稳定的增长。
2.批发业组织化程度还相对较低。我国批发业共走过60年的路程,与西方大型批发企业相比还存在着组织化程度较低的现状。批发业客观上要求要对市场、生产、消费都产生影响,而它的基本条件是要具备一定规模和能力才能形成市场力量,才能在交易的近期和交易的远期产生影响,使批发与生产、批发与消费之间形成有效的联系。但是目前我国的批发业还不具备这样的条件。统计数字显示,目前能够主导我国全行业2%以上份额的企业都不具备以上条件。美国的大型批发企业就可主导单一商品10%~20%的份额;日本的商业掌握了批发业就掌握了制造业,韩国也正在参照日本走着同样的道路。我们目前的交易由于产业规模相对较小,资金实力、队伍实力和交易信用度使得我们只能实现交易的即期少量,还难以形成拍卖、期货等现代批发业推崇和广泛采用的现代交易形式。
3.交易方式还不适宜大流通。批发的吞吐功能、集散功能是我们所期望的。由于我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相对较集中的单品已经形成了巨大的产能和产量。统计数字显示,在全球交易前百位的商品里,我国有70~80种商品排在前十位,这就要求我国批发业要强化集散和吞吐功能。集散的作用是对区域经济行业经济和国内外贸易发挥调节作用;吞吐功能就是要在紧张时刻和非常时期能够对单品和主要基本商品实现有效调控。
4.目前批发的交易秩序还存在让人不满意的现象。由于存在交易方式的单一和某些环节相对落后的状况,由于我国整体信用环境的影响,批发业还难以实现长线交易,远期交易,现货交易、对手交易就成为自然,所有交易都要求货款即期完结。由于企业的复杂性,企业类型的小型化,由于我国区域的广袤,以及区域、城乡间的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还由于我国信贷体系,结账体系还在完善中,使得批发领域还存在拖欠货款、商品质量、食品安全等我们不得不关注的问题,我国批发业要在已经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努力,加大工作步伐。
四、必须加快完善我国批发业
1.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我国在第一产业和制造业领域内,已经基本形成了生产大规模化的基本态势。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这种格局为批发业提出了要在生产大规模化的状态下,能够以大流通和大贸易的方式来承担批发业的职能和作用。
2.消费需求的多样性、多元化及消费者对消费需求便利的要求已成为现实。制造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已经解决了供给不足的困扰。我国已基本实现了小康,居民的消费需求正发生着变化,特别是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的稳定持续增长的情况下,要求我们在服务方面,在以商品为载体的全部业务过程中都要提供便利。人们还希望有充分的选择可以实现个人由于不同的阅历、文化、职业等形成的多元需求,这些是商业的问题,要由商业的整体来完成,有零售业的任务也有批发业的任务。在两者中批发业的任务会更重,因为它直接与制造业打交道,直接与商品的源头链接,有责任将相关信息及时传递给制造业,这些信息是持续的、不断的、多样的。
3.商业终端的竞争异常激烈,城市化进程和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使得各个区域中心、商业中心、商业终端建设出现了日新月异的局面,即便是有些城市出现了一定的过剩,但基本面仍然是喜人、繁荣。在这种格局下,批发业为了实现自身的价值或使自己的竞争更有利,就要便利。同时批发要承担物流配送的角色,一系列物流配送中心的出现是今后继续发展的必然。
4.整个商业的技术进步在继续。设施建设、信息化建设和批发业领域内的人才队伍建设,都正在发生着变化,这就要求批发业不能原地踏步,不能固步自封。
五、批发业的努力方向
1.继续致力于培育批发业主体工作。作为市场经济,市场的主体是企业,我们期待一大批有能力,能够在这一领域内担纲的大型批发企业继续成长、继续出现,我们欢迎各种商业资本、产业资本和社会流动资本踊跃进入这一领域,为这一领域注入资本的活力、注入技术的活力、管理的活力和人才的活力。
2.继续致力于推动经营方式或营销方式的创新。佣金代理、总经销、区域代理、拍卖、网上交易、物流配送等一系列现代批发业发展的主要经营方式,是我们必须要学会的,当我们都学会时,就形成了这一领域内的主流和核心竞争力。商品是制造业和第一产业生产的,批发业的商品就是服务方式,批发业就是以不断翻新和不断便利的服务形式为上游和为下游提供服务,实现全社会范围内产品的顺利流转,最终使消费者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
3.继续致力于中国特色批发业体系的完善与形成。批发领域内信息流的核心是价格,没有价格就没有交易,没有价格就没有商品市场,没有价格也就没有批发业。此外,市场的选择,商业产业链的形成、产品的集散等,都是批发领域需要继续研究的问题。批发体系建设要包括七方面:第一,以大型批发企业为主导,以广泛分布的小型企业为支撑的主体结构。第二,新型交易方式以及我国目前比较习惯的交易方式,要共同形成这一商业体系的运行支撑。第三,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相辅相成,形成我国批发业的基础。第四,我们要认真领会和引入供应链管理的理念,并将这种理念形成为商业的组织行为和管理方式。我们将通过批发领域的运作主动与上游和下游链接,构成国家的产业链。第五,要认真、孜孜以求地追求效率与效益。在市场经济中没有利润、没有效益、没有为上游服务和使消费者满意,企业就无以履职。第六,要大胆、普遍、广泛采用所有流通现代化和信息化的成果,通过这些加速改造我国现有批发体系和批发流程。第七,加速推进全社会领域的信用体系建设,在这一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尤其要强调标准、规则、运行方式的建设。我们也期望政府和有关部门能够通过政策的设计、调整和一系列支持方式,加快这方面的建设。
总之,在看到批发业发展成就,在审视我国批发业目前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时,我们更强调和关注批发业的未来发展,更强调加快对不足的研究与克服,以更快地推动我国流通领域的现代化进程,对我国经济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作者:商务部商贸服务管理司副司长 王晓川 来源:《百货商业》2009年第12期